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作家残雪:与诺奖一指尖的距离

原标题:先锋派作家残雪:与诺奖一指尖的距离

残雪。受访者供图

红网时刻记者 王嫣 长沙报道

一条真丝围巾,一件简单朴素的白色上衣,可能是许多读者,对于鲜少活跃在大众视野的残雪较为深刻的印象。

仅看这样一身朴实的打扮,很难想象,这是一位蜚声海外的著名作家。

生活中的残雪,本真、直率、敢言,平日里,除了配合宣传偶尔出现在读者眼前,更多时间,她喜欢徜徉在自己的那方文学天地中,有规律地生活,有节奏地写作,活得超然,也活得洒脱。

在备受关注的诺贝尔文学奖公布之前,英国博彩公司NicerOdds给出的2019年文学奖预测名单中,湖南籍作家残雪赫然在列,成为了今年获奖的热门人选。一时间,这位极具先锋气质的中国女作家,成为了大众竞相追逐的焦点。

人民日报消息显示,瑞典当地时间10月10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8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Olga Tokarczuk),将2019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奥地利作家彼得·汉德克(Peter Handke)。今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热门人选残雪,与诺奖差了一个指尖的距离。

近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在云南潜心创作的残雪,并特别对话湖南文艺出版社残雪作品责编陈小真,通过不同视角,还原一个真实亲切的残雪。

声音:

这次入围有点意外

在电话采访中,残雪坦言,刚得知这个消息时,还是有些意外。诺贝尔文学奖以前较少关注小众、高层次的文学,这次自己能够成为热门人选,说明诺奖正在更加重视高层次文学的价值,这是一种可喜的现象。

残雪表示,她的作品是寓言式的作品,是扎根于现实日常生活,指向未来的理想主义,她的作品,必须研究着看,才能品出其中的味道。她希望读者通过阅读自己的作品,个人生活、精神世界都能得到极大的改善。

她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如今住在西双版纳,没有太多的干扰,保持着写作的节奏,每天都会创作900~1000字。白天浏览哲学书,晚上晚饭后,开始写作,每次写作的时间大约在40~50分钟。因为自己在长沙生活的时间最长,所以家乡就成了自己灵感最底层的东西,目前所有创作的作品其实都蕴含着家乡的影子,家乡早已融入到了自己灵魂的最深处。谈及自己是否能够得奖,残雪显得十分坦然,她说,坚持做好自己的创作就好。

故事:

800封邮件沟通的背后

残雪与责编陈小真。受访者供图

在湖南文艺出版社编辑陈小真的邮箱里,有着和残雪来往的近800封邮件,这一封封邮件记录着每一次编辑与作者间的用心沟通。

从2009年到2019年,十年相处,让陈小真对残雪格外熟悉,在他眼中,残雪更像是朋友,是一个自己熟悉的亲切长辈。

2009年一次偶然的机会,陈小真在处理回复社里公众邮箱的邮件时,看到了残雪发来的一篇短篇小说,也就是这封邮件,让这个大学期间对美学、哲学颇有研究的年轻人,有了对残雪更深入的关注,也让他和这位知名的先锋派作家有了更多交集。后来,随着一封封邮件往来,当时在文艺社《芙蓉》杂志工作的陈小真,编辑刊发了残雪4~5部中短篇小说。

在编辑残雪中短篇小说的过程中,陈小真萌生了一个想法,希望签下残雪所有著作的数字版权,并且有一天能够出版她的长篇小说,这对于一个初出茅庐,当时才在出版圈工作不久的编辑来说,是一件完全不敢想象的事情。

当记者问道,后来是如何打动残雪,让这件不可能的事情变为可能?陈小真微笑着说,也许是因为两个特殊的细节吧。

“起初,残雪听到我要她授权数字版权时,她一口回绝了,态度十分坚定。因为她的作品读起来比较晦涩,所以她觉得自己的作品不适合在数字平台上传播,不会有太多读者。后来我展开了持久的攻坚,跟残雪详细谈了许多次,电子邮件来往了上百封,终于说动了她。在签约环节中,残雪提出一次性买断。当时我跟她说买断对于维护作者的利益不利,可以用预付加提成的方式进行支付,后来她特意询问了她在美国的儿子,她儿子也说不能买断,于是就采用了预付加提成的方式签约。我始终认为做一个编辑不是一个市场行为,更多的是在做人。”

这一件事,让残雪对陈小真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她感受到了这位年轻的出版社编辑,发自心底的诚意。最终,残雪将她所有著作的数字版权授权给了湖南文艺出版社。

《黑暗地母的礼物》图书。受访者供图

《赤脚医生》图书。受访者供图

陈小真坦言,“残雪真正信任自己,到后来愿意把她新的长篇小说《黑暗地母的礼物》《赤脚医生》,以及她所有作品的合集《残雪作品典藏版》放在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还是源于2014年打造的一套书——残雪作品系列(《侵蚀》《情侣手记》《一株柳树的自白》《紫晶月季花》《垂直的阅读》)的细节处理”。

“残雪作品系列,对于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它可以说是我独立担任策划编辑的处女作,也是我职业生涯的真正起点。当时这套书反复调整了几十稿,在封面、书签、开本、版式、字体、用纸等各方面都做了事无巨细的周全考虑,整体设计上我们就花了6个月的时间去打磨。其中这套书封面上的残雪两个字,我们特别做了艺术化设计,采用了起鼓工艺,封面的图片运用了UV处理,和别的书不一样,这套书的书签双面都印有文字和图案,这些都是我和同事们,反复沟通、调整修改才最终呈现出来的,这样的呈现方式给读者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感觉。残雪拿到这套书的成品后,十分满意,并表示期待以后的合作。”

“残雪作品系列”图书。受访者供图

“残雪作品系列”之《情侣手记》手稿。受访者供图

正是因为陈小真和同事们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益求精的出版态度,才最终打动了残雪,让湖南文艺出版社赢得了这位知名作家的肯定与青睐。

印象:

充满童心的灵魂生活践行者

谈起对于残雪的印象,陈小真目光注视着前方,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将几件记忆深处的动人往事娓娓道来。

“2014年10月,我们原创文学编辑部去北京组稿,我和我们主编、主任三人一起去拜访残雪。当时她住在北京密云,我们打车从农展馆出发到枣庄地铁站,挤进北京下班地铁洪峰中,换乘了好几趟地铁,又转了车,几经周折,晚上7点左右才到达残雪家。那一次,因为吃完饭后我们还得往北京城区赶,行色匆匆,我跟残雪老师几乎没有多少时间来交流。但残雪老师说我们的拜访让她感受到来自家乡亲人般的温暖。那是我第一次见到残雪老师本人,当时她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与她交流贯穿始终的是爽朗的笑声,这种笑声没有任何的修饰和伪装,孩童般的发自内心的声音。特别是在放松的状态下,在熟人的眼前,她的这种笑声会更加干脆、清澈。”

在和残雪长达十年的往来中,有一件事让陈小真至今难以忘怀,如今说起,他仍旧满是感激之情。

2016年1月,陈小真和同事们使出了浑身解数,最终让鲜少参加活动的残雪,答应了参加北京图书订货会期间,湖南文艺出版社的“原创之春”新书发布会。“当我联系残雪商量发布会具体事宜时我才知道,发布会前三天,残雪老师的母亲离世,她已经回到长沙。那几天因我已到北京,匆忙间她给我写了几封邮件我都没有及时查收,她以为活动时间是8日,就订了7日回北京的机票。实际上活动是在7日当天举行,由于沟通的失误,我想着残雪老师应该不会来了。正当我们焦虑、踌躇之时,没想到残雪老师最终如约来到了我们发布会的现场。她在那样特殊的时期,还能包容我们的失误,为我们着想,真的很令我感动,这件事也让我更加敬佩她,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要用心做好每一本书,让她的作品以更好的形式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初衷。”

陈小真表示,“编辑残雪的图书,不需要大段的删减,她的每一个字都很精炼,我作为责编更多的是对她的错别字、版式做一个提升。读她的作品不能以故事的角度进入,她的小说有哲学的意蕴在里面,她的创作是一种文学实验。她的作品值得去认真阅读,她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需要慢慢进入,慢慢咀嚼。这个过程很可能是非常痛苦和艰难的。但是它却是益智的,可以提升我们的鉴赏能力。”

在陈小真的印象里,无论从知识储备到文学创作,残雪都是值得尊敬,称赞的。而在私下的交往中,残雪更是把自己当成了亲切的家人。“2016年8月,我带着妻子、女儿一起去残雪老师家做客,令我没想到的是,残雪老师还提前在哈佛大学买了一件卫衣送给我女儿,并亲自下厨做了一顿美味的家常菜。当时真的特别感动,在编辑的生涯中,能认识残雪老师,成为她作品的责编,真的是十分幸运的一件事。”

“残雪作品典藏版”系列图书,共30册,目前已出版10册。受访者供图

“残雪的想象是天马行空的,梦呓一般,她的小说故事,充满了荒诞感,离奇古怪,而且是极其独特的,这种独特贯穿了残雪几乎所有的作品。残雪笔下的人物做的事情往往是没有结果的……这是属于残雪特有的叙述方式,她总可以在平凡中发现和创造全新的个性人物。如今,看着残雪的作品逐渐被更多人了解、认可,我感到十分开心,这也是我作为责编一直以来所期待的。这些年来,在对残雪的持续跟进交流中,在对作品呈现方式的反复打磨中,我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立体的残雪。未来,我希望继续做好自己的编辑工作,和同事们一起把更多残雪的优秀作品,以更高效的出版速度、更精美的出版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让更多来自全球的读者,通过这些充满生命张力的文字,走近这位湖南的中国作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