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延安:强势造车,创造“江淮现象”

“利他者最终利己,利他对我个人而言,就是把企业做好,就是为员工谋幸福,就是给社会做贡献,只要想这些,

“利他者最终利己,利他对我个人而言,就是把企业做好,就是为员工谋幸福,就是给社会做贡献,只要想这些,就一定能够把企业做好。”

——左延安

左延安的出生决定他的一生不会平凡,在新中国成立时出生,与中国汽车行业共同成长。左延安掌舵江淮汽车22年,在逆境中不断变革,带领江淮汽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国有汽车厂,发展到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创造了业内瞩目的“江淮现象”。

将时间倒推70年,中国商业还是一张白纸。

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每代行业变革的背后都缺少不了行业领袖人物的推波助澜。

张瑞敏之于家电行业,宗庆后之于饮料行业,任正非之于IT行业,左延安之于汽车行业,他们都是行业改革的先行者。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30万军民穿戴整齐,怀着激动的心情步行到北京天安门广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国歌声中,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随风飘扬。

新中国成立70周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在逆境中成长,在困难中坚守。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还有一批批在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实干中,铸就了改天换地、彪炳史册的商业奇迹的企业家们。

左延安就是在这举国同庆的日子里出生于安徽省枞阳县。

新星冉冉升起

左延安出生的时候,中国就像是一个典型的偏科生,农业生产力非常强大,而工业生产力几乎为零。

中国意识到必须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建立工业体系才能使自身更加强大,发展现代工业是当务之急,汽车工业更是重中之重,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1953—1957年,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将工业建设作为了重点,其中就包括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后来众多汽车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创建于1964年,当时15岁的左延安在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上学,他一直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从小成绩优异,被同龄人当做榜样。

每个男孩心中都有一个军人梦,左延安也不例外。1968年,当19岁的左延安进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海舰队当一名机械员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他此后将和“机械”打一辈子交道。

1973年,左延安进入合肥工业大学学习内燃机专业,毕业后,回到家乡安徽枞阳,进入柴油机厂当一名技术员。

1978年,左延安调任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成为一名助理工程师。自此,命运把左延安与合肥江淮汽车制造厂紧紧相连。

由于工作出色,1983年,左延安由江淮汽车厂推荐参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系研究生的招生考试,并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开始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深造。

汽车产业在1986年被明确为中国支柱产业,中国第七个五年计划中提到,把汽车制造业作为重要的支柱产业。

左延安进入清华大学之前是江淮汽车制造厂发动机车间的技术组组长,一直与“机械”打交道的左延安并不了解经济管理学知识,但是他知道将知识学以致用,是对清华大学最好的回报。

清华大学的毕业生典礼上强调,左延安等学生学成回到工作岗位后,一定要将在清华学习的知识学以致用,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做好企业,只有培养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者,中国的经济才大有希望。

鼓励的话语还在耳边回响,左延安已经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想回厂去大干一场。

但是他没想到横在他面前最大的阻碍就是如何打破常规。

不断变革,突破逆境

1990年,成为江淮汽车厂历史上的分水岭,其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推到了生死的关口。企业汽车年销售量仅954辆,在全国汽车企业中排名第29位,总资产1.1亿元,销售收入不足3000万元。

产品单一、生产能力低下、经济困难的现状折磨着每一个江淮人。

左延安临危受命,在这时被任命为江淮汽车厂厂长。

企业濒临倒闭的状态并没有给左延安泼上一盆冷水,反而使他心中产生一团火,想将企业救活的决心将那团火越烧越旺,他心想必须找7到一个突破口。

当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许多企业调整了产品结构,纷纷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并扩大生产规模,形成了重、中、轻、微、轿五类车型的产业格局。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南方最先开放,大量的内地劳动力开始流动,从而加大了对交通运输能力的需求,中型客车成为抢手货。当时国内缺少专业化的客车底盘,主要用货车底盘来改装客车。从平稳度、舒适度、速度感、经济性、安全性等来看,国产客车都逊色于进口客车。

与汽车打过多年交道的左延安知道江淮的机会来了!他果断决定,停止生产江淮投产多年但不产生效益的发动机项目,改为重点发展客车专用底盘,适时发展整车。

从工厂员工到上级主管机关,所有听到这个消息的人都如热锅上的蚂蚁,急忙发表自己的意见“反对”。

左延安一下陷入两难的境地,一是,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专注做汽车;二是,坚持企业改革,发展客车专用底盘。毫无疑问,为了企业能够更好的发展,他经过一系列心理斗争选择了后者。

事实证明左延安的决定没有错,从1991年开始,江淮汽车的产销量连续3年翻倍,底盘销量更是连续12年保持全国第一。

1997年,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左延安任董事长;1999年9月,企业改制为股份制企业,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隶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从1999年起,左延安兼任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2001年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名称为“江淮汽车”。

国内客车行业头部企业宇通客车董事长汤玉祥曾这样评价左延安:“只有像左这样的人,才能带领江淮走出逆境。”

在江淮汽车成长的每次拐点上,左延安总是能在不断的质疑声中,找到适合其发展的道路。他一直以江淮汽车要在商用车、乘用车企业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为目标发展。

江淮汽车在商用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稳健发展的时候,左延安再次提出了一个让人质疑的发展规划——进军轿车市场。

左延安一直认为中国汽车企业必须强化发展的是自主轿车品牌。

2007年,江淮的自主轿车品牌宾悦上市,与以往自主品牌轿车多定位于经济型轿车不同,宾悦定位于2.0L以上的B级车。不少业内人士对江淮捏了一把汗,对于一家没有轿车生产经验的车企来说,江淮的做法有点大胆。

左延安的规划是,“江淮宾悦的出现,是江淮汽车乘用车发展迈出的第一步,解决的是江淮轿车的高品质定位问题,而江淮同悦解决的则是江淮汽车的‘吃饭问题’,接下来江淮汽车依然会加大经济型轿车的研发和推广。”

当江淮汽车的发展走上正轨时,命运再次给左延安出了一道难题,金融危机的到来对刚刚起步的江淮轿车给予了沉重的打击。

2008年,江淮汽车累计销售整车共198541辆,较上年同比下降3.34%;实现营业收入147.2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16%;实现净利润5763.67万元,同期下降82.45%。

此时,左延安选择再次对企业进行改革。

江淮汽车在由商用车向乘用车领域倾斜的过程是一个阵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江淮汽车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渠道革命和网络开拓。左延安认为,“只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和坚实的市场基础,才能被更多用户所喜爱。

到2009年,江淮汽车的组织结构也进行了优化,采用的是“一生二、二生三”的管理架构,即一级经销商全资或控股二级经销商,二级经销商全资或控股三级经销商。通过这种方式加强管理融合,共同推动江淮的战略发展。

从1978年,左延安来到江淮汽车厂,从基层一步步做起,担任过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副科长、厂办主任、总经济师、常务副厂长,再到2012年从江淮汽车集团董事长任上退休。左延安的一生都奉献给了“江淮”,奉献给了中国汽车行业,他拥有独到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在不断变革中,带领江淮汽车从一个濒临倒闭的地方国有汽车厂,发展到拥有数百亿资产的上市公司,创造了业内瞩目的“江淮现象”。

数历沉浮,左延安与新中国一起迎来了70岁的生日,他最终做到了利他者最终利己,花了一辈子的时间把江淮汽车做好,现在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行业为新中国和左延安庆生。

互动话题

为了纪念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商界》选择了与新中国同龄的7位企业家,

作为本次国庆系列商业人物报道对象。

从10月1日到10月7日,本号将每天奉上一篇人物特稿,

在7位企业家轮番登场中,汇集经营之道,感受丰富人生。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创平台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1.阿里造将

  • 4.

合作 | 18716408368 18680896255 同微信

↙点击阅读原文,即可报名参加印度商务考察之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