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蒋方舟、游浩然、李军

天才的负重与前行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我认识3个人,同学们把他们叫着‘亲嘴大王’。第一个是W,7

天才的负重与前行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我认识3个人,同学们把他们叫着‘亲嘴大王’。第一个是W,7岁,性别:男。长的像个大胡萝卜。我只亲眼看过一次他亲别人……”

这些充满想象力的文字是1999年出版的散文集《打开天窗》的开头,这本书是9岁的小女孩蒋方舟所写,这是她的第一本书,从此开启了她“天才少女作家”之路。

“天才”二字的重量

1989年出生于湖北襄阳的蒋方舟,是在充满文学氛围的家庭中长大的。

母亲尚爱兰是名躁一时的美女作家。因自中学起对女性历史的兴趣,在《南方都市报》等报刊开设专栏,并出版小说《永不原谅》,散文集《数字美人》《蒋方舟的作文革命》等。

蒋方舟对文字的热爱与母亲的教导不无关系。

1996年的夏天,入夜,母亲尚爱兰神情严肃地向蒋方舟传达“上级指令”——每个小学生在毕业之前,必须出版一本书,否则就会被警察抓走。他的父亲就是一名乘警。两人一唱一和,吓哭了女儿。蒋方舟涕泪交加,在8个小时的精神煎熬中,完成了600多字的第一篇文章。母亲看完后说:“你是天才。”

当时,不到7岁的蒋方舟尚未了解“天才”二字的份量,她只知道,从那一刻开始,“文字”全面入侵她的生活。

1996年,蒋方舟进入湖北襄樊铁路一小读书。

为完成小学毕业前出书的“指令”,蒋方舟开始扩大阅读量。每天放学后,她都会到母亲任教的学校图书馆借一本书,在等待母亲下班的时间里看完一半。母亲下班后,她坐在母亲自行车后座上看完剩下的一半。

积累了充足的阅读量,蒋方舟开始准备她的第一本书。1997年暑假开始,写作《打开天窗》占满了她除课业以外的时间。两年后,《打开天窗》在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不仅完成了母亲的“指令”,还是小学生的蒋方舟产量惊人,2001年5月,她的首本小说《正在发育》出版。

升入初中前,她已经开始在《南方都市报》开设专栏,成为了中国年纪最小的专栏作家。初中3年,蒋方舟在《新京报》《海峡都市报》等近10家媒体开设专栏,内容涉及足球、影视文化、作文等多个领域。

凭借多年写作的积累和才华,刚刚步入高中的蒋方舟被选为中国少年作家学会主席。她在高中时期又出版了小说《骑彩虹者》《第一女生》。

在争议中成长

2008年,蒋方舟通过了清华大学的自主招生选拔,获清华降60分调档的优录。高考分数揭晓,蒋方舟考得561分,加上60分优惠,总分621分,被正式录取。

但是这次破格录取让蒋方舟颇受争议。当时一则《清华大学有意降60分调档录取80后少女作家》的文章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蒋方舟在博客上发表博文《我没有被破格录取》中解释道,当时只是拿到清华自主招生降60分的优惠,同时也要参加高考,分数达到清华在当地分数线下60分以上的成绩,才会被清华大学录取。

在蒋方舟身上,还有很多存在争议的地方,除了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大学毕业不久就成为了《新周刊》杂志副主编,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年轻人居然一步登天,成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

其实,从进入大学起,蒋方舟就已经开始为《新周刊》供稿,《新周刊》执行主编封新城曾作出回应,认识蒋方舟是从2008年开始,后来经过4年的学习,蒋方舟从最开始的特约记者到后来的主笔,是一步步实践、锻炼出来的,“蒋方舟是从主笔的职位提拔到副主编的,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是一毕业就当副主编。”

得到解释后,依旧有人不甘心,开始对蒋方舟的职业能力表示怀疑,甚至陷入了代笔风波。

面对质疑,蒋方舟多是采取不回应的方式解决。经历过这么多追捧与抨击,高光时期和沉默,她最本质的身份也只是个今年才将满30岁的女作家。

金钱与写作,分而处之

这两年,蒋方舟开始当嘉宾、做活动主持、参加各种视频节目。

去年,蒋方舟参加综艺节目,带火了“讨好型人格”这个词。在《奇葩大会》的演讲中,蒋方舟分析自己是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她说,由于从小接触的大多是优秀的成人,所以自己养成了一种讨好型人格,不敢反驳别人,即使对方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也想努力让对方喜欢自己。

在谈话类节目《圆桌派》上,蒋方舟自曝相亲史和婚恋焦虑,说自己“在两性市场上是被挑选的”。节目后,自媒体抓住爆点,出现了《看到28岁的蒋方舟,才惊觉徐静蕾的40岁有多美》《我们都想活成徐静蕾,最后都变成了蒋方舟》这样的文章。

蒋方舟常被观众吐槽长得难看、身为女性却自我矮化、浅薄、爱抢话……她也一如从前,从不回应。

金钱(商业)与写作,在蒋方舟这里是分而处之的。

“以商养写”,她通过接手商业合作、录制商业节目来赚钱,每年给自己定一个特别低的赚钱目标,够养家、还房贷就成,可能用一个季度完成后,她就能在一年剩下的日子中去做最不委屈的自己:读书、写作、旅行。

蒋方舟觉得,努力保持写作的纯粹性的前提是,你在这个社会能够体面地生活。

现在,除了写作,蒋方舟还将最大的热情投入到一些免费知识的传播和分享上。今年下半年,她与朋友打算做一档叫“非独立思考”的免费音频读书节目,他们觉得“独立思考”被高估了。

这两年也不乏各种平台与机构试图与蒋方舟开一些付费节目,但蒋方舟都以“开出不可能的天价”方式拒绝了。

在蒋方舟看来:“我获得很多知识就是趋近于免费的,那我传播它也应该是免费的。纯粹的事情就应该用纯粹的方式来做。我没有必要、也不想通过这种方式挣钱。”

三十而立的蒋方舟,始终对外界保持好奇,勇于尝试,并拥抱各种失败和错误。

法律路上的追梦人

⬜法治周末记者 刘希平

“留下的是岁月、带走的是情怀、变换的是身份、不变的是信念……”

游浩然,一位“80后”的年轻法律人。2012年,刚过而立之年的他被任命为某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二庭副庭长,他也成了这家中级法院当时最年轻的副庭长。4年之后,他向组织递交一封辞职信,迈出了法院的大门。如今,游浩然已成为长沙一个律师团队的合伙人,带领着自己的律师团队打拼。

“不管职业怎么变化,我依旧是法律路上的追梦人!”不论法官还是律师,在游浩然看来,自己变化的是职业,不变的是梦想。

入职法院 开启“吸星大法”

“我从小就喜欢法律,觉得法律工作具有挑战性,我喜欢挑战!”坐在记者对面的游浩然,刚从外地出差办案回来,但记者丝毫没有感觉到他的疲惫,反而被他的激情感染着。

说起自己的法律梦想,游浩然的思绪一下被拉回到20年前。

2004年,大学毕业的第二年,游浩然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并以402分的分数顺利通过,在长沙做了一名律师。

为了提高自己的办案能力,在做了两年律师后,游浩然决心报考法院。

2007年,游浩然报名参加了湖南省法检系统的招考,并顺利考入长沙市某区人民法院,从此开启了他的法院职业生涯。

“当时我虽然已经做了两年律师,但法律实践经验仍然有所欠缺,进入法院开启了我法律职业经验的‘吸星大法’。”游浩然说。

进入区法院后,游浩然最初的工作部门是以理论研究和文字材料为主的法院研究室。

“研究室对各种办案业务的理论进行总结,并了解整个法院的框架和格局,这对再去一线办案很有帮助。”在研究室工作几个月后,游浩然被调整到法院民一庭担任书记员。一年半后,被任命为助理审判员,开始穿上法袍参与案件的审理。

一线辛苦的审判工作,使游浩然的业务水平得到快速提升,却也是最繁忙的,“上班我总是第一批到法院的人,下班也总是最晚一批下班的人。”2008年,游浩然被评为“全区优秀政法干警”。

选调中院 与疑难案件打交道

在区法院工作两年后,某中级法院开始公开选调审判人员,游浩然也报名参加了。2009年下半年,游浩然顺利通过了选调考试,开始进入中级法院工作。

在进入中级法院后,游浩然被分配在审监庭,审监庭审理的是再审案件,也就是对已经生效进入再审的案件,进行再次审理和裁判。

审监庭的案件数量并不多,但由于是对生效案件开启的最后一道救济环节,社会关注度高,所以审理案件要非常慎重。

“在审监庭工作期间,我频繁与疑难案件打交道,会对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更为慎重。”游浩然说,接到这些案件后,他都要大量阅读案卷和当事人材料,找当事人谈话了解情况,“对于事实存在疑问的案件,要依职权调查取证,一次不行就两次。”

在一起患者状告某骨科医院医疗服务合同纠纷的案件中,游浩然两次下乡调回医院拍摄的X光片,然后再向骨伤科专家求证,最后得出医院当时的治疗方案没有问题的结论。

“对于涉及到法律适用的问题,我会认真厘清当事人诉求,寻找合适的法律规范,力求公平公正的裁判。”游浩然说。

2012年上半年,因为工作成绩出色,游浩然被任命为中院立案二庭的副庭长,他也成为当时该中院最年轻的副庭长。

立案二庭不仅担负着再审立案审查功能,还是市中院的信访接待部门。在游浩然负责信访工作的年度里,中院第一次获得了全省信访工作评比的第一名。

回归律师 初心未改

中院立案二庭的工作,锻炼了游浩然的服务意识和心理质素。

“每一次为当事人解决问题后,我内心也充满了欢愉。但日复一日的工作也让我的成就感下降了。”或许是曾经做过律师的缘故,在法院工作期间,游浩然也在关注法律服务市场的变化。

有一天,一位曾和游浩然一起工作过的老法官,将他退休前领取“法院终身成就奖”的照片发给了游浩然。

“这张照片对我触动很大,我为他的坚守感动。但同时也在思索,我一辈子的追求是什么?我希望有所变化和挑战,或许换一换职业,能够欣赏到不同的美景。”游浩然萌生了回归律师职业的念头。

作为曾经最年轻的副庭长,在法院系统发展应该会有光明的前途,对于游浩然辞职的想法,家人和朋友并不赞成。

但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游浩然还是辞职了。

2016年3月,他向组织递交了一封辞职信,字里行间充满着对法院的感激。如今,他和其他律师一起组建了一个律师团队。

“律师行业是一个好的行业,在能够帮助他人的同时可以实现相应的经济价值;律师行业也是一个充满压力的行业,下一个月的业务总是充满着不确定性;律师行业更是一个充满挑战的行业,不进则退,需要不断的充实自己。”从律师到法官,再从法官到律师,15年从事法律事务的经历,使游浩然对律师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再次回归律师职业,是我自己的选择,虽然我仍然在摸索过程,但是不论对错,唯有向前!”游浩然说,作为一名法律追梦人,他初心未改。

一手执刀 一手执笔

⬜法治周末记者 孙立昊洋

⬜法治周末特约撰稿 郭建飞

一米八的身高,皮肤黝黑,体型偏瘦,双眼炯炯有神,这是李军给记者的第一印象。

从警18年,他当过普通民警、刑警中队长、派出所教导员,多次获得“先进个人”等荣誉。无论在哪个岗位,他都始终冲锋在前。

就任陕西省神木市公安局沙峁派出所所长不到两年的时间,李军就将这个神木市南部偏远山区的一个派出所建设成为了全局模范所队,在2018年神木市公安局目标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019年7月27日,神木市突然降下大雨,沙峁派出所接到一起群众求助警情,一群众家中窑洞漏水,积水达到30多厘米,一位老人和一名小孩被困。

雨势又急又大,派出所司机刚到岗工作,对路况不熟悉。李军亲自驾车带民警赶到求助群众家中。到达现场后,他第一个冲进群众家中,将老人和小孩背了出来。然后带领同事装沙袋、搬石头,两个小时后将窑洞后面的洪水堵住。

“有事他永远冲在最前面,早上他总是第一个到办公室,节假日他也总是主动值班,让同事们回家团圆。”民警乔彦军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作为所长,李军深知他个人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身边同志的工作激情。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他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

2017年,在开展“一标三实”信息采集工作中,李军白天翻山越岭,进村入户进行房屋坐标定位及家庭人员信息采集,晚上回到派出所录信息。在他的影响下,派出所全体民警干事激情高涨,“一标三实”信息采集的各项数据位居全市派出所前列。

在2018夏季禁毒破案战役中,他带领全所民警,对辖区可能种植罂粟的重点区域进行摸排,由于山区地形复杂,李军就用无人机侦查,经过认真走访,查获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3起,铲除毒品原植物230多株,被榆林市禁毒委评为“2018夏季禁毒破案战役先进个人”。

推行网络巡防新模式

2017年9月,辖区有两位老人因邻里纠纷大打出手,报警后,双方都不愿到派出所处理。按规定,这种案件调解不成都要拘留,李军就和村干部进行沟通协调,借助他们的对村里情况熟悉、人脉关系熟络的优势进行说服调解,最终事情得以圆满解决。

尝到甜头的李军想把这样的调解方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他在辖区3个镇政府和各个村委会之间奔走沟通,经过多次协调,搭建起了一个由派出所牵头,乡镇党委班子主导,村委班子配合的矛盾纠纷三方调解平台,大大提高了调解工作效率。

面对辖区管辖面积大、地理条件险峻、警力有限等基层治理工作障碍。李军结合辖区实际,构建起了“基础+网格”“传统+科技”的智慧防控新格局。他将辖区按照行政村划分为45个网格,组建起一支由“公安民警+包村干部+村委班子”组成的“网格员”队伍,实行包抓责任制,推行网格巡防新模式。

2018年,李军在辖区主要进出口、治安复杂区域、易发案部位等重点公共区域新建新增摄像头108个,探头156个,并全部接入派出所视频平台,实现了视频监控覆盖率100%,村级视频监控覆盖率达70%。

今年以来,该辖区刑事案件、治安案件同比下降约36%和31%。

简化办理促便民

李军所在辖区太和寨25岁村民王某因患有先天性脑瘫,一直没有办理身份证,导致无法享受国家补助政策。

得知这一情况后,李军与同事驱车前往其家中,为其照相办理身份证。

在李军的管理下,该所不断简化户籍业务办理、审批流程,尽量做到让群众办事少跑路。针对辖区孤寡老人多、身边无人照料的实际情况,该所改变了以往“群众上班我上班,群众下班我下班”的工作模式。依托“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全面推行身份证照片“满意拍”、异地户口网上“二站式迁移”等便民服务,并建立警民联系微信群,方便群众业务咨询的同时,受理群众预约。

2018年以来,该所民警主动上门办理户口和身份证60余件次;发放警民联系卡2400余张,非工作日为群众办理业务170余起,微信群内答复群众咨询2200余条。

“人民群众的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最高标准,更是派出所和谐警民关系的有效途径,如何给山里的百姓带来安宁与平安,就是我的动力和方向!”李军说。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