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长》唯一的黑点,恐怕就是张涵予的“黑脸”

“中国机长”这个名头有点大,因为2016年有一部也是描写空难奇迹的影片叫做《萨利机长》。之所以叫“萨利机长”,那是因为机长的名字就叫萨利。类比一下的话,你就会觉得“中国机长”的名字有点大了,不过还好,当你看完本片之后,心中自然会有着自己一番认识,再回过头来看片名,其实“中国机长”这个名字还好,至少整个故事是按照这个设定来的。

刘伟强是在2017年的《建军大业》中败光自己的人品的,此前,不论是拍摄《古惑仔》系列,还是拍摄《无间道》,大家对他导演的作品还是很信任的,但是2017年的一部《建军大业》就有点滑稽了。可能是对于内地市场不了解所致吧。对于一部严肃题材的作品,刘伟强动用了小鲜肉+IP,这个在2013年达到顶峰,且之后逐渐没落的拍摄套路,显然观众们是不会买账的。这也导致了《建军大业》的失败,不论是票房还是口碑都失败了。

但是刘伟强依旧是一个好导演,这是我在看了《中国机长》之后确定的,同样确定的还有林超贤等一系列的香港导演们。其实他们只要把握好方向了,之后的好作品是可以出来的。起初在香港没能取得大成就,但是来到内地发展之后,就会诞生出来很多优秀的作品。这样或许会给很多香港导演一点启示,来内地发展,重新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应该也不错。

来说说本片吧,《中国机长》作为国庆节三大能打的国产电影,本质上来说很不错了。不知道为什么,这几年来那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开始占据了我们的主要故事线。大到国家级别的行动,小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这些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大都能赢得观众们的掌声。这是否也预示着国产电影开始摸索出来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如果没有好故事,那么我们可以从新闻中找到灵感也行。

《中国机长》是根据2018年川航的一次逆天奇迹飞行改编而来。为什么叫做“逆天奇迹”。试想一下,在八千多米的高空,飞机的挡风玻璃破了,然后机长靠着自己的经验以及勇气将飞机安全的开了回来,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创举?大家可以对比联想下,在高速公路上,当你的车速达到120km/h的时候,你试着开一下窗户感受下,在那样的风速下,你能做什么?而且你开的是侧方的窗户,而本片中的飞机是前挡风玻璃完全破碎了。这个时候的飞机,在八千米的高空中,且时速差不多800km/h,这个时候考验的恐怕就不是安全操作了吧。

然而,在这个环境下,机长还是让飞机安全地降落了,这确实是奇迹。机长也确实是一个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参照之前的《烈火英雄》,总体来说,本片在节奏上以及对于人物关系的处理上,还是略优于前作的。演员设定上,张涵予这个一身正气的机长,基本上能代表本片的核心,他踏实肯干,信心坚定不移,牢记自己的使命,且有着一手高超的驾驶技能。这样正面且几乎完美的人物,基本上能代表“中国机长”这个称号。而他曾经的身份是一个轰炸机驾驶员,这样就更具说服力了。

而选取的其他演员,也都出色地完成了演绎任务。除去灾难片本身的意义之外,本片还是一个很好的飞机教学片。从始至终,机长和空乘人员们都在传递着一个信息,那就是专业的人要有专业的素养,专业的人会做专业的事情。而这一理念也是本片中的核心部分。面对乘客的刁难,空乘人员应该怎么办?面对突发的危险情况,机长应该怎么办?面对这些突发的情况,本片中的机组人员给了观众们一个标杆,可能以后当我们强调机上服务的时候,这应该是一个可以参照的对应面。

再有就是本片中的那些默默无闻的保障人员了,为什么叫中国机长?因为本片中的所有保障人员都在动用自己的全部力量去保障这趟航班平安。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特色就是集中力量干大事,而且每每遇见危机情况,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个理念也是在每一个艰难的阶段,人们最注重的一种品质。汶川地震,全民奥运等等,或喜或悲,每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所有人都会在一起。而这所有的人聚集起来了一个共同的名字,那就是中国。

当然,本片还有不足之处,比如刻意抒情,比如对整个灾难发生到结束的过程有点淡化等等,但瑕不掩瑜,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这样的拍摄成绩,显然很不错,至少是一个不错的发起点。后面的很多主旋律电影如果都这样拍那就妥了。但非要找不足的话,那还不如说一下这个明显的黑点,毕竟,张涵予的脸确实够黑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