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国联军庚子年,夫人城比帝城坚:清末名伎赛金花小传

作者:史遇春

(一)

读清朝人陈恒庆所撰写的《谏书稀庵笔记》,至《赛金花》一节时,还没有阅读全文,仅仅是看见题目,便眼前一亮,我的心中已经有了动笔的念想。

为什么呢?倒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癖好,只是因为,在我的印象中,赛金花的名气实在有些响亮,她的生平确实有些传奇。

关于赛金花的传说很多,您要我具体讲出其中的一二来,我还真会一时语塞,不知道从何说起了。

简单翻阅了一下相关资料,发现赛金花竟然有虐人至死的恶行。那一刻,计划就赛金花写成一篇文字的念头,瞬间就准备要打消了。

思想的波动,并没有影响继续读书,我还是仔细读了读陈恒庆的笔记记载,发现陈恒庆曾亲见赛金花其人,而且,陈恒庆对于赛金花虐人至死一案也所知甚详。另外,从陈恒庆的记载中,既可以见到当日的事件记述,也可以看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习。

话说到这里,还需要再次解释一下相关的事情。当然,我写赛金花,或者写赛金花一类的人物,并不是对烟花风尘的沉迷,也不是对名人声望的迷信。主要的原因是:

赛金花这类人物,一般都处于社会的最底层:因为这样的生活处境,首先,她们有被人怜念的一面。必须强调的是,这种怜念,不是廉价的可怜,也不是贬值的怜悯,而是出于对众多社会底层的人们的同理心。

其次,这些人的经历和行事,相对来说,都非常典型。我们很容易通过她们的人生印迹,看到某一社会时期或者某一历史片段的缩影。

第三,这些人的幸或不幸之中,都很容易照见人性之中的种种色彩。

基于此,我整理过很多类似人物的资料。今天说到这里了,顺便老老实实向大家交代一下。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赛金花所委身的那位状元,原本他的名姓及个人历史都十分清楚,但是,《谏书稀庵笔记》的作者清人陈恒庆出于种种考虑,在写作《赛金花》一节时,并未明示那位状元的名讳。在此,我也尊重笔记作者的原意,本篇之中,也不提那位状元的名字,全用“某状元”来陈说。

接下来,言归正传。

话说,某状元在没有做官之前,和旧时的很多士子一样,他先是在幕府之中作幕僚的。

幕僚的差使,既可以糊口,也可以结交权贵,打通人脉,成为晋身通达的门径。

所以,中国历史中,普通读书人,在功名未就之前,作幕僚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某状元最初就是个普通的读书人,他就一开始走的就是幕僚这条路。

那个时候,某状元的职事,就是在东海的海关道衙门里作幕僚。

幕府之中,幕僚狎伎的风习似乎也流传已久。

狎伎,大概对前代和当时的一些人或者一类人来说,是非常时髦和流行的事情。

故而,某状元在东海的海关道衙门里做幕僚时,也没有例外。他也有狎伎的风流韵事,而且,他和一位名叫秦爱玉的伎女有那么一段死生情缘。

据说,第一次,某状元和秦爱玉同寝之后,早上起来盥洗。秦爱玉发现某状元的手掌心红得就像那朱砂一样。

按照古代相学的传说,手掌红如朱砂的人,一生肯定大贵。

秦爱玉在风尘之中厮混,阅人无数,猜想她看人大概也很准。发现某状元的掌心红若朱砂,观察某状元的行止言谈不俗,秦爱玉认定,某状元以后肯定可以富贵显达。

所以,露水情缘之后,秦爱玉随即对某状元表达了倾慕之意;当时,她还真诚表示,自己愿意将终身托付给此人。

某状元与秦爱玉认识的时候,虽然他在幕府做事,有吃有喝,但是,按照一般标准而言,他还算是在困苦落魄之中吧!此时,某状元正在做北上京城、参加进士考试的准备。但是,此间去京城路途遥远,预计一路上花费必然不少,而某状元身边并无出行的资费,他正在为钱财的事发愁作难。

秦爱玉得知情况后,慷慨解囊,赠送某状元三百两银子,作为进京考试的费用。有了这些银子,某状元的进京参加进士考试才得以成行。

某状元得了秦爱玉资助的银子,无异于雪中有人送来木炭,他自然对秦爱玉千恩万谢。

一来呢,某状元觉得秦爱玉人还不错;二来呢,秦爱玉慷慨解囊拿了银子助他上京赶考,此是大恩;三来呢,秦爱玉也明示,非常愿意以身相许。

面对以上三点,不说某状元,就是一般的男人遇到如此情况,他都会有所表示吧!

当然,某状元也未例外。

在进京应考之前,某状元对秦爱玉百般誓言、千般承诺。说是自己此次进京,必定能够高中。一旦取了功名,他一定会回来,迎娶秦爱玉。

某状元这一去,山高水长。

虽然一路奔波,但是,结局可喜:某状元不但中了进士,而且还高中一甲头名——状元。

中状元是好事,但是人心变幻莫测,谁知道谁的心思下一刻会是怎样呢?

都说是: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为什么要这么说,就是要宣扬一种富贵而不骄、富贵而不变质、富贵而不悖情的美好道德情操。另一方面,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劝诫,希望有机会富贵的人,能够尽量朝这个方向努力。当然,从不好的一面看,之所以有此一说,还是因为,在富贵之后,很多人都是忘了贫贱之交,弃了糟糠之妻。

话说到这里,您可能已经猜到些什么了!

(二)

对!

某状元荣登皇榜之后,他的确食言了,对于前此向秦爱玉许下的承诺、发下的誓言,他全都丢在一旁。

高中之后,某状元就一直在京中逍遥,在官场潇洒,他的足迹,自此再也没有东来半步。

某状元那一科发榜之后,消息很快就传到了东边。秦爱玉在得知某状元高中魁首之后,兴奋不已,喜出望外。她想着:还是盼到了这一天,还是等来了这个好消息;她想着,自己的人生,真的有了转机,自己的未来,确定有了希望。

自知道某状元登科好消息的那一刻起,秦爱玉便郑重宣布,不再开门迎客。

秦爱玉所在院中的诸人,此前都眼见秦爱玉与某状元的郎情妾意;都知道秦爱玉与某状元的恩爱情深;都清楚是秦爱玉资助三百两银子,某状元才能够得以成行的;都想着某状元一定会回来接走秦爱玉的。所以,当大家听到某状元高中的消息后,都为秦爱玉高兴;当大家听说秦爱玉要闭门谢客,都表示理解,没有多少人对秦爱玉的决定有异议的,很多人都羡慕秦爱玉的眼光、羡慕秦爱玉的好命。

当然,在秦爱玉有所宣示之后,也有人说酸言酸语的。这时节,秦爱玉正高兴着呢,她哪里会管那些闲言碎语。

这人世间,任何地方、任何角落,任何时代、任何时候,总会有那么一些人,见不得别人好,看不得人家烟囱冒烟,这也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秦爱玉闭门之后,那些院中的人,都将秦爱玉称作“状元夫人”。自从秦爱玉闭门谢客的消息发布后,反倒是引起了更多人对秦爱玉的兴趣和向往,想与她有一面之缘。但是,秦爱玉非常坚决,打这以后,有客人想见她一下都难。

某状元中式之后,在那边风光悠游。

秦爱玉得知喜讯后,在一厢苦守等候。

左等右等,当初约定的时日,已过了很久,还是不见某状元的踪影。

时间一天一天过去,希望一天一天破灭,秦爱玉的心也一天一天冷冻成冰。

在没有半点希望之后,秦爱玉的人生也就坍塌了。

在院中,秦爱玉也算是有点脸面的人,自己是门都闭了,客人都谢绝了,最终等到的却是一无所有,末了却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这一切,让这么一个有头面、这么一个有自尊的女子,再去开门,再去接客,那还不是要活活羞死她啊。

万般绝望、万般羞愧,秦爱玉最后选择了上吊自杀。她用自己的死,向那不守信诺的某状元作了最后的抗议。

无论什么时代,底层的生命都是最卑微,最不值钱的。

这是社会的悲哀!

这是人的悲哀!

这是秦爱玉的悲哀!

当然,对于同样处于社会底层的一切民众,也都是悲哀啊!

秦爱玉死,也就那么死了。或许,她死后,有人怜惜;或许,她死后,有人评说。但是,时日已过,时间洗刷了人们的记忆,一切,似乎也就那么无迹无痕了。

秦爱玉的死,没有对某状元造成任何影响。他该宴乐,照常宴乐,他该升迁,依旧升迁。

事情至此,似乎已经没有深入发展的余地了。

不!

还有。

说了这半天,主角赛金花还没有出场呢!

相传,秦爱玉死的那一天,就是赛金花降生的那一天。

这里,您也不要和我抬杠,说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说这或许仅仅只是个巧合。您也不要说这文字是在宣扬什么,没您想象的那么复杂。既然有人这么传说,闲来无事,看看、听听也可以打发无聊的时光。

秦爱玉死去的那一天,赛金花出生了,而且,按其出生地看,赛金花和某状元还是同乡。

除了一死一生的时间点相同之外,令人惊奇的地方还有,那就是:赛金花生下来以后,她的脖子上有一个红圈,就如同挂了一根红线一般。这红圈,和上吊所致的印痕无二。

等到赛金花稍微长大一点,她就出落得容貌不俗:看她那娇美的面庞,就如同出水的芙蓉,柔嫩清新,俊美可人;看她那灵动的眸子,就如同清澈的秋水,微波荡漾,动人心神。

因为家中贫困,赛金花小小年纪,就做了伎女。

有一段时间,某状元回乡,在家中留居。一次,某状元的同好邀请他出去喝酒玩乐。那个时候,这些乡绅仕宦喝酒时,都要找伎女来陪酒助兴。前此的时代,也是这个样子。不知道,后此的时代,会是如何的景况?

这一次,某状元的同好为状元召来陪酒助兴的,不是别人,正是雏伎赛金花。

(三)

此日,赛金花入门,某状元先是看了他一眼,心中想到:这女子,我好像在哪里见过。

赛金花也偷偷瞧了一眼某状元,默默思量:这官人,我似曾相识。

因为看着某状元面善,似乎又曾相识,所以,整个宴会过程中,赛金花都依偎某状元而坐,片刻也没离开他的身侧。饭局结束,赛金花对某状元仍旧依依不舍,不忍心、不舍得离开他。

某状元此时已不同往日,他已积攒了不少钱财,见此情景,他大方携带赛金花回家,禀告母亲大人,要了些银子,慷慨地买下了这小丫头,把她安置在自己的侧室,算是做了小妾。

过了几年吧,某状元以朝廷大员的身份出使德国。按照当时的状况看,朝廷大员出使他国,是可以携带家眷的。据说,某状元的正室太太不愿意跟随他前往德国,原因是怕看见洋人奇异的形貌。这下正好,赛金花有了机会。某状元出使时,就带了赛金花一同前往。

某状元出使德国多年,赛金花也随他在德国留居了多年。因为生活环境和语言氛围的影响和熏染,加之赛金花那个时候也年少聪颖,所以,在某状元回国时,赛金花已经通晓德语了。

回国以后,赛金花就跟随某状元,寓居在京都。

日子,也就一天一天那么过去了。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常事,也是人生的必然之事,谁也逃脱不了,谁也避免不了。

忽然间,就到了那一刻,某状元快要不久于人世了。

自知驻世之日不长,某状元先行交代了后事。他对自己的正室嘱托到:

“我死之后,您给她三千两银子,让她的母亲带她走,择一好人家,另行改嫁即可。”

这里,状元口中的“她”,就是赛金花。

不久,某状元就去世了。

某状元去世之后,他的正室夫人悭吝,舍不得钱财。所以,她违背了对丈夫生前的承诺,并没有给赛金花三千两银子。

某状元一死,正室夫人就给了赛金花一些首饰、衣物等随身的东西,然后,毫不客气地把赛金花从家里赶走了。

一个女子,在那个时代,多年来都是靠男人供养,忽然间,失去了依凭,说来也实在是十分可怜。无依无靠,要让她如何生存?

无亲可投靠,无路可前行。

没有办法,赛金花只得重操旧业,在沪上再次入了青楼。

之后,赛金花又漂泊转徙,重新回了京城。

再次回到京城之后,赛金花就寓居在西安门外的砖塔胡同里面。这个地方,就是乐部群伎的聚集点。

在这里,赛金花凭借自己的姿色和伎艺,声名远扬,成了群花之中的头牌。因为名声很大,所以,赛金花的门前,常常是车马喧阗。

按照《谏书稀庵笔记》的作者清人陈恒庆的记载,赛金花曾经有三四次到“吾家相国”府中请安,所以,他有机会与赛金花见过面。

陈恒庆仍然清楚记得,初次见到赛金花时,自己都不敢靠近她、自己都不敢直视她、自己都不敢多盯她一会儿。

为什么呢?

主要是因为赛金花光艳照人,陈恒庆生怕这样美艳的女子,乱了自己的心智,让自己丢魂落魄,迷失本心。

这就是陈恒庆对赛金花最深刻的印象。

于此,既可看出赛金花的娇美动人;于此,也可看出清代士大夫因为对道统的遵循,对人欲的抑制。

农历庚子年【清德宗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义和团”拳匪启衅,因为清廷最初的利用与放纵,导致局面无法收拾,最后,八国联军入侵,京城被攻占。

这一次入侵京师,八国联军的统领是德国人,这人名字叫做瓦达西。

据说,瓦达西原来就跟赛金花认识。至于瓦达西认识赛金花是不是在赛金花跟随某状元出使德国时,就不得而知了。而且,此前,瓦达西就与赛金花关系很好。

这一次,瓦达西带领入侵的联军,攻入京城,与赛金花相逢,两人再续前缘,重温旧情。

话说八国联军侵入京城之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也是一切侵略者的本性。京都的大户人家,在得知赛金花和洋人的统领相交甚笃之后,只要受到洋人兵卒的侵扰,就会想到赛金花,就会去求赛金花,希望她对洋人的领军人物美言几句,以化解遇到的困厄。

当然,这些求赛金花向洋人说情的人,肯定不会两手空空。他们去找赛金华时,都带着白花花的银子、或者其他值钱的物件。就因为有这样的人脉关系,庚子之乱中,赛金花收得好几万的银子。

赛金花的金银钱财也不是白收的,她也的确可以和八国联军的统领说得上话,而且,她说的话,也的确起了作用。

比起此事以前、此事以后那些拉着虎皮招摇撞骗、只收钱不办事的人来,赛金花还真算是个人物了。

(四)

就因为庚子之乱中确确实实也帮到了一些人,让他们免收了洋人的欺凌,所以,联军退兵之后,赛金花在京城的名声比之前又大了很多。之前,她的名声,只在那些喜好烟花柳巷的官方与民间人士圈子里。此后,她的名声,是被普遍认知的。

就因为这,京城之中,赛金花还得了一个名号,她被京中的人士称为“赛二爷”。

从“赛金花”到“赛二爷”,她的行事作风似乎也高调起来了。赛金花寓所的门头,特地大书四字:“候选曾寓”。

需要解释一下:

所谓“候选”,在清朝制度里面,就是已经在吏部编籍,等候职缺。

此处的“曾”,是赛金花的本姓。至此,我们才知道,原来,赛金花并不姓“赛”,赛金花只是她的艺名。虽然她出身卑微,她也是父母生养的,她也有自己的姓氏。

“寓”,很简单,也就是居处、住所。

由赛金花门首所书写“候选曾寓”四字,也可看出,赛金花俨然就是一付半官家的态势了。

赛金花发达之后,她在家里蓄养了四五名未成年的伎女,让这些人代替自己,一方面继续自己烟花生意,一方面照顾自己的饮食起居。自此之后,赛金花整天都安然居住在寓所的楼上,享自己的清福。如果有客来访,她都先会权衡一下,如果来人的银子不够多,如果来人的权势不够大,赛金花是绝对不会下楼赏脸一见的。

这个时候,能够在夜间与赛金花同榻共寝的,不是皇室宗亲的王爷,就是权高位重大臣。那个时候,民间开玩笑说,赛金花所居寓所的楼上,哪里是普通的青楼,简直就是“娘娘”的宫室啊!

赛金花人长得很好,但是,性格却不敢恭维。要简单概括一下,那么,她的性格完全当得起“残暴狠毒”四个字。

赛金花幼年时,因为家贫,小小年岁,就被卖进勾栏瓦舍。按道理,有过感同身受的惨酷经历,她应该对自己所买来的那些雏伎仁慈一些才对。或许,是因为自身经历的原因,赛金花的心理有些扭曲吧。她对待身边的雏伎非常凶狠刻薄。

不知因为什么事,赛金花竟然将身边的一名雏伎活活鞭打致死。这个可怜的女孩子被打死之后,赛金花害怕惹上官司,就悄悄把她埋在自己寓所的楼后。

这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赛金花致人死命的事情,最后还是被人控告。

既然有人上告诉讼,所谓“人命关天”,官方也不能不出面处理。

案件发生、被人控告之后,《谏书稀庵笔记》的作者清人陈恒庆正在京中做官。那天,陈恒庆正在京师的中城巡视,接到告发后,他马上委派指挥【明、清沿元制于京城设五城兵马司,置指挥、副指挥,掌坊巷有关治安之事,又明代各卫的指挥使亦简称指挥。】赵孝愚拿了传票去捉人。

赵孝愚到了赛金花的寓所,赛金花的家中有她称为姨娘的几位妇人帮忙周旋,这些人对传唤的差官婉转进言,并且拿出二千两银子来平事,企图通过行贿差官,希望他们能够放赛金花出逃。

赵孝愚指挥原本是安邱的富绅,他对钱财并不在意,一心只想着当好自己的差使。所以,二千两银子并没有打动他的心,尽管那些姨娘们百般说项,赵指挥始终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这些人一看,行贿请托的路是行不通了,她们又编造谎话说:

“大人啊,昨天晚上家里失窃,赛姑娘的中衣【也称中单,是穿汉服必备的基本衣物,着礼服时里面一定要加中衣,如同西装中的衬衫。普通的常服也最好配合中衣穿。穿着时,衣身及领子比外衣更贴体,领缘比外衣稍高。】全被贼人偷走了,您这要传她见官,总得穿戴体面一些吧,总不能就这么衣冠不整出去吧?”

赵指挥心知这是她们编造出来的借口,也不去驳它。回头对手下人说道:

“派人出去,给赛姑娘找好一点的中衣买一套,我就在这里等着,快去快回!”

赛金花及一众人等,见这事是推脱逃避不过去了,阻止赵指挥道:

“还是不用麻烦大人了,既然这样,就将就穿着一下,跟大人去见官就是了。”

于是,赵指挥着人带赛金花登车,将其带到了城中的衙署。

(五)

五城御史【巡视五城御史,官名,又称“五城御史”,简称“巡城御史”,为清代五城察院主官,专门负责巡察京城治安。满汉各一人,从科道官员内简用,每年轮换,掌绥靖地方,厘奸剔弊。】大都与赛金花熟识,没有人敢当堂审讯她。猜想,是怕出丑。

于是,五城御史都推托说:

“这个案子,是人命大案,按照惯例和法条,应该移送去刑部审问处置才是。”

于是,五城御史写好公文,将赛金花虐人致死一案移送到了刑部。

接到移送的公文案卷之后,刑部长官安排一位满族官员、一名汉族官员共同升堂审问。

案犯赛金花上堂、刑部官员正式开始问案。

满族官员先开口,用的方法也是老套,当然还是拍案恫喝。

满族官员话音刚落,赛金花仰头往堂上看了看,这堂上的,很多都是熟人,她是见过世面的人,也毫不胆怯,当堂问那位满族官员道:

“三爷,您怎么还吓唬我呢?咱们也算是老相识了啊,有话您好好说,我从实回答也就是了!这样大呼大叫,难道您就不怕吓倒我?难道您就不念我们之间的一夜之情了吗?”

赛金花这么一说,满族官员的脸羞得通红,他借故退出,将案子交给汉族官员,老鼠一般灰溜溜地躲到后堂去了。

审问赛金花的汉族官员,是位正人君子。就是这样的正人君子,在大堂之上,仔细看了赛金花好一会儿,尽然在顷刻之间,就被赛金花给迷倒了。

话说,这位汉族官员在看了赛金花之后,那一颗心,竟然不由自主,怦怦跳动了起来。

除此而外,还有更夸张的。

大堂之上,在一旁记录口供的人,看到赛金花的美艳,据说,竟然会把手中的笔都掉到了地上。

还有那负责动用刑具的人,看了赛金花几眼,竟然手都软了,连锁链都没办法拿持了。

这里面,肯定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因为,这样描述的赛金花,似乎比《封神演义》里面的苏妲己还要神通广大、妖媚惑人。

不知道您信了没?

反正我是不相信的!

负责审讯的汉族官员定了定神,长长地叹息道:

“这女子,确实是真正的祸水啊!既然她犯了杀人的大罪,那我一定要严格按律治罪,让她以命偿命,杜绝后患,不要再在世上祸害人了。”

汉族官员的话传出之后,各路神仙都出动了,亲王、大臣、巨富、土豪……纷纷说项,或者通过书信、或者亲自登门,向这位汉族官员求情,希望他能放赛金花一马,不要判她死罪。

赛金花认识的各色人等之多、影响力之大,完全超乎汉族审判官员的想象。有时候,人情的作用就这么大,大到法律都可以为人情服务。

最后,在众人的托说之下,赛金花的案子判决结果如下:

赛金花误伤人命,充军发配三千里,人犯在黑龙江编制管理。

这样判决结果,就赛金花实际所犯的罪行来说,已经是很轻了,可以说是很好的结果了。

但是,那些和赛金花交好的人,还是觉得这样判决有些重。于是,第二拨的求情拜托又开始了。

没有办法,之前对赛金花的判决只能重新更改。

结果很好笑,那就是:

发配赛金花到上海。

猜想,如果这事是事实的话,那么,这肯定是历史上最搞笑的发配。

一个原本要发配到黑龙江的案犯,最后竟然被发配到了上海。

知道的,明白这是发配;不清楚的人,还以为这是她送去观光度假呢!

《谏书稀庵笔记》的作者清人陈恒庆听到这个判决结果之后,笑着说:

“这分明就是要把蛤蟆送到池塘里面去嘛!”

按照相关规定,赛金花发配上海的事,是由五城御史派人押解的。这一次,还是让赵孝愚指挥带人押着赛金花去坐火车,并送到了京城近郊的良乡县火车站。

赵孝愚押解赛金花到良相时,良乡县的县官已经在车站亲自迎候了。见到赵孝愚之后,县官说到:

“为表敬意,下官已经备好了酒宴,算是为赵指挥和赛姑娘接风洗尘吧!”

于是,大家一同到了县衙的官署。在这里,一边宴会,一边欣赏名花,畅饮美酒。

第二天,赵指挥才回到城中交差。这个时候,《谏书稀庵笔记》的作者陈恒庆说到:

“苏东坡有诗:‘使君莫忘霄溪女,阳关一曲断肠声’,这样好的句子,我应当吟咏给您才是啊!”

说完大笑。

在撰写《赛金花》一文时,陈恒庆听说,赛金花已经去世了,她死的时候,还没到四十。

关于赛金花,吴承炬《东园诗钞》曾云:

八国联军庚子年,夫人城比帝城坚。

百官接踵触尘雾,万户伤心生野烟。

毅力换回清社稷,温言镇定汉山川。

只因解作德人语,亿兆生灵恃保全。

此诗也可作一时对赛金花的品评论定看。

(全文结束)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