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织男”

1. 潘锐彬穿着自家的手工毛衣,用8种颜色的线织毛衣。 2. 潘锐彬和织毛衣的阿姨们。 3. 直播镜

1. 潘锐彬穿着自家的手工毛衣,用8种颜色的线织毛衣。

2. 潘锐彬和织毛衣的阿姨们。

3. 直播镜头前,潘锐彬教网友编织技巧。扫码看视频

“太难了。”

“织到你怀疑人生的那种。”

汕头的9月还有余暑,潘锐彬就已穿着自家的新款毛衣,在手机直播镜头前,一边织毛衣,一边教网友针织技巧。他手上的这款撞色毛衣,要同时用8种颜色的线,起260针,要花130多个小时才能织完。

潘锐彬6岁会织毛衣,至今已有二十七八年的时间。药学专业毕业后在日企工作的他,现在是一名手工毛衣艺人,开创工作室到今年刚好是十周年。

不想让手工毛衣

成为博物馆里的手艺

在潘锐彬小时候,汕头的手工业比较发达。街头巷尾常常可以见到三三两两的潮汕“姿娘”围在一起,说说笑笑织毛衣。“那时候我妈做手工毛衣代加工,手下有100多人。”手工毛衣是当时很多家庭的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2005年前后,机器织开始流行,手工毛衣就渐渐没落了。“没有订单,这些阿姨也没有事情做,手工毛衣也没有人愿意穿了。”

潘锐彬怀念以前那种,大家一边织毛衣一边说说笑笑的日子。他说,他想把手工毛衣做得更高端,让这些阿姨有更好的收入。

“我不想让它成为博物馆里的一个手艺,或者说只是非遗的传承人会。”

2009年,潘锐彬开了网店,开始卖手工毛衣。

创业十年,三次想放弃

潘锐彬曾在一家日企工作,辞职全职做手工毛衣的时候,遭到了周围所有人的反对。“他们觉得,手工毛衣这个东西也不可能卖得出去,也不可能有人愿意穿。”他第一次有了想放弃的念头。

第二次是2014年时,订单突然下降很多。潘锐彬不知道什么原因,“感觉快要倒闭,走不下去了。”

潘锐彬的手工毛衣店,会免费帮客户把毛衣修改到合适。当时有一段时间寄出去20件衣服有十几件要修改的。这使得潘锐彬心情特别低落,自信心很受打击。“是不是我的手工毛衣真的有什么问题?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为什么有这么多要修改的?”这是潘锐彬第三次觉得做不下去。

“就是这样子过来的,也不是说一帆风顺。”谈起创业过程,潘锐彬有些哽咽。至于心得,潘锐彬说,如果想让手工毛衣长期存在下去,有一个必备的条件,就是要去传承和创新。“没有创新的话,可能过个十年八年,又没有人愿意穿手工毛衣了。”

教网友织毛衣

直播吸粉280万

2018年,直播行业风生水起,潘锐彬找到了新的传播方式。他尝试在直播平台教网友织毛衣,每天考虑如何更好地跟网友展示和介绍毛衣,掏空心思想着怎么拍出更有创意的视频。

他有一条织毛衣的视频在抖音上获得5900万播放,一天涨粉32万。他还曾拍了一条把面条当作毛线来织毛衣的视频,播放量6400万,获赞175万。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潘锐彬拥有的粉丝总数达280万。

因为害怕毛衣款式落伍,潘锐彬也在设计新的款式,每年推出五六十件新款毛衣。“直播的时候,网友会觉得手工毛衣原来能做得这么时髦,跟以前想象中的手工毛衣是完全不一样的。”

喜欢潘锐彬手工毛衣的客户以年轻人居多,他们也认可手工毛衣的价值。“我们做的是定制,会根据你的身高、体重、喜好来定的,不是大批量生产的。我们每一件都不一样,讲究的是独特性。”

毛衣销量越来越高,“有时候会在电视上看到一些明星嘉宾穿自家的衣服”,这让他很欣慰。

把手工毛衣

当作一辈子的事来做

现在给潘锐彬织毛衣的手工艺人有50位。她们大都是家庭主妇,平常需要回家带孩子、做家务。潘锐彬对这些织毛衣的阿姨,也是采用比较自由的管理模式,“她们有时间就做。只要有时间,她们就会聚在一起说说笑笑织毛衣。”

这些织毛衣的阿姨,很多都是看着潘锐彬长大的。虽然隔了一辈,但是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沟通上的难题。“比方说一些新的版型,我稍微点一下她们就知道怎么做了。”

潘锐彬给阿姨的工钱是按件算的,每次的农历节日,就是她们领工资的日子。比如说中秋节,她们领了工资后就可以拿工钱去买一些狮头鹅等过节用的东西。“她们会觉得这个节日的消费是她努力和劳动得来的,那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会很强烈。”

新来学织毛衣的阿姨偶尔会出错,不能发给客户,但是潘锐彬还是会花点钱把这个瑕疵品“买”下来,“这也是阿姨花了时间织出来的,不能让阿姨白织”。

创业十年,潘锐彬打算把手工毛衣当作一辈子的事情来做。“它可以保障我和家人的生活,这些阿姨也能获得相应的收入。另外一方面就是,我想把手工毛衣传承下去,不至于说十年二十年后就没有人穿手工毛衣,甚至没有人会织手工毛衣了。”

采写:

南都记者 李琳

李琳 董梓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