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玛堪黑龙江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

伊玛堪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吴宝臣(中)等在第二届黑龙江省旅游发展大会上进行非遗展演。本报记者蒋国红摄

□本报记者杨宁舒

6月在广州市举行的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上,我省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的赫哲族伊玛堪精彩亮相,北纬45度古老渔猎文明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以赫哲语表现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2011年被列入联合国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填补了我省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空白。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展示体验活动中,伊玛堪作为我国40个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之一,引起观众极大兴趣。展台前,看表演者、求合影者络绎不绝。许多观众对黑龙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想要来这里听伊玛堪,吃全鱼宴……此间举行的全国非遗保护工作会议上,我省做了经验交流发言,国家非遗司有关专家和领导高度评价了该项目“由点及面,由项目保护带动区域文化繁荣;由保护项目显著推动少数民族语言抢救保护”的成功经验。

存续状态明显好转

省非遗保护中心研究部主任吴璇介绍说,伊玛堪是赫哲族特有的民间口头说唱艺术,具有鲜明渔猎文化和地域特征。自2014年以来,赫哲族伊玛堪得到全面、科学、立体、活态的抢救和保护,目前赫哲族伊玛堪的存续状态明显好转,代表性传承人说唱、传承能力从“无”到强。与此同时,伊玛堪从几近消亡到“小唱”“大唱”都得到有效恢复。伊玛堪最初有代表性传承人6名,其中国家级传承人2名,省级传承人4名,如今已能熟练、标准说唱“大唱”若干片段,并掌握一定数量“小唱”,1人已能完整说唱1部“大唱”,后又新增2名省级传承人,成为伊玛堪传承传播的骨干力量。

2009年以来,我省先后在佳木斯市、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赫哲族村、同江市、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同江市八岔赫哲族乡和饶河县建立了6个赫哲族伊玛堪传习所,由代表性传承人定期向赫哲族群众传授伊玛堪。从2013年起,省非遗中心选定完整《希特莫日根》“大唱”作为统一传习教材,并将任务具体分解至各传习所和传承人,传习效果显著,已能完成传统“大唱”,这在伊玛堪保护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2016年省非遗中心再次集中人力、物力编校《沙伦莫日根》统一教材,下发至各传习所,成为2018年伊玛堪自学传习教材。

目前,伊玛堪传承群体和社会普及面已由“少且单一”发展到“广且多元”。2013年至今,每个传习所已经固定每周开展1至2次传习活动,五地参加传习学员百余人。

濒危赫哲母语得到抢救

吴璇介绍说,各地传习所在传习伊玛堪的同时,还大力进行了赫哲语教学,同时借微信教学交流群平台同步进行赫哲语单词和日常用语教学,使濒危赫哲母语得到抢救与保护。

省非遗保护中心委托赫哲语专家对选定教材《希特莫日根》录音进行整理和修订,重新录音,用汉字代替汉语拼音重新对教材进行语音标注,编发辅导材料,最后请掌握赫哲语言最好的赫哲老人为最终修改编审人,对教材作最后校对审阅,使之最为真实地接近赫哲语,最大程度地保护传承赫哲族独有语言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

利用网络平台、配备词典进行伊玛堪和赫哲母语传承,建立了“同江市赫哲语伊玛堪传习所”等多个传习所教学群,开展每周授课传习,同时在赫哲民众利用网络平台自发建立的“团结的赫哲人”等近10个微信群中授课。2018年出版了黑龙江省非遗系列丛书《赫哲语常用词典》,配备《沙伦莫日根》教材一并发放,对濒危的赫哲语言起到了有力的保护作用。此外,各传习所积极利用公共文化设施,开展演示和培训等活动,各伊玛堪艺术团以演出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掌握赫哲语的人员已增至300多人,学得最好的学员能掌握300多个单词、300多句基本赫哲语,能说唱三四个“小唱”或“大唱”片段。许多致力于保存自己传统民族文化的赫哲族年轻一代正在努力学习赫哲语言。

与此同时,伊玛堪的社会认知度也大大提高,如今伊玛堪已成为赫哲族群众重大活动和节日中的重要内容,传播较为广泛,一些经典片段在赫哲族群众中耳熟能详,营造了资源保护区内全民共同参与保护赫哲族伊玛堪的良好氛围。

创新方式有力传承

伊玛堪保护一直坚持多种方式结合,既有记录式保护、活态式保护,还有研究式保护、传播式保护等。近年来,伊玛堪静态保护成果斐然,目前已建立了全面反映伊玛堪基本面貌的信息资料档案库,录制了3集电视专题片《永远的伊玛堪》,同时完成了2位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式保护工程专题片。2014年,《伊玛堪集成》正式出版,该书囊括了迄今为止发现的所有存世赫哲族伊玛堪,总计230余万字。此外还出版了《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敖其湾回响伊玛堪》等多部书籍。

省非遗中心创新传播式保护方式,和望奎县文广新局联合推出了原创结合剧目伊玛堪皮影戏《西温莫日根》,在黑龙江省、吉林、辽宁、河北等地演出80余场,并获金狮奖·第四届全国木偶皮影剧(节)目最高奖“最佳剧目奖”。原创伊玛堪生态剧《拉哈苏苏》已在中俄文化边境季活动中首演并开展了驻场演出。与生态旅游业相结合,伊玛堪传承保护活动激发了赫哲族各区域、乡村开展以生态旅游、文化保护为前提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吴璇说,包括伊玛堪在内的各种赫哲文化保护活动,目前在我省开展得如火如荼,省非遗中心将进一步加大赫哲语言抢救力度,实现伊玛堪由刻意传承到自觉传唱;同时吸收各艺术门类之长,与美术、音乐、舞蹈等其他门类结合,创新伊玛堪剧目、儿童读物等,让传承方式更加贴近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