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搏IPO:百丽的退路

我们不生产鞋服

我们只是品牌商的搬运工

文/语冬

今天(10月10日),百丽国际控股的运动鞋服零售商滔搏国际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开盘价8.5港元,到下午收盘时已经上涨到9.25港元。根据收盘价计算,其市值到达了573.61亿港元。而百丽这个“倒下的鞋王”通过分拆上市的滔搏也重新进入了资本市场。

相比其母公司百丽,滔搏少了一些名气,但国际上一些知名运动品牌都与其有着不少的关联。

“搬运工”滔搏

1999 年,滔搏与首个品牌合作伙伴耐克订立零售协议,开始运动鞋服零售业务。2004 年,滔搏成为了耐克在中国最大的零售合作伙伴,这一年,阿迪达斯也开始与滔搏建立业务合作。

在2007 年百丽国际上市时,滔搏已经是耐克和阿迪达斯在中国的最大零售伙伴之一。

如今,滔搏已经与11个品牌建立了合作关系,除了早就开始合作的耐克、阿迪外, 彪马、匡威、范斯、The North Face、添柏岚、亚瑟士、鬼冢虎、锐步、斯凯奇都通过滔搏的销售渠道进行产品销售。

2018年3月,为了进一步建立广泛的销售网络,滔搏收购了拥有600多家直营零售店的BigStep,以进军都市运动鞋服市场。

此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滔搏已经搭建起由全国30个省份268个城市的8372家直营门店及另外1957家由下游零售商经营门店组成的运动鞋服零售网络。在直营店中,有98.8%为单一名牌店,其直营门店也构成了国内覆盖范围最广的运动鞋服产品直营店网络。

由销售网实现的零售额表现十分亮眼,滔搏在2018年中国运动鞋服零售市场排名首位,零售额高达37.5亿元,市场份额为15.9%,比第二名高出4.3%。

滔搏的劣势也十分明显——尽管进行了品牌多元化,但对主力品牌(即耐克、阿迪达斯)的依赖十分明显,而过度依赖的后遗症市场已经展现了过多,只可惜滔搏的多元化现在还没有踏上正轨。

据招股书显示,截至2017年、2018年、2019年二月止年度以及截至2019年5月31日,主力品牌的营收占比分别为90.0%、89.4%、87.4%及88.8%,其他多个品牌总营收仅在10%左右徘徊。

而在国内市场上,作为国际品牌经销商的滔搏最直接的竞争对手便是以李宁、安踏为代表的国产品牌。

围绕IP打造潮牌的李宁

1989年,李宁品牌在广州诞生,到了2004年,李宁成功上市,靠着李宁本人在体育界的名气,品牌也声名大噪。

2009年,李宁营收达到83.87亿元,净利润9.45亿元,全国开设门店7249家,中国市场占有率为9.7%,以与耐克4.1%的差距位居第二。

而之后,李宁品牌通过一系列的改革走向了下坡路,直至15年,创始人李宁回归,品牌又重新回归增长。尽管依旧定位高端,但李宁品牌通过“潮牌”方针,重新争夺国牌第一的称号。

而李宁品牌也是通过门店数量进行销售网络的搭建,截至2019年6月30日,特许经销商有5043家,直接经营销售有1379家,李宁YOUNG有872家。

由于其“单品牌、多种类、多渠道”的策略,李宁与滔搏一样,对单一品牌依赖较大,即旗下仅有李宁品牌。

“走国际化路线”的安踏

安踏成立于1991年,在2007年于香港上市。

与李宁注重单一品牌不同,安踏以“单聚焦、多品牌、全渠道”为策略。在2009年,以6亿港元的价格从百丽手中收购了FILA品牌,并定位高端,避免与走中低端的安踏品牌争夺市场。现在的FILA是安踏的一个重要营收,占总营收的20%。

之后,安踏陆续收购健步鞋品牌Sprandi、功能服装品牌Descente、户外品牌Kolon Sport、亚玛芬。

品牌数量增多的同时,安踏旗下的门店也在增多。据财报数据,在国内,包括安踏儿童独立店的安踏主品牌共有10223家,FILA在有1788家,Descente有115家,Kolon Sport有173家,KingKow共有70家门店(包含了美国门店),Sprandi有110家门店。

对滔搏最好的消息便是,尽管李宁、安踏在开拓高端市场,但距离耐克、阿迪还有一段距离,滔搏还有时间去拓展新品牌的市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