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旅游:跑出发展“加速度” 内外兼修迎井喷

200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不足1亿,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

200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不足1亿,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2018年,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69亿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9471.03亿元。10年间,贵州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打造出适应时代发展、满足百姓需求的“贵州模式”。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王雪峰)2019年国庆长假未过半,贵州各大景区便已相继“告急”。

10月3日上午11:40,黄果树景区游客人数接近饱和,12:00-13:00停止入园;10月3日-5日,梵净山东门及10月3日梵净山西门售票达最大承载量;10月3日下午15:00,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入园人数达30000人,人流量、车流量及各类服务项目处于饱和状态……在国庆出游高峰,贵州凭借独具特色的自然生态和绚烂人文,吸引了众多省内外游客。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国庆长假前四天,贵州省共接待游客3959. 2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0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31%和38.43%。

引人入黔“强身健体”是关键

全域旅游时代已经到来,处处是景点、全域皆可游,旅游产品日趋丰富,游客的选择越来越多。而地处云贵高原的贵州,凭借不可复制的自然和人文优势,以及创新营销方式,在游客心中占得一席之地,成功跻身中国旅游第一方阵。

随着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不断提升,旅游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旅游已成为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实现了从“养在深闺人未识”到“多彩贵州风行天下”的历史性跨越。

全力推动全域旅游大发展。贵州在全国率先开展旅游资源大普查并强化成果运用,三年来全省新增5A级旅游景区2家、达到6家,新增4A级旅游景区44家、达到111家,梵净山申遗成功,贵州成为中国世界自然遗产地最多的省份。

全力推动旅游环境大提升。贵州率先制定实施乡村旅游村寨、客栈、经营户(农家乐)等三个地方标准,持续开展“满意在贵州·文明在行动”创建,交通、通讯以及厕所、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标识标牌等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全力推动旅游产业大融合。贵州坚持“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建成平远古镇、奢香古镇、阿妹戚托小镇、湄潭茶海等一大批精品文旅农旅融合项目,温泉康养、桥梁旅游、汽车露营、滑雪滑草等新业态蓬勃兴起,吸引了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全力推动旅游扶贫大决战。贵州深入实施景区带动、乡村旅游等旅游扶贫九项工程,积极发展股份合作型、劳动就业型、经营分红型乡村旅游景区景点,加快农特产品、手工艺品等旅游商品化转换,带动89.7万贫困人口受益增收脱贫。

全力推动旅游客源大拓展。贵州围绕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品牌,针对欧美、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开展宣传推广活动,积极拓展境外旅游市场;针对对口帮扶城市和周边“火炉城市”开展旅游合作,大力开拓国内重要客源市场,近年全省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总收入均增长30%以上,旅游业持续“井喷”。

创新创优全域发展促井喷

10月6日,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内,游人如织。作为贵阳市近郊最受欢迎的公园,这里是本地人漫步、外地游客赏景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十里河滩山水相依,越来越漂亮了,现在设施也比以前更完善了,有空闲的周末都会带小孩来这里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正在河边为婴儿车内的萌娃拍照的贵阳市民于航告诉记者。

2011年9月,西南首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正式开放;2017年,青岩古镇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填补了贵州省文化类5A级旅游景区的空白;2019年9月,花溪区成功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围绕贵阳市打造“千园之城”、创建世界旅游名城的目标,花溪区探索出了“景城一体、产城互动、文旅融合、休闲度假”的发展路径,通过持续完善旅游休闲设施、丰富旅游休闲功能、壮大旅游休闲产业、提供旅游休闲个性化服务等措施,打造了近郊旅游休闲功能区的“花溪模式”。

同时,花溪区还举全区之力、集全区之智,深入推进旅游与农业、林业、体育、茶叶、服务、养生、大数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国家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休闲度假区、青岩国际特色旅游小城镇、天河潭喀斯特地貌休闲度假养生地、高坡国际山地运动基地、恒大童世界儿童主题乐园“五大旅游综合体”。

与花溪区共同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赤水市,全力推动“观光游”向“观光+休闲度假康养体验游”转变,着力构建“全景赤水、全域旅游”新格局,持续实现旅游业“井喷式”增长。今年1月至9月,赤水市接待游客1400多万人次。

近年来,赤水市坚持机制全域创新促效益,坚持环境全域打造优服务,坚持业态全域布局增体验,坚持产业全域联动强共享,坚持营销全域拓展建市场。除了按照5A标准完善8大核心景区基础设施,并带动民营资本建成景区景点13个外,赤水市还启动建设中国“恐龙岛”水上体验项目,打造康养项目,推出VR体验、低空飞行、山间滑草、稻田民宿、重返侏罗纪等体验性、参与性、娱乐性项目20余。同时,深挖竹、药、醋、鸡、酒等元素,建成集生产销售、观光体验为一体的工业旅游点6个,培育旅游加工企业133家,开发旅游商品300多种,实现旅游商品年销售收入达12亿元。

“现在的赤水,已经成为我们四川人民的‘后花园’了。盛夏时节来天鹅堡避暑度假的基本都是四川人,我准备在这里长住了。”来自四川成都的李秀坤表示。

作为天鹅堡所在地的原住民,王友生、杨明英夫妇跟随康养旅游的发展受益颇丰。从曾经的种竹、简陋农家乐,到营业范围涵盖餐饮、住宿、棋牌、点杀、烤全羊等,王友生夫妇的产业越做越大,生意也越来越。14年间,他们目睹了天鹅堡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见证了赤水市生动演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全部过程。

继往开来昂首迎面新形势

如今,贵州已处于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经济提质增效的转型期,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迈进的关键期。贵州将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发挥优势,对标先进,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好旅游产品质量不高、游客结构不优、旅游业态不多、旅游设施仍不完备、旅游服务还需提升等问题,努力开创贵州旅游发展新局面。

在推进全域旅游中把景区做精。适应大众旅游时代需要,在高起点高标准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上,突出重点,分时分级分档进行开发,打造提升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有影响力的精品旅游景点景区线路。坚决避免降格以求,坚决避免全面开花,造成旅游资源破坏。

在完善配套中把接待能力做强。坚持以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增强旅游竞争力,进一步完善景城快速通道、景区内部路网等旅游路网设施和酒店、民宿、旅游厕所等旅游服务设施,合理超前建设集散中心、购物中心等旅游接待项目,为游客提供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设施。

在提升旅游服务中把环境做优。进一步完善旅游相关住宿、餐饮等行业标准和旅游产品管理等地方标准,推动旅游产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狠抓导游服务监管和购物环境治理,建立打击欺诈消费等各种旅游乱象的长效机制,打造更加诚信、文明的旅游环境。

在扩大开放中把合作做实。针对重点国家、重点地区等开展多形式精准营销,进一步巩固与开拓国际游客市场。吸引更多有实力、有资质、上档次的战略投资者到贵州开发旅游资源,推动更多国际化、集团化旅行社和贵州加强旅游推介等务实合作,不断推动贵州旅游提质发展。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