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做不到这点,管得再多、制度再严,公司还是一盘散沙!

许多老板知道企业需要管理,员工需要沟通。建设了发声的渠道,积极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可是为什么依旧收效甚微,渐渐地沦为形式?

你自认为不是霸道专横的决策者,让下属提出自己的意见时,总是只有表面的附和……

俞敏洪却不一样,他麾下强者众多,能力高于他的不在少数,而他依然是新东方团队的关键人物……

1、大佬们的桑拿间

1996年的一天晚上,徐小平、俞敏洪、王强、杜子华四人忙完工作回家,忽然看见路边一个新开张的桑拿浴池,于是在徐小平的提议下,大家决定一起进去洗洗蒸蒸,放松一下。

徐小平回忆道:“我把自己脱剩最后一件纺织品,看看王强、杜子华,欣喜地发现他们也都处在犹豫不决、欲脱还羞的状态。于是我们心领神会,不约而同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脱,但不全脱,留下最后一块遮羞布,投入一次西方特色的中国集体洗浴活动。”

“就在我和王强老杜三人忸忸怩怩、走投无路的时候,只见俞敏洪早已身手敏捷地把自己剥玉米一样剥了个一干二净,然后像个刚刚出生的孩子,一丝不挂地啼叫着冲进了水池,溅起一阵欢乐的水花和叹爽声。

“四个新东方创业大佬,一起在公共浴室洗澡。其中三个海归,穿着短裤泡在热水中,完全不尊重中国洗浴文化传统,而且为了公平起见,还努力控制着自己的目光,不去窥测别人倾泻无余的灼灼春光,而我们热爱的老俞,却赤条条来去‘有’牵挂,在那里上下其手,左右开弓,力图把身体洗个清澈透明,享受着自孔子沂水春浴以来最快乐的一次洗涤。”

从洗澡脱与不脱的区区小节中,可以看出俞敏洪和他的高级合伙人之间的差异。俞敏洪,他豁达,他“土”,他真实,他有一种大哥的气派;而那些海归,他们洋气,他们雅,他们满身知识分子气息与商业格格不入,他们是被文明过度包装、深具才华却又那么脆弱的人。这群敏感而脆弱的精英们,必须有一个满不在乎的“江湖大哥”黏起来才行。

俞敏洪正是充当了这么一个角色。面对这些“碰不得,硬不来”的“价值连城的瓷器”,俞敏洪坦言自己的黏合法宝就是:超乎常人的忍耐与宽容。

2、“大腕云集”的企业

“和其他企业相比,新东方的人员结构确实比较特殊。”仔细分析,在中国的企业里确实找不到类似于新东方这样的企业,员工中聚集了如此多知识分子,其中大部分员工还都有着高学历的教育背景。

用俞敏洪自己的话来讲,新东方是一个“大腕云集”的地方。

——徐小平游学美国、加拿大,再次见面时,已经事业有成,在温哥华拥有优雅的办公室和舒适的住房;

——王强两度飞越重洋并定居美国,经过超常的努力,成为贝尔实验室的高级电脑工程师;

——被朋友们怀疑不食人间烟火的哲学家包凡一,在北美的现实压迫下,读完传播学硕士之后,再熬出一个MBA,居然成了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会计师。

——还有钱永强,美国耶鲁大学商学院MBA,新东方著名教学专家,作为投资人,他投资了交友网站世纪佳缘;

——周成刚,澳大利亚麦觉里大学传播学硕士,之前担任过BBC亚太部记者和节目主持人;

——中国英语考试培训界的领军人物杜子华,他是英语考试培训界的领军人物;

——胡敏当时已经是国际关系学院英语系硕士生导师……

面对这群精英,用传统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管理,无疑是行不通的。

跟他们相比,北大毕业的俞敏洪是明显的弱势人物。

徐小平曾是俞敏洪的老师,俞敏洪留校任教后两人成了同事。他1983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1983至1987年,先后任北京大学艺术教研室教师、北京大学团委文化部长、北大艺术团艺术指导。1987年至1995年,在美国、加拿大留学、定居,并获加拿大萨斯卡彻温大学音乐学硕士学位。1996年1月回国,创建新东方咨询处,从事新东方出国咨询和人生咨询事业。徐小平自称为“俞学大师”,并将自己与俞敏洪的合作关系概括为四个阶段“一靠俞,二帮俞,三批俞,四逼俞”,统称为“四俞”。

3、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

徐小平是个惯于率性而为的人,其毫无恶意的言行,经常无形中得罪到人。对外人可能还会有所保留,但他对俞敏洪从不口下留情。不管俞敏洪是精力充沛,还是只睡了三四个小时,徐小平想说就说,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一开始俞敏洪还反驳一下,结果被徐小平批判得更凶:“你要是继续像个农民一样劣习不改,新东方什么时候才能脱胎换骨呢?”后来,俞敏洪懒得反驳了,他对付徐小平,就一个字:忍。

钱永强曾是俞敏洪的学生。1993年,还在上大学的钱永强参加了新东方GMAT班,与新东方结缘。大学毕业后,他毛遂自荐当了新东方讲师。据说为了能留在新东方,他甚至把俞敏洪堵着下不了车,逼着他同意自己的试讲请求。俞敏洪似乎很吃这一套,钱永强开创了新东方“学而优则教”之先河。钱永强凭借独特的教学风格,很快成为新东方的明星讲师之一。

1997年,钱永强通过做讲师,攒够去耶鲁大学留学的资本,离开了新东方。

2000年,学成归来的钱永强,摇身一变成为新东方当时最年轻的副校长。

留学镀金后的钱永强变得更加直言不讳。他的“耶鲁标准”有时候让其他人很难受,其中包括性情中人徐小平。徐小平和钱永强两个直肠子的人,经常起摩擦,夹在中间的俞敏洪,也只能一忍再忍。

因为高才汇聚,新东方的发展史简直就是一部“斗争史”。对于他们的明争暗斗,俞敏洪尽可能把身段放低,“成为串起珍珠的那条线”。俞敏洪所做的就是将自己这根线尽可能地磨坚固,不管被谁磨,都不能断。“只要这根线不断,新东方珍珠项链还会再长。所以我觉得我只要做好这根线就行了。”

光鲜而充满威望的领导者角色,在俞敏洪这里成了委曲求全的穿线人。

俞敏洪宽容的性格,使得新东方挫而不折、乱而不散,一路磕绊直至今日。

古话告诫我们在为人处事“要放低姿态”,柔软的人能够在不与人冲突的情况下达成目的,做老板的更是如此,如何满足所有人而不失原则,让每一个强者发挥最大的实力,令人费尽心思。

正是因为难以做到,这样的老板才显得尤为可贵。拥有这一点的老板,怎么会不受到下属追随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