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织就高效快捷航空网

1922年,昆明巫家坝机场诞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座机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民航强国的发展征程,

1922年,昆明巫家坝机场诞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座机场。新中国成立以来,伴随着民航强国的发展征程,云南民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栉风沐雨七十载,美丽云南展新姿。从曾经全国交通的末梢,到如今面向南亚东南亚开放的枢纽和前沿。从百年巫家坝机场到生机勃发的长水机场,云南民航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今天的云南已成为国内拥有机场数量较多、机场等级较高、机场布局较为合理、对外通达程度较好的省份之一。广覆盖的航空网已成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力引擎。

 砥砺前行 民航强省硕果累累

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交通不便曾经是制约全省发展的最大短板。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中国民航局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帮助下,我省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航强省建设的政策措施。积极构建广覆盖的航空网,为云南与国内、国际的经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空中通道,对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围绕全省“五网”建设规划,作为全省机场运营管理主体,云南机场集团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民航局相关要求,强化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的“大格局”思维,以加快昆明机场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以全面加快全省机场建设速度为基础,围绕完备国际枢纽配套功能、打造次区域枢纽、完善支线机场建设、推进一类通用机场建设、加强公务机运行保障等多个方面,构筑完善的基础保障条件,为云南民航发展打好基础。

2012年,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一夜转场、一次成功”,打破了长期以来制约云南民航发展的基础设施限制。2015年以来,泸沽湖机场、沧源机场、澜沧机场陆续通航,云南在国内创造了一年通航一个新机场的纪录。这些机场在高效建设并开通运营的同时,实现快速健康发展,缔造了我国民航发展的“云南奇迹”。

“十三五”以来,全省民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全面开花。截至目前,我省已建成民用运输机场15个,位居全国第三位,初步形成了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核心,以丽江、西双版纳等干支线机场为支撑的机场网络体系。全省机场密度达到0.38个/万平方公里,高于0.24个/万平方公里的全国平均水平。全省建成昆明机场、丽江机场、西双版纳机场、芒市机场、大理机场、腾冲机场等7个百万级机场,机场等级居全国前列。

今年9月9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总体规划(2019版)获中国民航局批复。目前,丽江机场三期改扩建可研已获批,芒市机场改扩建工程、腾冲机场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其他机场改扩建工程正稳步推进;元阳等5个支线机场项目场址已获批,预可研已组织评审;兰坪通用机场已基本建成,弥勒、凤庆等通用机场已开工建设。

基础设施不断夯实的同时,我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持续完善航线网络建设,积极构建起以昆明长水国际机场为枢纽,多组团协同发展的多层级轮辐式航线网络体系,扩大云南航空运输覆盖面。

截至目前,全省15个机场累计开通航线524条,其中国内航线441条、国际航线78条、地区航线5条;昆明机场开通航线348条,其中国内航线270条、国际航线74条、地区航线4条。目前,云南航空对南亚、东南亚国家首都基本覆盖,昆明机场已成为国内连接南亚东南亚通航点最多的机场。

按照客货并举的发展思路,围绕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国际货运枢纽的发展定位,2018年10月,云南机场集团正式开通昆明至迪拜国际货运航线,我省国际货运航线网络实现从南亚东南亚延伸至中东地区,打通了我省高原特色农产品进入中东市场的快捷空中走廊。目前,全省国际货运航线总数达8条,昆明至南亚国际货运通航点达6个,通航点数量居全国第一位。

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在云岭大地上,百姓梦寐以求的出行期待正在成为现实。随着航空网建设的深入推进,速度改变了人们生活的方式,也带来了城市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契机。借力广覆盖的航空网,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云南的区位优势正日益转化为发展优势。

 追梦奋进 互联互通激活发展潜能

作为立体、辐射型大交通的骨架,一个个机场的建成通航,拉近了云南与世界各地的距离。

数据显示:2018年,全省15个机场运输起降50.18万架次、旅客吞吐量为6279.09万人次、货邮吞吐量为46.33万吨,分别比2013年增长40.78%、56.96%和47.22%,民航运输发展势头强劲。其中:昆明长水国际机场完成运输起降36.08万架次,位居全国第四;旅客吞吐量为4708.82万人次,位居全国第六;货邮吞吐量为42.82万吨,位居全国第八;分别比2013年增长37.59%、50.67%和42.37%。

放眼全省,机场正成为各地区经济发展的引擎,脱贫攻坚的加速器。

被称为“神秘的东方女儿国”的泸沽湖,是一个尽端式的旅游地,在通航前,无论是从我省丽江市还是从四川省西昌市前往泸沽湖,都需要走六七个小时盘山公路,且山路蜿蜒曲折,时有落石、滑坡等危险事故发生。恶劣的交通条件,成了当地的发展瓶颈。 2015年10月,宁蒗泸沽湖机场通航,神秘的女儿国从此“飞”了起来,搭乘着家门口的飞机,摩梭人告别封闭,向世界展现自己多彩的民族文化。

2016年12月8日,沧源佤山机场正式通航,佤族人民实现了千年飞天梦。作为一名沧源机场护卫的佤族小伙子赵百胜为此心潮澎湃。空中飞来的“铁鸟”为佤族群众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几年来,在赵百胜的家乡——毗邻机场的贺岭村,群众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2017年5月26日,澜沧景迈机场通航,实现了普洱“绿三角”各族群众的飞天梦。机场及航线架起了澜沧、孟连、西盟“边三县”腾飞的空中桥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催化剂,“边三县”群众与外界的时空距离进一步拉近。2018年,澜沧景迈机场共保障航班2814架次、旅客吞吐量23.4784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82吨,全年平均客座率75.31%。通航运营两年多来,景迈机场有力推动了“边三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增进民族团结、扶贫攻坚、完善当地综合交通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香格里拉大旅游区域的核心区。但因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相对恶劣等因素,交通曾是困扰迪庆州的发展短板。1999年,投资2.56亿元的香格里拉机场建成通航后,三江并流、梅里雪山、雨崩村等旅游胜地吸引了无数国内外游客。20年间,迪庆州旅游人数从1999年的112万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2410.2万人次,增长了21倍;旅游收入从1999年的5.4亿元,增长到2018年的75亿元,增长约50倍。迪庆香格里拉机场,这座矗立在高原上的雪域空港为助推迪庆藏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云岭大地上,3公里的机场跑道搭建起了云南与世界互联互通的空中桥梁,高效快捷的通达条件激发了发展潜能,为区域经济社会腾飞插上了翅膀。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