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有不良膳食习惯?试试这样做,让孩子爱上健康膳食!

幼儿的健康问题一直是学前教育领域关注的重点问题。目前我国很多幼儿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度宠爱和照顾使幼儿在膳食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如膳食习惯不良,挑食、吃饭特别慢、注意力不集中、边玩边吃等等,也有些孩子表现为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家长纵容孩子食用过多甜食、油炸食品,导致幼儿过度肥胖,并引发了相关疾病。

幼儿存在什么样的不良膳食习惯

少部分的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有较为严重的不良膳食习惯,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孩子有时会出现一些不良膳食习惯,只有极少数的家长表示自己的孩子基本没有不良膳食习惯。那么孩子的不良膳食习惯主要有哪些呢?

1.有明显的挑食、偏食习惯

挑食、偏食现象严重挑食和偏食是幼儿两种最为突出的不良膳食习惯,

幼儿的挑食行为主要表现为:有的孩子在吃饭时经常只吃这顿饭自己最喜欢的1~2个菜,不太喜欢的就吃得很少或根本不吃;有的孩子会经常挑选一些颜色比较鲜艳的菜吃,颜色不好看的菜就不吃;有的只吃口感比较松软的饭菜,稍微难咀嚼的就完全不吃;甚至有的孩子只吃盛在上面的饭菜,下面的都剩在碗底。

幼儿的偏食行为主要表现为:有些孩子只爱吃米饭和面条等主食,喜欢吃蔬菜和禽肉;有的孩子则刚好相反,吃饭时只吃菜不吃饭;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吃偏甜口味的食物,没有甜味的东西几乎不吃;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吃肉,有的则一点儿肉都不吃;还有的孩子对有特殊气味的食物非常排斥,例如大蒜、葱、香菜、洋葱、香菇、鱼类和蛋类等。

造成孩子挑食、偏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养育者对孩子过于娇惯。父母忙于工作没时间照看孩子,且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照看孩子的任务往往是爷爷奶奶负责,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吃得更多一点,总是选孩子爱吃的做、挑孩子爱吃的夹,长此以往,幼儿就很容易养成吃饭挑三拣四的坏习惯。第二,

父母自身的膳食习惯不良。一些年轻的父母自己本身就有挑食、偏食的习惯,这些表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膳食习惯。

2. 过度贪吃零食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零食已经成为了幼儿膳食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尽管家长们都知道多吃零食对孩子不好,但在具体实施时家长们又都觉得完全不让孩子吃零食会有些于心不忍。部分家长提到,自己小时候零食的种类比较有限,或因为家里条件不太好,吃不到也买不起各种各样的零食,现在条件好了就希望能够尽量满足孩子的愿望,所以每次去超市都会给孩子买些零食,家里的零食储备也是从不间断。家长的这种“补偿”心理间接鼓励了孩子吃零食的行为。

此外,部分家长表示自己也挺喜欢吃零食,在家看电视或者闲着没事时也会找些零食来吃,觉得适当让孩子吃点零食对身体也有好处。然而,当问到如何给孩子选择零食时,大部分家长表示零食种类的选择主要是看孩子的喜好,自己则更多从食品安全方面考虑,会权衡品牌和价格,但较少关注零食的成分、制作工艺、热量和糖分含量等问题。

3.孩子的就餐能力较差

普遍存在其他不良膳食习惯其他不良膳食习惯主要包括:吃饭速度太慢、注意力不集中、咀嚼和吞咽能力差、进餐的独立性不够、吃饭不能定时定量等。有些孩子吃饭特别慢,一碗饭至少需要半小时甚至一个小时才能吃完;有的孩子吃饭时东张西望、边玩边吃;有的孩子吃饭经常会呛到或噎住,遇到稍微难嚼一点的食物就吐出来不愿意吃;还有的孩子吃饭必须要大人陪着、看着,心情好的时候就吃得多,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吃得少或干脆不吃。

这些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家长教育引导方式和家庭就餐环境的影响。一方面,有些家长见孩子自己吃饭慢,总是担心饭菜凉了或是吃不饱,所以干脆自己端过碗来喂孩子吃,家长的包办代替让孩子养成了依赖家长喂食的坏习惯。

还有些家长为了督促孩子快点吃饭,就许诺孩子吃完了就让他看动画片、玩掌上电脑等,使孩子在吃饭时也心里想着游戏和动画片,不能专心吃饭,有些孩子甚至还拿玩游戏或买东西作为吃饭的前提条件。另一方面,有些家庭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吃饭,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还有些父母则习惯在餐桌上教育孩子,成人的责骂和训斥也会大大影响孩子的进餐情绪。

一些家长觉得孩子在家里的一些坏毛病不太好意思跟老师讲,还有一些家长存在着矛盾心理,他们一方面希望老师能帮助幼儿改善不良膳食习惯,另一方面却又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吃不饱吃不好,在家反而更惯着孩子。实际上大部分家长在合理安排幼儿膳食方面存在着很多困惑,他们不确定幼儿在家庭中的膳食营养搭配是否科学,也不知道应该怎样有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同时也非常渴望能够得到老师的专业指导和帮助,期待通过家园合力提高幼儿的膳食水平。

如何应对幼儿的不良膳食习惯

1.家长是幼儿树立科学膳食教育理念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是幼儿的各种生活习惯养成的最初环境,因此,家长应当明确自己在幼儿膳食习惯养成中的重要责任,不要一味寄希望于幼儿园教师。在家庭中开展幼儿膳食教育时,家长还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2.家长应当杜绝“纵容”和“补偿”心理。

年轻的父母或祖辈对于孩子过于疼爱,一味“纵容”,由着孩子的性子挑选他们喜欢的食物,或者想通过给孩子所有他想要的东西来“补偿”自己童年的遗憾,孰不知很多幼儿不良膳食习惯的养成,正是家长错误的“纵容”和“补偿”心理造成的。因此,家长应当树立正确的膳食教育目标,一切从孩子的健康出发,引导孩子多吃健康的蔬菜水果,从小培养孩子独立进餐的习惯。

3.家长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幼儿的模仿能力极强,家长的言行举止时时刻刻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家长的膳食习惯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膳食行为,很多幼儿的不良膳食行为都来源于对家长的模仿。因此,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膳食习惯,年轻的父母应当首先努力改正自身的一些不良膳食习惯,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

4.注意营造良好的家庭膳食环境。

轻松愉悦、相对安静的就餐环境是提高幼儿就餐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家长应当在就餐时注意不要边看电视边吃饭,更要避免相互争吵或训斥孩子。

如何让幼儿吃的更健康,更愿意吃

1.家长需具备科学全面的日常膳食营养知识

幼儿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赖于充足的营养素的供给,家长作为幼儿健康的主要维护者,应当具备科学全面的日常膳食营养知识,做到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因此,家长应当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开展健康营养知识学习,借助书籍、电视、网络等多种资源,通过询问亲友、幼儿园教师、健康营养专家等多种方式,掌握科学、具体的幼儿膳食营养搭配方法。

2.家园合作全面提升家庭膳食质量

为幼儿制订合理的家庭膳食计划。营养是幼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幼儿每天所需的营养素,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水、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缺一不可,但不同年龄的幼儿所需的量各不相同,因此需要针对幼儿年龄和身体发育特征制订科学的膳食计划。然而家长的膳食知识毕竟有限,如果要同时根据幼儿园的膳食安排来制订家庭膳食计划,仅靠家长的力量不能完成,这就需要借助幼儿园教师和保健医生的专业知识,帮助家长共同为幼儿制订一套科学合理的家庭膳食计划。与此同时,还要根据季节或儿童的特殊身体需要指导家长及时调整食物的结构,不断完善幼儿的家庭膳食营养模式。

​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膳食习惯。良好的膳食习惯,幼儿良好膳食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一蹴而就,而不良习惯的改正也需要长期努力,仅靠幼儿园老师或家长单方面的教育和指导都是无法实现的,更需要教师与家长的相互配合、共同敦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