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京为啥能成为150亿影帝?

谁能想到

中国第一个票房突破150亿的演员

竟然是吴京

从2015年4月到2019年10月,吴京成为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人,仅用了四年。

如果穿越回1996年,有人指着电视上还细皮嫩肉的吴京,对大家说,这个“闯情关的功夫小子”,是23年后的票房皇帝,大家多半只会摆手嗤笑。

就算说给彼时的吴京,他大概也不会相信。

武校出身,吴京出道的第一部作品是《功夫小子闯情关》。电影出来后,吴京“功夫小子”的名头也从此响了。

不过这个名头,从他20多岁,一直喊到近40岁。当时参加CCTV的流金岁月节目,主持人把他请过来,依旧要他给大家扎扎马步,耍个太极拳。

“功夫小子”的标签,直到2008年才开始松动。这一年,吴京自导自演的第一部电影《狼牙》上映,虽然票房不理想,但好歹让他感受到了当导演的感觉,当时这部剧的女主角,就是《战狼2》的女主角卢靖姗。

但还是这一年,汶川地震发生。他亲自去汶川救灾,途中遇到断桥,他看到中国军人搭成人板桥,让灾民从自己身上走过。

吴京心想,如果让军人的形象和吴京自身的武打动作结合,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于是中国电影出现了一个新的类型片,军事动作片。

也有人问过吴京。

“为什么是军人?不是警察?”

吴京淡淡一笑,“因为军人是进攻的。”

这时问题又来了,吴京想要拍一部军人题材的电影。可他既没有丰富的导戏经历,也没有相关资源。

他决定绕道而行。

2012年,吴京接了一个内地军人题材的电视剧《我是特种兵之利刃出鞘》。

所有人都在纳闷,为什么一心要拍电影的吴京,转过头去拍了电视剧?

直到2015年,他在宣传《战狼》时才揭晓答案。

“拼”是吴京的标签。从《战狼》到《战狼2》,吴京真正做到了一部比一部拼命,他说:“我要表达我的意志,一部电影是一个导演把自己的价值观阐述出去,所以赢要赢在我手里,输也得输在我手里,我的命自己掌握,死了干脆,我就是这种性格。”

在《战狼》系列电影里,坦克等军事资源都来自南京军区,《特种兵》是原南京军区政治部主导拍摄的,导演刘猛就来自政治部文工团。吴京当时义气地接下了电视剧,并且在部队特训了两年。他们也回报吴京电影的幕后军事资源支持。

这部《战狼》系列的开篇之作,硬生生从《速度与激情7》口中夺走一杯羹,上映首日取得4000万票房,创下国内军事题材电影首日票房纪录,累计票房突破5亿。

在拍摄《战狼》的时候,群众演员都很难请来,因为拍摄环境过于恶劣,是一处险境丛生的无人区。《战狼》杀青时吴京特别激动,不在于自己终于拍摄完成,而是感恩剧组最终并没有闹出人命。

《战狼》属于吴京,因为他本身就是一匹“战狼”,二十年影视圈的摸爬滚打没让他更加圆滑,反而更加犀利和直接。对于拍摄《战狼2》,吴京说:“就是觉得我应该拍这么一个东西,不拍反正我也没得拍,就是以一个炮灰的心态杀出一条血路来吧,成了是英雄,死了是烈士,就这么干。

拍《战狼2》时吴京已经42岁,为了能把角色诠释得更真实,吴京在拍摄前还去特种部队体验了18个月的军营生活。

电影中有一个6分钟水下打斗镜头,一镜到底的惊艳效果是靠吴京亲身上阵下水实拍得来的,6分钟的镜头拍了十几天,光从渔船跳水他就跳了26次。

为了呈现“坦克漂移”,他花很多时间学习了坦克驾驶,戏里和他一起开坦克的是退伍的坦克老兵,拍摄时他要求摄影师近距离拍摄,摄影机最接近坦克时,距离只有两米。

对于动作层面的追求,吴京一贯追求高标准。今年1月初,吴京前往青海岗什卡雪峰登山,并请了专业登山家一同指导,为即将到来的《攀登者》拍摄体验生活。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如是说:

“如果没有切身体验过歇斯底里、深彻入骨的感受,直接在平原上让我对着绿幕,去演高原上那种高海拔缺氧的状态,可能我演不出来,我觉得我还是应该提前感受一下,所以我就去了青海”。

这话里,透着专业,透着实诚,也透着清醒。

《攀登者》导演李仁港认识吴京有10多年。他认为,吴京一路走来的成就都很专业,尤其是在戏剧方面的处理,吴京的能力让李仁港很惊讶。

李仁港在想,吴京要费多少力,才能做到今天这样?

《战狼2》上映后,一举拿下了56亿的票房,位居中国影史第一。

而带资入组《流浪地球》,以无心插柳的形式,成功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元年。

那时吴京刚刚凭借《战狼2》拿下华语电影影史最高票房,郭帆去找他时没报什么希望。

没想到吴京答应了。后来人家问吴京,为什么会答应这样一个有些“异想天开”的要求,吴京说:

我可以帮你,但我就一个条件——当你成功之后,要记得去帮助另一个“吴京”、“郭帆”,去帮助新类型影片的那群年轻人就行。

好不容易找来了人,却拍着拍着没钱了。

据说当时投资方资金紧缺,原本同时投资的两部电影只能“二选一”。而冷门的《流浪地球》成为了一颗弃子。

资金链断了,眼看电影拍不下去吴京提出他来投资。

网上流传着一个挺好笑的段子——空手套战狼,这是真事:

吴京本来说好只是客串,结果串着串着预算超支了,吴京就自己投资了6000万;再继续拍,发现自己已经在剧组串了31天……再拍又超支,郭帆说京哥你能不能不收片酬,吴京就真的零片酬出演。

这个改编自刘慈欣小说的电影《流浪地球》,仅改编了小说原文的两个自然段,却还原了阅读刘慈欣小说时弥漫的那种慷慨悲壮的气息。

吴京在参演以后,提过一句话。

“如果我们成功了,那将是前人没有做到的事。如果我们没有这部电影七千人的工作量,起码培养了七千多人拍摄科幻电影的基础力量。”

最终这七千多人用好莱坞四分之一的投资,拍出了中国第一个工业化的科幻电影。

也就是说,吴京不止于霸占了中国电影票房排行榜前几位,更是在一些偶然和某种必然中,拓展了华语商业电影的类型,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向前发展。

有人说,吴京能有今天的成就,完全印证了那句“好人有好报”。

在拍《战狼》的时候,吴京把家里的房子给抵押了,当时还没结婚,提前把老婆本搭了进去。

都到了《战狼2》上映,之前抵押的房产才赎回来,依旧没来得及装修,他还是住在租的房子里。

只要有点钱,吴京继续往电影里砸。

到了《流浪地球》,不仅仅不要片酬,还主动往里面砸钱。

有网友调侃吴京,说他的片子从《战狼》到《流浪地球》再到最近的《攀登者》,主题都在讲家国情怀、民族主义,能回本完全就是沾了题材的光,说白了就是命好,赶上了。

确实,吴京的电影能够掀起全民观影的现象级热潮,与影片传递的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密不可分。接受某媒体采访时,他表示,这把干柴其实已经烧透了,我就是往里面扔了一个小火种,真正烧起来的是所有中国人的那种爱国情怀。”

吴京对中国电影的贡献就在于,他顺应了中国崛起的大势,将动作元素巧妙融入了电影中,包裹着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激发起观众的认同感,为华语电影成功发掘了一种新的卖座类型。

“主旋律题材只要讲出漂亮的故事,或者抓住某一种情绪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让大众信服和买单。”在繁荣文艺创作经验交流会上,吴京曾这样分享自己的经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