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九城你知道是哪九城吗?

古城记忆——伊犁九城 清代伊犁九城,以惠远为中心,犹如众星拱月,闻名遐迩。一百多年来,伊犁九城对维护

古城记忆——伊犁九城

清代伊犁九城,以惠远为中心,犹如众星拱月,闻名遐迩。一百多年来,伊犁九城对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我国西部边防及对边疆的开发与经济发展都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成为商贾中心,集贸集散地,陆路交通枢纽和对外贸易的窗口。

一、惠远城

18世纪中期清朝统一天山南北后,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统辖新疆军政事物。乾隆二十八(1763)清政府在伊犁河北岸择地选址、备料,乾隆二十九年(1764)开工筑城。一年后,城墙及四门完工,城内房屋等建筑仅完成三分之一。乾隆三十年(1765)闰二月已巳,乾隆皇帝赐名为“惠远”

在清廷的命名上谕中说:“伊犁将军明瑞等,以伊犁河新筑满洲驻防城……新筑城工告峻,奏请赐以嘉名。寻钦定伊犁河驻防城名曰惠远:东门曰景仁,西门曰说泽,南门曰宣闿,北门曰来安”。

以上不难看出: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赐名为“惠远”,即大清皇帝恩赐远方之意。此为惠远老城,城址在伊犁河北岸,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惠远镇南7公里处,“城高1丈4尺,周1674丈,计9里3分”,是个正方形城池。

惠远城,东西南北大街并大,小巷48条。城正中有钟鼓楼,城之东北有规模宏大的将军府,将军府门前有演武场,城东南为八旗官兵住所,计全城房宅10700余间。

将军府内有印房(机要文件处)、册房(图书)、粮饷处(各级官吏傣低、兵丁户口)、营务处(专理兵事),驼马处(工程运输)、功过处(奖励、处罚及稽查)、东厅(专理满人军务)、西厅(专理汉人事务)。

伊犁将军府,从将军到各级官吏,品级很高,伊犁将军极重,凡关内来人“初次进见,皆带刀长跪,命之乃敢起”。

惠远城,满、蒙古、锡伯、达斡尔子弟学习汉文化蔚然成风,这一传统到伊犁将军长庚时发扬光大,他创立的惠远官立两等学堂,不但有满、汉、蒙古、锡伯、达斡尔子弟,兹后又有哈萨克学童入学。

惠远城是文人荟萃,商贸发达之地,大批文官武将、遗犯、废员来到伊犁,他们传播文化,著书立说,其中不乏饱学之士,洪亮吉、祁韵士、林则徐、邓廷祯、徐松、杨廷理这样的大手笔,他们学识之卓越,文字之典雅,诗文情深隽永,令人叹服。

以惠远城为中心,各类屯垦星罗棋布,旗屯稻田,遣屯、商屯、民屯、兵屯。惠远城内,字号店铺,鳞次栉比,每当会期,商贾云集,百货俱备。洪亮吉“谁跨明驼天半回,传呼布鲁特人来。牛羊十万鞭驱至,三日城西路不开”。这是对惠远城商业繁华的真实写照。

二、塔勒奇城

清军进驻伊犁时,原准噶尔人的寺庙房舍已毁于战火,乾隆二十六年(1761)阿桂奏准,在“塔奇奇河修盖小堡一座,……以为屯兵居住之处”。根据塔勒奇山而定名为塔勒奇城(在今霍城水定镇)。是清代伊犁九城修筑最早,规模最小的城池。城高1丈,周长1里5分,3座城门,均无名。嘉庆七年(1802),北面展筑40丈。嘉庆二十一年(1816),东面展筑30丈,共3里6分。屯镇守备驻之,乾隆四十八年(1783),置仓员1人。塔勒奇城周边是重要的农业区和贮粮地,大批解甲归田的绿营汉族士兵,布哈拉人的后代——维吾尔人、来自内地的遣犯都在此拓荒屯田。

人注目的是乾隆四十二年(1776),清政府由云南遣送来安南人930人(今越南人)移居伊犁,被安置在塔勒奇城东南地方。至今人们把这里称南地。咸丰年间又有广西太平天国失败士兵移居伊犁,安置在塔勒奇城西,故又称西地。

三、宁远城

为了安置从南疆迁移到伊犁屯田的维吾尔族农民,乾隆二十七(1762),固勒扎筑建了宁远城(今伊宁市),城高1丈6尺,周4里7分,4座城门,东门景旭,西门环瀛,南门嘉会,北门归极。起初,乾隆赐名安远城,后改称宁远城。在“城外东北隅半里许,沙阜土丘建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前后碑二通”。宁远城设有阿奇木伯克等管职,专管维吾尔屯田事宜。

四、绥定城

绥定城(今霍城县水定镇),地名乌哈尔里克,是元代通往中亚、西亚要冲。乾隆二十七年二月(1762年3月),由参赞大臣阿桂奏准并修筑,是年7月竣工。乾隆帝赐名为“绥定”。“城高1丈7尺,周4里3分”。4座城门,东门仁熙,南门利渠,西门义集,北门宁漠(北门后来封闭)。伊犁将军府最初就设在绥定城。绥定城驻扎的主要是绿营兵,城内设有总兵衙署、游击衙署、守备衙署、千把外委衙署等。此处还有巡检衙署、粮员公署、军器库、仓房等,南门外有教场1处,并建有兵眷房600多所,其规模相当庞大。城内驻马步兵300名。绥定城是果子沟到伊犁的交通要道,建城之后官吏云集,商业兴隆,成为繁华一方的都市。

五、惠宁城

乾隆三十年(1765),因清政府从西安抽调携眷满州官兵2204名,组成满营驻防将兵,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伊犁将军明瑞奏准筑建惠宁城。该城高1丈4尺,周长6里3分,4座门,东门昌辉,西门兆半,南门遵轫,北门承枢。乾隆三十六年(1771)设惠宁满营领队大臣1人,仓员1人,同年,绥定城巡检移驻惠宁成。惠宁城内设有官学8所,义学1所,旗磨房11所。

六、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四城

乾隆四十四年正月十六,由于“伊犁屯田绿营官兵三千,现今改驻眷兵,需建城池兵房……。请于塔尔奇沟口外之乌可尔博尔苏克、东察汗乌苏、霍尔果斯、巴彦岱等处” 分别建城,并定期两年竣工。乾隆四十五年,正式开工筑建广仁城、瞻德城、拱宸城、熙春城。乾隆二十九年,设伊犁直隶厅,委任同知。乾隆四十五年改为抚民同知。至此伊犁九城建筑中华,其以惠远城为中心,各城拱卫惠远大城,成为卫星城。

(一)广仁城

广仁城(今霍城县芦草沟镇),地名乌克尔博罗素克,在惠远城西北90里。乾隆四十五年(1780),将军伊勒图修筑,城高1丈3尺,周长3里6分,四座城门,东朗辉,西迎灏,南溥惠,屯镇左营驻之。设游击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经制外委6员,额设外委6员,马步兵各300名。

(二)瞻德城

瞻德城(今霍城县清水河镇),地名察罕乌苏。“乾隆二十五年(1760),阿桂疏定伊犁建置事宜云:伊犁田地肥沃,无过察罕乌苏,可建一小城”道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将军伊勒图主持修筑。瞻德城城高1丈3尺,周长3里6分,三座城门,东升瀛,西履平,南延景。屯镇右营驻之,营内设都司1,守备1,千总2,把总4,经制外委6,额设外委6,马步兵各300。城内主要建筑有,都司衙署,守备衙署各1所,千把外委衙署18所,军械库各1所,兵眷住宅600余所。

(三)拱宸城

拱宸城(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62团团部),又名霍尔果斯城,地名霍尔果斯。乾隆四十五年(1780),将军伊勒图修筑,城高1丈7尺,周长3里7分,有3座城门,东门寅辉,西门遵乐,南门绥定。屯镇参将驻之,是年置巡检1人。《新疆图志》载:“伊犁绿营携眷官兵至霍尔果斯营驻拱宸城”。霍尔果斯营设参将1员,守备1员,千总2员,把总4员,经制外委6员,额设外委6员,步马兵各350名。

(四)熙春城

熙春城,地名哈喇布拉克,维吾尔语“黑水泉”。在惠远城东北80里。这里水源充足,土地肥沃,东距宁远城10里,西距惠宁成10里,乾隆四十五年(1780),伊犁将军伊勒图在此建城。城高1丈,周长2里2分,东、南、西三座城门,命名为觐恩、凝爽、归极。设屯镇都司1员,设都司衙署1所,千把外委衙署9所,本营仓厂1所,军械库1所。陕甘各标营调携眷兵3000人来伊驻防,其中300名携眷汉族官兵来到哈喇布拉克地屯垦戍边。

以上九城均在伊犁河北,史称伊犁九城。河南建有八堡和蒙古营地,与惠远城互为倚角。这是将军府从初创发展到繁荣的前期,为今天伊犁的市、县、城镇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雏形。伊犁九城,首在驻兵屯田,以解决军粮问题。随着农垦事业发展,农产品的商品化,九城商业得到迅速发展,成为经济、文化中心,货物集散地,陆路交通枢纽。九城的繁荣推动了伊犁手工业的发展,开始有了冶铁业、铜业、制陶业、造纸业,煤矿、伊犁河航运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

伊犁九城的经济发展,改变了伊犁单一粮食作物格局,出现了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瓜果类作物,内地“玉簪、石竹、玫瑰、剌梅、夹竹桃、晚香玉、月月红、海棠、牡丹、仙人掌、蝴蝶梅、夜来香、仙人球、萝卜莲,西凤莲、迎春梅、铁莲、金丝莲、月季、令剪荷花”等都有花农培育出售。九城周边,菜、果园、稻、麦田,星罗棋布。城内外商农结合,相互促进,形成了伊犁城乡今日之经济模式的雏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