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米产自黑龙江全国粳稻第一省

□本报记者张桂英

稻为五谷之首。好的稻米,是自然的馈赠,更是一个农业大省的精心打造。

在美丽富饶的黑土地上,一种植物在经历过无数次阳光雨露的润泽和风刀霜剑的洗礼之后,完成了从种子到粮食作物的一生;并因其唇齿留香的独特魅力,成为中国最好大米的代言,使黑土地为之倍增光彩,大粮仓因其续写辉煌。它,就是纳天地之精华、得山川之滋润、集现代之管理的黑龙江粳稻。

■2016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黑龙江时给予龙江稻米高度赞誉:“黑龙江水稻生产优势突出,大米品质好、口感好、市场销路好。要发挥优势,稳定发展水稻生产,完善水稻生产、科技、市场服务体系,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经济。”

■黑龙江是全国粳稻生

产第一大省,水稻栽培历史悠久,生产技术先进,高标准规模化种植。全省粳稻种植面积近6000万亩,年产优质水稻600多亿斤、优质大米400多亿斤,面积和产量均占全国粳稻生产的一半以上,是全国

最大的优质粳稻主产区。

底蕴深厚好布局奠定第一大省地位

穿越时光隧道,黑龙江最早的种稻记载可见于1300多年前的唐朝渤海国,栽培历史悠久,虽在国内晚于长江、黄河流域,但粳稻产业却后发至上。

自上世纪80年代起,“种稻热”在旱育稀植、化学除草等新技术的支撑下,逐渐在龙江大地呈现“燎原之势”。短短三年,我省水稻种植面积就由1981年的336万亩扩大到1984年的417万亩。此后更是在政策、市场和技术的共同引领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伴随旱育稀植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超稀植、钵育摆栽的应用,以及优质高产新品种的推广,我省水稻种植面积成倍增加,到2010年全省水稻种植面积已达到4153.5万亩,单产440公斤。近年来,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6000万亩以上,约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30%,占全国粳稻总面积的50%左右;占全国水稻总产量的15%左右。与世界大米生产大国比,我省大米年产量,仅列印度、印尼、孟加拉、越南、泰国之后,居第六位。黑龙江大米的知名度,已达到“于深巷中、未闻米香、先闻其名”的境地。

持续近30年的高歌猛进,黑龙江不仅成为全国粳稻种植面积第一大省、产量第一大省,完成了由旱作农业向稻作农业的华丽转身;还创造了高纬度种稻的世界奇迹——在黑龙江,水稻最北可以种到北纬52度的大兴安岭呼玛区,创出世界水稻种植的最北界。

目前,全省水稻种植区域已覆盖全省各地,一、二、三、四积温带均有水稻种植,并依据水资源条件和耕地土壤结构,实现了生产布局优化:全省100万亩以上的有11个县,50万亩以上的有29个县,已形成稻谷的集中产区。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这是对传统水稻生产的形象描述,但如今在黑龙江,水稻生产已经完全迈入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每到春播时节,全省30多万台水稻插秧机纵横驰骋,广袤的黑土地上呈现出一派现代化大农业的壮丽场景。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做大做强水稻产业经济作为争当农业现代化建设排头兵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来抓,优化生产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完善市场服务,水稻产业稳步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为给国人提供一碗好米饭,黑龙江省制定出台了《黑龙江省水稻育秧大棚建设三年规划(2008年—2010年)》,提出利用3年时间建设水稻育秧大棚30万栋;投入9亿多元扶持建设水稻智能催芽基地和标准化育秧大棚小区,力促水稻生产水平上台阶。

目前,全省水稻育秧大棚数量已达到97万栋,实现了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育秧的全覆盖;机械插秧、机械摆栽、机插侧深施肥、节水控制灌溉和机械收获技术,大幅度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标准化水平。全省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8.62%,其中机耕、机插、机收水平分别为99.8%、97.9%和97.6%。通过推进水稻智能催芽车间和育秧大棚建设,我省年均新增稻谷产量10亿公斤以上,农民亩均增收150元以上。2018年全省水稻产量537.1亿斤,是1949年的131倍,占当前全国水稻产量的12.7%。全面积实施的水稻智能催芽和大中棚育苗,确保了产品外观与内在质量一致性,实现了我省大米“外在有颜值、内在有品质”的目标。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的不断发展扩大,稻作栽培技术也不断发展创新。目前,三膜覆盖、两段式和隔离层增温等超早育苗、叶龄诊断栽培技术、“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抗病保优栽培技术、绿色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精确定量栽培技术、农业“三减”等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水稻高质高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优势突出好资源造就一流稻米品质

每年四月,东南季风带来的暖湿水汽,与西伯利亚冷空气相遇,龙江大地由南向北春雨潇潇,凝固的江河恢复了律动,冰雪消融带来汩汩桃花春水,冰封的黑土地开始解冻湿润。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种稻能手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90%以上的地表水灌溉,让他们对水稻的生长和品质充满了自信——

良好的资源禀赋,造就了优质龙江稻米。

我省稻作区主要分布在江河两岸的平原地区,以三江、松嫩两大平原为主,开垦时间较晚,耕地无污染,土壤养分丰富,腐殖质含量高。大平原一望无际,大良田片片相连,夏季气候适宜、雨热同季,冬季漫长寒冷、自然杀虫灭菌。每年10月到次年4月初,土壤长时间休闲,周期性的冻融交替,有效改良了土壤理化结构,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加速潜在养分的转化,有利于优质稻米生产。而4月~9月,昼夜温差平均值为11℃左右,昼间相对高温,夜间相对低温,水稻生育季节日照时间最长可达15~16小时,生育盛期的5月~8月的辐射量占全年总辐射的45%~52%。良好的光热资源,与水稻生育期的俱佳匹配,非常有利于干物质积累,有利于水稻品质的优化提升。

与此同时,我省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全省境内流域面积在50公里以上的河流有2881条,构成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绥芬河四大水系;有大小湖泊640个;过境水资源量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作物生长季降水充沛,水稻生育季节5月~9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5%左右,水稻生产可谓天时地利同具。

从田间到餐桌,从金灿灿的稻谷到香喷喷的食物,黑松乌绥四大水系的昼夜奔腾和富含有机质与微量元素的肥沃黑土,赋予龙江粳稻超乎寻常的优异品质,成就了黑龙江大米的油润弹牙、米香四溢。

为了生产出优质稻,几十年来我省先后建成大型水利工程30余处,中型300余处,小型8000余处,数不清的配套工程和干支斗毛渠如蛛网般遍布各灌区涝区,为优质稻生产保驾护航。近年来先后建立612个绿色有机水稻互联网+绿色(有机)高标准示范基地,其中绿色高标准示范基地377个,有机水稻高标准示范基地228个,按欧盟有机标准种植示范基地7个。在五常、庆安、桦川等20个县(市、区)示范推广稻鱼共作、稻鸭共作、稻蟹共作等“一水两用,一地双收,一季双赢”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建设核心示范区24个,示范带动全省绿色、有机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000多万亩。打造3个国家级、17个省级优质水稻产业园区,不仅为农民做技术示范,而且直接走向市场,用高品质、高效益带动农民运用先进耕作技术;通过土地整理土地流转,使水稻生产200亩以上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3600多万亩;组建水田农机专业合作社279个,经营面积187万亩,水田规模经营水平显著提高。

为了捧出好吃的米,全省60多个国家和民间农科机构,群策群力参与优质水稻育种资源开发,每年用于参试、生产试验、区域试验、预备试验的水稻品种1000多个以上;育种方向首选好品质,只有米质好的才能得到推广。目前,我省生产上应用的水稻品种共247个,全部是由我省科研育种单位和种子企业育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品种,其中一级米1个,二级米198个,香稻34个,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作为领军品种,叫响全国,绥粳18种植面积超过1000万亩。龙粳21、龙粳31、龙粳39、松粳15等10个水稻品种先后被农业部确认为超级稻新品种。“龙粳”“松粳”“龙稻”“绥粳”“牡丹江”和“黑粳”等系列“龙江地产”品种,已经成为生产的主导;从15片叶到9片叶,每个积温带都有当家品种。

我省还不断延伸稻米加工产业链条,引导精深加工产能向水稻主产区、优势区和物流节点集聚,支持企业开展兼并、联合和重组,培育在全国稻米行业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大型领军企业(集团)。推动农民合作社、中小企业、龙头企业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合作,形成集群发展效应。全省水稻加工企业有1421家,其中规模以上水稻加工企业有507家;加工产品从传统的大米扩大到大米、即食米饭、休闲食品、稻米油等多个品类。

市场俏销好品牌赢得一等靓丽名片

历时3天,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于10月11日圆满落幕。作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粳稻主产区,这是我省首次在国际稻米产业发展中发声。举办这场“以稻为媒”的全领域、高规格、深内涵的国际化盛会,不但向世人更好地展示宣传了中国大粮仓黑龙江,让国内外同行更深入了解了黑龙江优质稻米,更让我省优质稻米借机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而这,只是我省用市场之手推动农产品由“种得好”向“卖得好”转变的一个务实之举。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大米品牌建设作为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有力抓手,用品牌引领生产,打造出一批叫得响、信得过、价值高的大米品牌。

省政府出台《黑龙江绿色食品商标(品牌)使用许可规范指引》,重点鼓励稻米加工企业采取产权股权重组、企业合约使用、特许经营许可方式加强品牌建设,采取“龙江产品+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品牌”方式,加快绿色生态品牌培育。目前,全省已将82家加工量10万吨以下的大米企业整合为13家加工量30万吨以上的企业。龙联农民合作社联社整合719家农业合作社,规模经营土地800多万亩,共同使用“龙联绿食源”品牌。寒地黑土授权150家企业和农民合作社使用“寒地黑土”品牌,推广寒地高品质大米。

全省多层次、立体化宣传推介优质大米品牌,努力扩大受众群体,提高知名度。从农产品营销“16条措施”到少卖水稻多卖大米“4种模式”,一边“手把手”传授营销策略,一边“实打实”搭建平台促进销售。我省先后举办以绿色大米为主打产品的黑龙江绿色食品(北京)年货大集、农民合作社优质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等大型市场对接活动17场,充分利用哈洽会、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香港美食周等重要展会平台宣传龙江大米,在国内一线城市建立一批大米品牌精品馆及展示销售中心,既实现了“龙”字号大米与主销区市场的直通,又宣传了品牌。通过与新浪、阿里巴巴合作开展“我在龙江有亩田”等品牌大米网络众筹活动,推出“小饭围”五常大米品牌营销活动,率先在央视开展绿色食品公益广告宣传活动等,有力促进了龙江大米香飘天下。

依托黑龙江大米网开展的拍卖活动,五常“乔府大院”鸭稻米最高售价达到216元,欧盟认证大米最高价达到72元,引领带动龙江大米价格合理上扬,实现了优质优价。目前,全省在阿里电商平台入驻商家23288家,2018年交易额突破18.23亿元,全省实现农产品网络零售额43.7亿元,增长38.7%。

如今,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庆安大米、方正大米等品牌已享誉全国,成为龙江现代农业一张靓丽名片和金字招牌。目前,“五常大米”品牌价值677.93亿元,位列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综合排名第6位,全国大米类第1位。

通过多种品牌宣传方式,我省大米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明显提升,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青睐。全国首届中国大米品牌大会评选的全国十大大米区域性公共品牌中,我省占3个,分别是五常大米、响水大米、庆安大米。全国十大好吃米饭我省占一半,分别是葵花阳光牌五常大米、庆禾香牌庆安大米、福临门牌五常大米、响

水牌响水大米、金福乔府大院牌五常大米。2017

最受消费者喜爱的100个中国农产品区

域公用品牌评选活动中,全国粮食油

料类获奖品牌23个,我省入选11个,其中大米品牌6个,分

别是庆安大米、五常大

米、海伦大米、方正大米、

响水大米、佳木斯大

米,超过一半。

■良好的资源禀赋,造就了优质龙江大米。“全国十大大米区域性公共品牌”我省占3个;“全国优质粳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我省占4个;“全国十大好吃米饭”我省占5个!在2018中国黑龙江首届国际大米节上,我省水稻品种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力克国内外近百个参赛

品种,获金奖。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本报记者苏强摄

本报记者王振良摄

本报记者王振良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