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风声鹤唳》:用“会说话”的舞蹈演绎战乱时期的爱情

改编自林语堂的同名小说,由著名舞蹈家王媛媛编导,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呈现的舞剧《风声鹤唳》即将登陆羊城,

改编自林语堂的同名小说,由著名舞蹈家王媛媛编导北京当代芭蕾舞团呈现的舞剧《风声鹤唳》即将登陆羊城,10月16至17日在广州大剧院上演。

小说《风声鹤唳》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身世离奇的美丽女子丹妮在乱世的传奇经历,以及她最终在火热的爱国氛围中走出狭小自我、超越个人情爱、生命得到升华的故事。

一部有台词的舞剧

作为一部“有舞蹈的戏剧,有台词的舞剧”,《风声鹤唳》亦是一部融合了文学、舞蹈、美术等艺术门类的“无界限作品。它强调不要拘泥于某一种艺术形式,演员们能舞能说,能跳能演。

在舞蹈方面,《风声鹤唳》将民族舞和爵士舞两种完全不同语境下的肢体语汇贯通,融入芭蕾艺术,创作出全新的舞蹈语言。从舞蹈肢体的本体出发,跟随原著讲述的故事情节,各个人物内心世界的起伏跌宕,情节的递进,分为不同章节,不同层次,脉络明确清晰。

《风声鹤唳》有一个轰轰烈烈的大背景。抗日战争的初级阶段,血雨腥风,哀号遍地,“战争就像大风暴,扫着千百万落叶般的男女和小孩,让他们在某一个安全的角落躺一会儿……那就是暂时的安息所”。

在那暂时的安息所里,爱情渐渐萌生。大时代种种惨不忍睹的景象已是风声鹤唳,混合着当时的社会风气与要求,使这场爱情也成了一场小战争。林语堂一腔热情地将女主人公的救赎心情逐步逐步地圆满起来。这个小人物最终在个人的小情小爱里完成了大爱,通过救助别人而终于救赎了自己。

在北京当代芭蕾舞团成立十周年之际,编导王媛媛创作舞剧《风声鹤唳》回望十年之路。王媛媛说:“这段中国抗战史和所有伟大运动的历史一样,铭刻在这一代的脑海和心里。五十年或一百年后,茶楼闲话和老太太聊天时一定会把几千个风飘弱絮的故事流传下来。风中的每一片叶子都是有心灵、有感情、有热望、有梦想的个人,每个人都一样重要。我们此处的任务是追溯战争对一个女人的影响,她也是千百万落叶之一……”

王媛媛以小人物为切入点,反映那个时期最激荡人心的生活截面。大时代的风声鹤唳,主人公“草木皆兵”的爱情,血雨腥风中的自我救赎与情感升华幻化为舞剧《风声鹤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