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流的老师是怎么教出一流的学生的?| 汉学故事汇(一)

华夏文明数千年以来积淀的智慧 安静地蕴藏在她的历史和故事中 听故事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从小听

华夏文明数千年以来积淀的智慧

安静地蕴藏在她的历史和故事中

听故事是小朋友探索世界的重要方式,从小听到的故事融进血液,便会成为日后指导自己为人处世的价值观。不同于现今儿童绘本读物的奇幻与轻松,纪昌学箭、孟母三迁、扇枕温衾、程门立雪等经典典故,更加贴近中国人的生活,几千年来陪伴华夏蒙童成长;在她文化内涵的滋养下,孕育出一个又一个昌明盛世。

赵师少儿·汉学故事汇,每一个典故皆援引自古籍原始出处,确保是未经后世曲解的版本;每一个典故皆由精研儒释道三家的赵崎老师亲自诠解,直指文字背后的精微哲理,慧启蒙童心智,陪伴父母和孩子渡过美好亲子共读时光。

纪昌学箭

《列子·汤问》

01. 乘风而行的列子

中国璀璨的汉学文化,离不开儒、释、道三家的积淀,其中道家的精髓又离不开《老子》、《庄子》、《列子》三部经典。这三部经典的地位非常尊崇,被后世的人尊奉为“经书”,便是如今耳熟能详的道家三经——《道德经》、《南华经》、《冲虚经》。

《老子》=《道德经》

《庄子》=《南华经》

《列子》=《冲虚经》

列子非常的帅气,经常乘风而行,轻盈潇洒,十五日后方才返回。(庄子在《逍遥游》中崇拜地说“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列子的学问还特别高深,生怕世人不理解,将精微的道理融于妙趣横生的典故,愚公移山、杞人忧天、夸父逐日、纪昌学箭等典故皆出自《列子》一书,滋养丰富了华夏的文脉。今天要讲的故事便引自《列子·汤问》。

02. 十三年的专心致志

从前有一个非常有名的神射手,他的名字叫飞卫。有一个年轻人叫纪昌,他很想学习射箭,他要跟随最好的老师学,于是他找到了飞卫,恭敬地说:“老师,我想向您学习射箭”。

飞卫说:“你先要学会不眨眼睛,然后才能谈及射箭!”

纪昌记住了老师的话,但做到“不眨眼睛”谈何容易?纪昌想出一个好办法!他回到家仰卧在妻子的织布机下,眼睛注视着飞快穿梭的梭子,来练习不眨眼睛。

3年过后,纪昌不仅看到快速移动的物体他不眨眼睛,即便用锥子尖扎纪昌的眼皮,他的眼睛都不眨一眨。他非常高兴,于是把这件事告诉飞卫。

本以为会受到老师的夸奖,可谁料飞卫却说:“功夫还不到家,还要学会看才可以,要把小的东西看大,把微小的东西看的清清楚楚,然后你再来告诉我。”老师仍旧不告诉纪昌究竟应该怎么做,嘱咐完徒弟便走了。

纪昌于是又开始想办法,有了!他抓来一只虱子,用牦牛的毛系住虱子,悬挂在南面的窗户上。每天朝着太阳的亮光练习看,这样又过了10年,纪昌可以将虱子看成像车轮般大了。再看周围的茶杯,像山丘般大。

于是他用弓箭射向虱子,正穿透虱子中心,而拴虱子的牛毛却没有断。于是纪昌将此事告诉了飞卫。飞卫听了高兴地说:“你已经掌握射箭的精髓了!”

典故诠解·慧启心性

飞卫是谁?神射手。是一位真正非常伟大的老师,也只有这样的老师才能教出这样的纪昌。

纪昌刚开始学射箭,老师飞卫并没有教他射箭技巧:比如虎口该对着什么地方、如何拉弓瞄准等“细枝末节”,而是高屋建瓴地告诉他成为神射手的“根本”——不眨眼以及将微小之物看清晰。倘若老师一开始就教纪昌射箭的细枝末节(射箭技巧),可能过三年时间学生只是业余队,再练习十年,也只是职业队,上了国际赛场心理素质不过硬,也照样会脱靶子。

飞卫直接告诉学生箭道的“本”,又以老师的摄受力给了他无畏布施,于是纪昌踏踏实实用13年的光阴努力练习,用出世间的方法最终成为一位了不起的射箭高手。

看古人的故事要有代入感,要能看明白背后的道理,仅仅当作故事来听着实可惜。有的人认为看虱子永远不可能看出来像车轮那么大,于是说列子的故事都是在吹牛皮,而事实是我们不曾踏踏实实地用13年的努力像纪昌一样提高定力。

汉学故事汇辑录的典故选自赵崎老师《三字经·诠解》一书,典故皆引自古籍原始出处;典故正本清源的诠解出自赵崎老师《汉学正宗》线上课程。

生活中的应用

01. “教之道 贵以专”

学习贵在专心致志、一门深入。《纪昌学箭》的故事告诉小朋友们一门深入的重要性,“朝三暮四”地学东西是绝对不可以的。纪昌踏踏实实地练习,用了13年的时间触及到箭道的根本,成为一位了不起的神射手。如果我们今天学这个,明天学那个,看似好像掌握了很多技能,然而都是细小的“末”,没有深入根本。就像一颗小树,茁壮成长必须要有强大牢固的根系。根本没有学好,用激素催出很多很多果实,都是不长久的。

02. 积极想方法解决问题

《纪昌学箭》的故事里,有2个细节——师父飞卫每次点拨纪昌之后,并不会教他具体如何做,而聪明的纪昌总能自己想到好方法,他借助织布机上的梭子和小小的虱子进行练习。“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习是我们每个人自己的功课,一位好老师会高屋建瓴地告诉我们努力的方向,然而一路上总会遇到各种困难挫折,好学生的做法是自主地、积极地寻找方法,最终达成目标。

名物小常识

小朋友们,你们见过织布机吗?我们华夏民族自古便有男耕女织的传统。织布机长这样:

在织布机上,竖着排列的线叫做“经线”,横着排列的线叫做“纬线”,是不是和我们地球仪上的“经度”、“纬度”叫法很像呢?不仅如此,中国古时候的书籍还分“经书”、“纬书”,至于什么称为“经”、什么称为“纬”,我们在以后的故事汇里向大家正本清源。

女孩子坐在织布机前面,用一只手上下拉一下,然后“嗖”地一下,另一只手上的梭子便左右穿梭了一次,速度非常快。聪明的纪昌就是盯着妻子织布机上的梭子反复练习不眨眼睛的。

“教之道,贵以专”这里的专,不仅仅是指一门深入,还有“专心致志”的意思,下一期汉学故事汇,我们会给小朋友们带来《二子学弈》的故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