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赞法师在桂平西山的实践活动

佛教实践家,一代楷模 巨赞法师——桂平西山的实践活动 在巨赞法师的一生中,在广西期间是他最重要的时期

佛教实践家,一代楷模

巨赞法师——桂平西山的实践活动

在巨赞法师的一生中,在广西期间是他最重要的时期。抗战的锋火使巨赞法师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然而,他并没有因国破而意志消沉,反而更加斗志昂扬。当他于1940年从湖南南岳辗转来到当时号称“模范省”的广西省会桂林,即着手创刊、主编抗战时期中国佛教界最著名的《狮子吼月刊》,积极宣传抗日救亡的思想,提出“新佛教运动”,要和全面抗战、 全民动员的阵容配合着,普遍发动同仁参加实际工作,还提出了“学术化”、“生产化”两个新佛教革新口号。

巨赞法师选择广西,是因为当时广西党政界较为开明,加上文化界的赞同。他说,我们想在这里建立新佛教运动的基地,同时想应用“生产化、学术化”的原则,组织一个实验丛林,为全国佛教界之倡(巨赞法师《新佛教运动的回顾与前瞻》1940《狮子吼月刊》第一卷),这个实验丛林,巨赞法师第一个选择距桂林四百多公里的桂平西山。 关于选择在桂平西山推广新佛教运动,巨赞法师在《桂平的西山》提到: “佛教西来,已有一两千年的历史,和我国文化早已打成一片,很难分得开。近几百年来,因为僧团组织的每况愈下,僧众分子过分庞杂,佛教的真精神隐没不显,以至不能随时代的转变而前进。到现在,社会各阶层都有崭新的姿态,惟有佛教团体还是那么封建,那么死气沉沉,假定不设法革故鼎新,将因不切需要被整个社会所厌弃,那实在是人类的一个最大的损失,所以有新佛教运动的提倡——我倒很想把西山做个实验的场所......”

桂平西山巨赞法师纪念馆

桂平西山,又名思灵山,位于广西桂东南的桂平县,据县志记载,山有灵水出日灵,又因在桂平城西面一里路而得名。西山风景殊秀,僧侣结庐,历代登临不乏名士,周敦颐、程颢、程颐,民国的孙中山、陆荣廷、唐继尧、谭延恺、邹鲁、李宗仁等,清人黄植南《云林幽谷记》载:“西山为浔(桂平古称浔州)名胜,其最著之古迹,厥惟李洞姚岩。盖二公去中州,弃官爵而遁于此,所谓潜德而隐者也。”这李洞姚岩,是西山佛教的开始。当时宋知州姚坦,常与龙华寺僧唱和于此,故称姚岩:清王俊臣《唐御史李明远西山都主庙游记》一文中有云:“苏东坡在赴贬所琼州 途经桂平,睹此佳山水,度先百年恋恋于此。西山洗石庵建于清顺治三年,现在是全国重点保护寺院之一,巨赞法师选择这样一个地方作为他的新佛教运动的实验场所,首先考虑要有典型示范作用。

但是,从中国佛教史来看,明清时期佛教已成颓势,广西的佛教更是因为与道教、民俗神参合在一起,出现了明显的民俗化的特征,清嘉庆谢启昆《广西通志》载“粤西民力简薄,二氏之庐无宏规杰构,然自明以来,乡里之间及文昌、魁文等” (郑洁《西山佛教文化研究》)。这正是巨赞法师所指的“佛教封建鬼神迷信。”

首届贵港佛教论坛暨纪念巨赞法师诞辰108周年座谈会

在同属一个专区、距离桂平仅60公里的贵县,则有建于宋太宗端拱二年的南山寺,宋太宗赐御书220轴藏于山,后宋仁宗又额匾“景佑禅寺”,元文宗图贴木尔两度御驾亲游并题“南山寺”三字,但是这个寺庙不寻常的地方还在于它的“典型”(主要是庙产过于庞 大)并被当时的新佛教运动列为改革的对象。

而此时的巨赞法师,已经是满腹经纶,“读经七千多卷,写下三百多万字的读经笔记”(《巨赞法师全集》序五,朱哲),现在终于有用武之地了,他欲将前往桂平西山,充满激情。巨赞法师当时的一首诗《将至西山留别桂林诸友》最能反映他的心态了: 十年磨剑学屠龙,碧海风翻浪几重入桂何期逢沈案,归山犹得卧云松巨赞法师在西山期间,一方面继续精研佛学,一方面垦复,增植荒废已久的西山茶,实践自己在桂林时就提出,但一在没有在桂林实践过的“学术化、生产化”的主张,1942年6月,在巨赞法师的倡议下成立桂平县佛教会,会址设在西山龙华寺。当时会员约有200 多人;同时在觉光法师的帮助下,把西山半山窝的李公祠和水月宫改为居土林,附设五明图书馆;巨赞法师还在龙华寺实行自我教育,每天规定时间讲授佛学,研究其他学问。巨赞还用讲学所得经费在山下创办“女子佛学研究班”,讲授文化知识和佛学课程;在生产方面,巨赞法师带领众僧开垦种植十多亩地的西山茶,研究制茶方法,以提高西山茶的产量和质量。同时,还计划种植油桐、棉花、芝麻和各种水果等。上述行动,大大促进了桂平西山佛教的改革和现代化,在广西建起新佛教运动的示范点。巨赞法师百忙中还曾自撰《桂平的西山》一文,最初发表在1943年香港出版的《旅行杂志》第16卷第9期上,后印成单行本 并附印《西山吟啸集选》,柳亚子先生见到此文后,非常赞叹“读之令人神往,惜少杖头线,无能为买山终老计耳。”从那时起,桂平西山因巨赞法师的大力宣传,而名扬天下。

巨赞法师题写的《大雄宝殿》牌匾,现存桂平西山洗石庵大雄宝殿。

作为新佛教运动的实验场所,巨赞法师十分关心西山风景名胜事业的建设,在驻锡西山龙华寺期间,桂林的一些老朋友,也不时过来看望他,如万民一、尹瘦石、李焰生等。其中,万民一在听取巨赞法师建立新丛林的想法后写成《西山风景期望咏》,一桃坞、二莲塘、三枫林、四梅岭、五图书馆、六佛学院、七果园、八动物园、九茶园、十疗养院。法师将建议交到风景区建设委员会,最终大体按照《期望咏》的原则,进行修理和建造。可惜,二年后因日寇连陷长沙、衡阳、桂林、柳州,巨赞法师不得避难到桂平北区的大瑶山里,最后辗转离开桂平。巨赞法师当时的心情显得很悲凉,在与觉光法师告别时,抑制不住内心的凄伤,写下一首情挚意切、哀婉动人的离别诗《1944年赠别觉光法师》:

山门两载赖维持,缘尽思灵未忍离。

此去好研真佛理,男儿当不负相期。

西山论坛——纪念巨赞法师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

巨赞法师匆匆离开桂平西山,有另一种说法,就是法师坚持新佛教改革,提出“学术化、生产化”两个口号,反对佛教替人念佛拜忏化缘求乞之陋习,鼓吹太虚大师的“三大革命”主张,巨赞法师宣传说: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改善人生的生活行为,使合理化、道德化,不断向上进步,这才是佛教的真相。据觉光法师的回忆,当时的巨赞法师确是沉迷于“学术化、生产化”,对于做佛事已很生疏,以至完全依赖觉光法师,如此不合时宜的思想,对于文化相对落后的广西柱平,怎能为当地的士绅所容纳?有人说巨赞法师满腔热情的鼓吹佛教改革,实际上得到回响相当有限。当时还有一种说法,当地的一些官员认为巨赞法师是“政治和尚”怕惹出麻烦,这或许是法师决意离开桂平西山的另一个原因吧? 但是,巨赞法师想要改革佛教的愿望,却从来没有改变过,他把希望寄托在新社会, 1950年在北京担任《现代佛学)主编巨赞法师认为,“过去三十年的佛教运动,可说毫无成绩,因为佛教和整个社会是分不开的,整个社会没有革命,佛教内部的革新也无法进行”。如今,新政府把束缚佛教的封建、迷信绳索割断了,把诸般附佛外道也铲除了,佛教从此可以建立自己的新生命。巨赞法师念念不忘在桂平西山实践的新佛教主张,他建议,此后改革佛教一切制度的目标应是“学术化”、“生产化”。

文章节选自杨造宁《巨赞法师的新佛教主张与桂平西山的实践活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