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护肤品与亚洲:产地一定代表效果?欧美不适合亚洲?

在护肤圈内,常常有这样的论调:欧美的护肤品不太适合亚洲人的皮肤,还是日韩系和国产系的护肤品更合适一些。

这样的理论影响深远,许多刚开始护肤的人往往更倾向于选择日韩线护肤品,就是因为大家都深信日韩化妆品更适合亚洲人的肤质。

再加上日韩护肤品“性价比更高”,“更温和”,因此,在中国,日韩化妆品的市场占有率相比欧美系的市场占有率更高一些。

然而,欧美护肤品真的不那么适合亚洲人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欧美人、亚洲人肤质差异大吗?

说到最本质的肤质问题,首先要强调的是,皮肤其实就是我们身体的一个器官,但是它是人体器官中最大的一个。

作为一个器官来说,皮肤对人体的作用不管是对亚洲人还是对西方人都是一样的。如果一个欧美人有痘痘的烦恼,用的产品如果有效的话,那么难道用在一个亚洲人的皮肤就没有用吗?同样都是痘痘,难道亚洲人的痘痘就会特殊一些?

其次,角质层差异是影响护肤品营养吸收率和利用率的很大因素。

就角质细胞大小来说,黄种人和白种人其实几乎是无差异的。从角质穿透性来说亚洲人和欧美人的穿透率也是相同的。因此:针对欧美皮肤开发的护肤品,亚洲人同样能吸收并且有效果。

黑人皮肤里的黑色素分布广,但是很少聚集。亚洲人与欧美人都会有黑色素聚集,只不过欧美人分布在基底层,亚洲人则基底层和角质层都有。亚洲人与欧美人也都容易出现色素聚集形成斑点,只不过欧美人倾向于淡斑,亚洲人既要淡斑也要美白。

不管哪个地方的人,皮肤构成都是一样的,只是在由于地理环境、饮食方面的原因,不同地区的人会有一些不同的皮肤特点。

但是特点的差别可不是只存在于“欧美”于“亚洲”之间,要知道在地大物博的中国,就有好几种不同的气候,可西北地区的人们可能就会多数皮肤偏干,东南沿海的人们可能就混合性皮肤偏多。

所以,无论是亚洲人还是欧美人,大家都是人,皮肤的组成和运行原理是一样的。

用品牌归属地判断产品真的靠谱吗?

现如今电商平台发达,旗舰店也开的到处都是,很多品牌都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开设研发中心,品牌间的跨国并购也是屡见不鲜。

比如:大名鼎鼎的SK-II,是美国宝洁的子品牌;而一听就很日本的植村秀,居然是欧莱雅的子品牌。

看了这样的例子之后,是不是已经懵了?

这些化妆品大集团原本就都是著名的跨国公司,因此它们的研发和生产基地遍布全球,原料也是全球采购。

比如欧莱雅集团就在上海设立了研发和创新中心,在苏州、泰国设立了生产基地。因此像欧莱雅这样的化妆品巨头要推出一个新产品,可能不仅仅是某一个地方的员工做出的贡献,而是全球员工一起努力的结果。

大牌的产品其实也讲究全面发展

一线品牌是会进行详细的市场调研、收集用户反馈,再根据用户需求来对产品进行调整的。这其中,自然也有对不同市场的不同用户集群的不同特点来进行的产品调整。

在亚洲,仅仅中国就已经是全世界第一大的化妆品市场,欧美品牌当然会对面向中国市场的化妆品进行配方上的调整。

随着技术的发展,再加上现如今的“化妆品定制”风越吹越盛,许多品牌已经能做到生产出满足各种类型的肤质的产品。另外,现在护肤品公司也会因为各个国家和区域消费者的喜好,推出独特的产品线,很多大牌的美白线就是针对亚洲区域的。比如兰蔻美白系列。

如果说一定要总结出一些差别,那么欧美品牌更注重实际效果,亚洲品牌则更注重护肤品的质感。

很多护肤新人会觉得日韩系化妆品“更好用”,也是因为日韩化妆品在肤感上略胜一筹。

例如在保湿方面,欧美护肤品倾向于靠面霜或者乳液来实现,质地更油润一些。而亚洲人喜爱润而不腻的质感,所以改用高分子硅和合成酯等来代替油性基质,对于油性/混合型肌肤还是选择亚洲研发更为清爽。

欧美产品和亚洲产品实际上并没有很明确的优劣之分。我们不要武断的给某个产品扣帽子。一个产品好不好和它是哪个区域的产品无关,而是与个人肤质匹配度和它背后研发团队的能力有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