安邦神话终结,意味着什么?

吴小晖和他的安邦帝国,原意是想“治国安邦”的吧?如今已改组为“大家保险”成为大家的了:

“ 经中国银保监会批准,由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共同出资,设立大家保险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03.6亿元。 大家保险集团受让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股权,并设立大家财险,受让安邦财险的部分保险业务、资产和负债。安邦人寿、安邦养老和安邦资管分别更名为大家人寿、大家养老和大家资管。重组完成后,安邦保险集团将不开展新的保险业务。”

随之,对安邦和吴小晖的处置程序陆续启动并完成。最新的信息是,网传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已经以(2018)沪01执1095号之二十六《执行裁定书》对吴小晖的财产进行了处置。具体处置方案为:没收财产人民币一百零五亿元,追缴违法所得人民币七百五十二亿四千八百五十一万元及其孳息,并确定了没收、追缴的财产范围。

担心大家看不明白,小编简单算了一下账:【105亿+752.5亿=857.5亿元】。857亿元!这大概是共和国有史以来涉案金额最大的一份《执行裁定书》了,而且,不出意外的话,应该都是能够执行到款,吴小晖们自2004年安邦成立以来的工作算是白干了?作为法律工作者,无论从金融业务、公司业务、刑事业务还是执行业务看,这个案件,看点都很多,值得深度关注和研究。

我想,吴小晖们和安邦的谢幕,更重要的信号是,一条红线宣示:企业家渴望治国安邦的历史,已经结束。在这个时代,我们能够见识这么多光怪陆离的惊天大案,躬逢其盛,也算是幸运吧?

靴子落地!

1、吴小晖的修罗场

哈佛魔咒,中国大佬的滑铁卢!

王石从哈佛留学做了“红烧肉”之后,回来就被宝万之争从万科扫地出门;首富在哈佛演讲,吹了一个天大的牛逼之后,去年也是麻烦不断;箫建华跑去哈佛读了个研究生之后,如今他的明天帝国支离破碎;而吴小晖带着安邦高管团队去哈佛“显摆”之后,如今正在被公诉,恐怕即将锒铛入狱......

2014年,安邦资产规模大跃进,随后,在2015年,吴小晖登上哈佛论坛,迎来高光时刻!

吴小晖一进哈佛,瞬间变成一名佛系青年。面对着几百名哈佛学子,侃侃而谈吴式佛系理念!

其中有一句非常有哲理:“我们都有归零的那一天,人哭着来到地球到我们撒手西归时,其实就是一个过程!既然是一个反正要归零的过程,为什么不让自己快乐一点!我每天都很快乐!”

一语成谶!一夜归零!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只是不知道此时的吴小晖能否感觉快乐,还是不是三年前的那个佛系青年?

哈佛演讲算什么,不久,吴小晖还在联合国总部进行了一场著名演讲!演讲之前,吴小晖还买下了联合国大厦旁边的华尔道夫酒店大楼,用来大宴宾客。

真所谓,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神一样的崛起!

既然第一桶金来得妙不可言。后面的金就能够来得锐不可当。

这家成立于2004年,依靠销售汽车保险起家的财险公司。在短短10年,从一家初始注册资金5亿元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发展到资产将近2万亿元保险集团。手握财险、寿险、健康险、养老险、银行、金融租赁、资管牌照。金控帝国呼之欲出。如此超大型企业,在国内并不多。

同时,安邦也开创了众多中国保险领域的先河,其万能险规模傲视群雄,甚至安邦的600多亿的注册资本也相当于第二名和第三名两大老牌央企之和,连资本大佬明天系都对其“套路”亦步亦趋。

在此之前,国内寿险市场一直按照“负债驱动资产”的战略,投资被动根据负债端调整,因此投资策略上偏于保守。 安邦保险剑走偏锋,依靠“资产驱动负债”新路,通过做大投资,带动总资产进一步做大,滚动杠杆,在承保端吸引客户资金流,因此在投资上,往往积极主动甚至可谓激进。

安邦这种玩法,就是不停做大资产,不停地放大杠杆,不出事则已,一旦出事,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出现巨大黑洞”,无疑是在绑架国家!

就像有人炒房子,将买来的房子不断抵押,不断借钱,通过这一招,又可以将杠杆无限放大!直到有一天,股价或资产一旦跌价,留给所有债权人、其他小股东一地鸡毛,引发金融崩盘,直至社会动荡。

这个模式不仅安邦在玩,那些空手道也是这样玩,但是安邦玩出了两万亿!

那些公司先不说了,就说乐视,2016年,当股票说(gps0101tmt)拿到多份乐视系融资文件时,直觉就是,乐视可能要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独家爆料:乐视汽车融资文件曝光 贾跃亭冒死大跃进),万万没想到,不到半年,乐视就发生了资金链断裂!贾跃亭就是不断用资产抵押,去投资或者创办新的子公司,然后用这些资产去融资,不断循环反复,最后形成了乐视七大生态!大家都知道,最后乐视崩了,吃亏的是一帮散户、供应商和银行等债权人。

安邦为什么能对这种模式运作得比较顺利?它所具有的独特背景,使其成为保险业一个特殊的存在。为什么能特殊,只有吴小晖和项XX知道...

通过这些公开信息,也能略知一二。安邦建立之初,虽然保险业审批极其严格,但对它一路绿灯,牌照、布点全国均轻轻松松;当安邦的保费收入下降,监管层政策利好 “适时而来”。安邦独占鳌头,成为第一家获批“同时在全国所有省份开展电话营销”的企业;2011年5月,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负责安邦的投资事宜。而按照旧规定,它是不能成立的。好巧不巧,就在4月,保监会调整原有规定,多数是提高原有的标准,只有一项是降低,恰恰适合安邦。

同时,安邦的股权结构就像迷宫,对于一家保险公众公司来说,股权的不透明和复杂,本身就是影子犯罪!

安邦做了哪些试探?安邦给的报告为啥没有精算师的签名?安邦的人寿保险资产过去六年增加了两千多倍,钱怎么来的?美其名曰是理财产品,其实都是短期的、投机的,他告诉同业、民众,说我们是长期投资啊,但其实都是做的短线。这是非常担心的!这是决不能容忍的底线!

2、财阀海外狂欢盛宴结束

“不法分子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是财阀的定性。

资本财阀化,是最近10年的事。

浮出水面,是从举牌上市公司开始的,然后迅速扩张,举牌、控股银行业。

过去三年,其实在股市、楼市、汇市三大块,都已经表演过了。

这里面最大的问题不是资本逐利,而是你咋就一夜之间吃成了胖子?你钱哪来的?谁的钱?监管层一路给开绿灯,国有金融体系一路给输血,这不是按着市场规则来的。

是特权资本的套路。牌照权、集资权、贷款权,总之是金权在手,要嘛嘛有。

金融乱象的根源,也是监管层和财团里应外合,才能割韭菜。庞大金融集团的另一个属性,都是庞氏金融集团。站在高高的杠杆上,收割众生

安邦纷繁复杂的资本布局里,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成都农商行。以56亿控股当时1600多亿资产的成都农商行,完成了安邦“资产驱动负债”的历史性跨越。

这桩国有资产买卖,成都方面的时任领导已纷纷落马,据说李春城之后的成都领导对该交易严重不满。

随后的控股民生银行,据说引发了更激烈的反弹。

安邦的整个运作,在业内人士看来还是有专业水准的,好听的一面是监管套利,不好听的一面,就是监管合流了。

触碰底线的恐怕是在股市汇市双线作战的时候,一笔接一笔的海外投资。钱归根结底是从银行和老百姓的手里来的。

2017年4月,安邦的海外收购受阻!当时收购喜达屋失败,是因为安邦已经突破了保险法的红线:海外投资资产不能超过总资产的15%!都到什么时候了,还不收手,还想突破红线!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金融是国之重器,岂能为他国做嫁衣裳,浅显的道理又有几人参悟真味呢?

若大厦将倾,还在阴影中狂欢,究竟是大智若愚,还是大愚若智?所谓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其实是,幕布足够大,便没了天地。

一些故作神秘的资本大鳄,本想站立幕后掌控一切,成就帝国伟业,但,是非成败转头空,好一点的灰溜溜消失在茫茫历史背后,差一点的落得锒铛入狱远走他乡。所以,不要相信所谓神秘的大鳄和大佬,任何见不得阳光、不敢面对公众的所谓伟业和公司,其背后必定有不可告人的秘密,这样的公司表面声势浩大风光无限,但都将行之不远销声匿迹。

说回来,安邦帝国其实本来也没什么神秘的,不管当年怎么风光,我们只需要问一句:钱从何而来?2004年左右安邦创立,注册资金5亿,短短十来年,突然成为万亿金融帝国,海外收购眼睛都不眨一下就买了。

利用保险等金融牌照,利用杠杆从社会融到很多钱,然后入股几家银行,成为股东,再从银行套取更多的钱去收购,再用收购物做抵押,再去银行贷款,再去收购,然后留下一屁股债务……如此循环,雪球越滚越大,帝国越来越复杂。这并不神秘,这就是庞氏骗局集资诈骗。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此前在《人民日报》上的谈话其实说得也很直白,他说:“有少数股东乱越位、胡作为,随意干预银行正常经营;少数不法分子通过复杂架构,虚假出资,循环注资,违规构建庞大的金融集团。”“这已成为深化金融改革和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的严重障碍,必须予以严肃处理。”

决不能容忍不法财阀打着金融创新的口号掏空老百姓的钱。

一个资本财阀的时代结束,一个实业为本的时代开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