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玉苍素 | 美国旧金山私人珍藏古玉斩获逾1000万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19:30点中国嘉德迎来了香港秋季拍卖“琼玉苍素──美国旧金山私人珍藏古

北京时间2019年10月7日19:30点中国嘉德迎来了香港秋季拍卖“琼玉苍素──美国旧金山私人珍藏古玉遗产拍卖Ⅱ”专场,此拍卖呈献多件珍罕杰作。承2018年秋季「琼玉苍素」专场的佳绩,本次拍卖再次引起了高度关注。此次拍品全部来源于一位已经过世的美国旧金山私人藏家,此次,他的家人精心挑选出了42件中国古代各个时期的小件玉器,甜美精细,估价低廉,大多是玉种和沁色双双绝美之品,等级亦不能小觑,符合当下收藏市场的欣赏品味,值得选藏。

本场拍卖共计46件拍品,在激烈竞拍后,本场最终成交额斩获逾1000万港元(约合人民币950万元)。

以下是本场拍卖中高价成交拍品精选

Lot 862 西汉 玉马

尺寸:宽8cm

估价:5,000,000~7,000,000 港元

成交价: 5,900,000 港元

描述:

本品玉质温润细腻,有光泽,白中泛青,颈项和臀部有黄褐色沁。马作伏卧状,体态较为丰满,具有写实风格,目前视,口微张,颈项粗壮,眼睑、鼻孔、马耳、鬃毛均刻画细腻生动。马的肌体线条柔和,四蹄伏地,体态矫健,膘肥体壮,把马的肌肉刻画得栩栩如生。整体制作规矩,符合解剖原理,表现了马的静态,生动形象。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26 文化期 玉玦

尺寸:宽3.6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885,000 港元

描述:

青黄玉质,温润通透,局部有白色沁色。玦呈扁平圆环形,截面呈C形。中部钻以大圆孔,以斜磨技法使孔壁两侧向内部凹入,凹口略呈楔状。环外壁有一处豁口。整器取材硕大饱满,通体磨制光滑,器形制规整,线条简洁抽象而流畅,带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风格。玦为古代配身玉器的一种,地域纵贯南北,最早出现在东北地区红山文化,而长江下游地区盛行于马家浜文化,其以素面、扁圆环形玦为代表,用途多为耳饰和佩饰。《国语•晋语》中所谓「如环而缺」与《系传》中「环之不周」的玦,都是指此类扁平环形玦。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60 汉 玉咬尾龙环

尺寸:宽3.5cm

估价:100,000~150,000 港元

成交价: 377,600 港元

描述:

白玉质,玉质温润,以留皮衬托。整体略呈环状,随形浅浮雕蜷体螭龙形,龙身盘旋,张口露齿,作首尾相衔貌。正反两面均饰。螭龙首雕琢传神,管钻出双眼,独角上冲,龙身阴刻卷云纹,带有浮雕与细阴线勾勒塑形,外缘饰有出廓钩状,活泼劲挺。环身线条起伏随其动作蜿蜒盘桓,龙身肌肉隆起,足趾攀附有力,刻画精妙传神,是一件艺术造诣极高的汉代玉器佳品。以噬咬尾部,头尾相接造型之龙、蛇,体现了古人天道往复、无限回圈的宗教观念,在汉代之前即为常见题材。战国时期玉器雕刻龙纹成为流行题材,为龙形玉器的艺术精华所在,且集中表现在龙形环佩上。至汉代玉环在龙纹刻画上更为生动形象,装饰风格更趋于华丽,凡侧面造型均作张口咬尾状,也是汉代玉龙的特征。有别于一般平面造型之龙佩,此咬尾龙设计巧妙,表现出汉代不拘一格、自由奔放的审美情趣。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参阅:《中国玉器全集4:秦、汉—南北朝》,芦兆荫,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200页,图280

Lot 823 文化期 玉玦

尺寸:直径2.5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53,100 港元

描述:

玉玦通体无纹饰,玉质滋润通莹,色似秋葵,带有牛毛沁,通体琢磨光洁圆润。体呈圆柱状,两端贯一通孔,一侧出缺口,缺口狭小,器体截面呈C形。制作精致,造型带有典型的红山文化玉器风格。其玉质优良,意态古朴,将古人具象与抽象的艺术形象呈现得淋漓尽致。玉玦,环形而有缺口之玉器,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玉玦一般无纹饰,形体较小。古代配玦含义丰富,如表示有能力决断事情、表示决心等。玉玦不仅有装饰作用,而且具有强大的礼仪功能,古人认为可以通过玦来听从上天或神的指示。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24 文化期 玉勒

尺寸:宽2.4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82,600 港元

描述:

黄玉为材,玉质油润,光洁亮泽,色泽娇美。器通体素面,近鼓状造型,中间略鼓,上下中通穿孔,截面磨制为倾斜状,为红山文化的典型造型。红山文化玉器素以造型抽象,线条流畅著名,此枚玉勒整体形态饱满,造型简洁,浑厚朴素,久经把玩,更为内敛温润。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25 文化期 多宝玉串

尺寸:长2.9cm

估价:40,000~60,000 港元

成交价: 224,200 港元

描述:

玉质多宝串饰一组三枚,均为文化期,质地细腻温润,由一玉管、一玉勒子及一玉玦组成,每件间带有隔珠,表面光素而不加纹饰雕琢,纯以玉色为美:玉管为鼓形,局部有云雾状的纹理。中间柱形玉勒,形上收下阔,局部有灰、白沁,皮色苍茫,风格高古。下为玉玦,玦玉质黄色,器形饱满,包浆严密,上方留有凹陷磨痕,两侧斜面工艺为典型的红山时期的雕琢工艺。整体造型古朴大气,色泽温润素雅简洁,带有远古光华。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30 文化期 玉人面纹双层勒

尺寸:高3.6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271,400 港元

描述:

玉勒子呈圆柱形,中间对钻圆孔,器表依饰纹分为两节,中间以弦纹相隔。每节均琢磨两组神人兽面纹,上下共计四组。以双圈阴线与剔地呈现双目与眼眶,碾琢阴刻网底,细密繁缛,为良渚文化的典型纹饰,形制与同时期的兽面纹玉管、玉琮相近,纹样略简化。周身受沁明显,呈鸡骨白色。良渚文化众多的串饰中,常见玉管和玉勒,玉管器形较小,形制较单一,玉勒则是如本器较大的一种管状佩饰,形制多元,一般而言也有将勒称作管的情况。而两者主要的差异点在于:玉管多数光素无纹,为成串成组的饰件,而玉勒则可单独佩戴,故表面亦多见装饰纹样。此兽面纹多出现在良渚玉琮上,良渚玉琮存世相对多见,而纹饰如此经典的良渚玉勒却极少见,值得特别关注。此器刻工精细,一方小小玉勒,足见几千年前玉雕工艺之精美。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参阅:《玲珑玉雕》,香港大学美术博物馆,1996,第165页,图版编号142

Lot 832 文化期 玉兽面纹佩

尺寸:高6.3cm

估价:60,000~80,000 港元

成交价: 70,800 港元

描述:

佩白玉质,局部有褐沁,片状,单面雕工,器呈柄形,正面减地浮雕两道弦纹,将器面分隔三段,每段内皆满绘兽面纹,兽面亦熟练运用减地浮雕技法刻画,兽面风格及线刻技法具石家河文化典型特征。背面光素,四角各凿出一物件鼻孔,用以穿系。浅浮雕及减地阳纹是石家河文化玉雕的重要特点,两种技术运用得十分普遍,也是区别商周时期以阴刻为主的明显标志。一件新石器时代石家河文化玉凤纹佩饰,器型、风格与此拍品相似,载于荆州博物馆编《石家河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2008年,第98页,图版编号66。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34 文化期 玉兽面纹镯

尺寸:宽8.5cm

估价:280,000~320,000 港元

成交价: 330,400 港元

描述:

青黄玉质,玉镯呈琮形,内圆筒形,对钻大圆孔,孔壁有一周台痕,表面有四块对应长方形弧面,每一弧面上琢刻一组神人兽面纹。兽面对称,狰狞威严。此器内壁平直光滑,外壁巧妙地以四棱为兽面凸起处,造型别致,纹饰清晰。兽面具大臣字眼、三角形鼻、呲嘴獠牙、头戴鸟冠及耳饰圆珥的形象,很有可能与石家河文化相关。这种神人兽面应为石家河文化居民长期信奉的组神或祖先崇拜的偶像,被膜拜的英雄祖先具有庇护后裔的威力,能攘祸造福,其形制与良渚文化玉器上的神面相似。此器玉质、造型、纹饰等与石家河文化同类器风格特征完全一致,做工细腻,打磨精良。玉镯最早是戴在臂上的环状饰物,可能是武器,后来改为戴在手腕上,主要用作装饰。黄帝时代的「蚩尤环」,其实基本上是玉镯,只不过在外廓有几个近乎兽面的纹饰而已。新石器时代到三代,有些短矮形的方琮,形制根本上就是源于圆筒式的玉镯。有些同样琢有「神祖兽面复合像」,作为戴在臂腕上的「通天地之器」。距今约4000年的石家河文化玉器,以造型奇特多样、纹饰精美非凡而著称。其象生类玉器将写实与抽象变形相结合,镂雕、线刻工艺相结合,把新石器时代玉人造型推向了最高峰,直接影响了商代玉器的风格与制作手法。此玉镯的神人兽面雕刻手法,参见故宫博物馆藏石家河文化玉人首上之神人形象,其卷鼻、獠牙及眼部线条处理手法都极为相近。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参阅:《玉器(上)》,张广文,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24页

Lot 835 商 玉勒子

尺寸:高4.8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94,400 港元

描述:

青白玉质地,器作束腰喇叭形筒状,一端略大,中空,通体光素无纹,玉质温润光洁,局部沁色点缀,更显自然古拙。器形规整,打磨光洁细致,孔腔、外壁圆正,口沿底边皆为同心圆,足见工艺之精湛。勒子在玉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挂于胸前或腰间的玉饰,可单独挂,也可与其它玉饰组合挂。圆勒子形制有上下一样粗的圆状,也有中间缩为细腰形,或中间粗两头细的橄榄形,或一头粗一头细的喇叭形、秤砣形等。此件玉勒子素朴简约,古意盎然,为三代玉制佳作。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36 商 黄玉弦纹箍

尺寸:直径3.9cm

估价:60,000~80,000 港元

成交价: 70,800 港元

描述:

黄玉质,局部受沁,筒状,对打孔,孔洞呈圆形,两端平口,口面处理平整。孔壁上下近直,内璧打磨光滑,外璧以八道平行弦纹将整器均匀分为七段,弦纹内凹凸有致,每段微向内收,形成分节样式。老化痕迹与器身一致。器物通体抛光规整,古朴温润,沉稳典雅,简洁中可见规矩。箍形器形制特殊,可能是由红山文化玉箍形器演变而来,多认为其用途为束发,也有研究者认为此类中空器物为神职人员用以沟通天人之物,属于祭祀用器。此件箍形器之分节样式又与良渚文化玉琮相似,是为吸收两者特点而来,其纹样及形制符合商代箍形器的特征。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参阅:《中国玉器全集2:商•西周》,陈志达、方国锦卷,河北美术出版社,1993年,第80页,图106

Lot 839 西周 玉雕人形佩

尺寸:高6.3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59,000 港元

描述:

玉色莹洁,器扇形扁平状,表面以斜刀阴刻人面纹样,神人侧身蹲踞姿态,头饰冠羽,冠上缘以锯齿状刻画,榄形双目,鼻、唇微凸出廓,弧形耳,脑后发髻装饰勾连云纹,下身屈膝,臀部下蹲。颈下通身以双勾雕饰夔龙纹作抽象化处理,神人冠后部钻有小孔,为系挂所用,也可连接其他饰件成组配戴。此佩玉质润洁,构图设计上颇富巧思,具浓厚神秘色彩,纹饰饱满,器身线条流畅,如行云流水,器缘和器内少量镂空,所见双勾、斜坡、抛光等技法,使平面雕的玉佩能具有鲜明之线条,匠心独运,珍贵难得,为同类作品中的精品。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0 西周 黄玉蛙

尺寸:宽2.9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37,760 港元

描述:

玉蛙呈俯卧状,圆吻,双目圆凸,上肢前伸,双足位于头部两侧,下肢微屈。体形肥圆,正面微微鼓起,饰四组双弧纹,排列有序,富有层次,显示出精湛的雕刻技术。背面雕出四足。下颌对穿圆孔,可供系挂佩戴。整器姿态生动,蛙眼蛙鼻之处雕刻传神,其状正如蓄势待发,令人赏心悦目。整器纹饰、刀工虽质朴,但蛙之形象呼之欲出,对形体虽有夸张但不失法度,刻画古朴生动,形态自然。黄玉质柔润,色如蒸栗,略有留皮,与沁色一并点缀于蛙足上,变化而富生趣,在同类造型中可称翘楚。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3 春秋 玉卧蚕纹佩

尺寸:宽2.2cm

估价:20,000~30,000 港元

成交价: 47,200 港元

描述:

佩片状,截面打磨平整,通体满饰卧蚕纹,以减地法使蚕纹凸起,排列繁而不乱,此手法的应用表明春秋时期勒子及其图案装饰的制作达到了非常成熟的加工水准。此件卧蚕佩自顶至下颌有椭圆形钻孔贯通,形制小巧玲珑,和玉勒、玉管等可搭配成组佩饰,整体造型古朴,饱含神韵,实为古玉精品。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4 春秋 玉勾云纹带钩

尺寸:长3.7cm

估价:40,000~60,000 港元

成交价: 56,640 港元

描述:

带钩由钩首、钩身和钩钮三部分组成,勾首作龙首,刻画简易抽象,微上翘,钩身略呈琵琶形,满饰勾云纹,云纹凸起,立体感强。钩腹部较短,上端以细阴刻线勾画虺纹一组,两虺头部向外卷曲,呈对称样式,神秘祥异。腹下砣出数道平行凸棱,两侧边沿切削成微斜坡度。钩身尾部截面饰一组兽面,阴线琢圆形双眼。钩背设钮,以细阴线刻十字网格纹样,钮作凤首,凤勾喙圆眼,以细密阴线勾勒面部以示羽纹,颈下勾出排列紧密的鳞状羽纹,形象简略却形神兼备。整组带钩琢磨细腻,造型、纹饰组合皆奇巧少见,对称得体,极富设计感。刀工简约多变,线条挺劲流畅,独具神韵。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5 春秋 玉螭纹勒子 (一对)

尺寸:高2.5cm

估价:40,000~60,000 港元

成交价: 100,300 港元

描述:

玉料青黄色,玉质坚硬,细密温润。 器方形柱状,横截面菱形,束腰,壁厚,中有一圆孔贯穿,孔两侧有一组平行阴刻线凹槽。器表通体隐起浮雕蟠螭纹,蟠螭作勾连状,虺纹尾部以绞丝纹填饰,特征明显。纹饰两端组成两组兽面,椭圆形眼,头、身间以卷云纹隔开,填以细阴线纹,阴阳相错,在平面上显现出立体效果。上下以线条挺拔流丽,工艺细腻,纹饰华丽,皆为组玉佩饰之一,成对保存,可穿系成组,为颇具代表之古玉佳器。玉勒子起源于文化期的玉管饰,一般中间有通天孔,可佩戴于胸前或腰间,自早期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即有出现,纹饰一般以素面为主,后出现各种纹饰,常见的有兽面纹、线形纹、谷纹、云纹、龙纹等。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6 春秋 玉勾云纹勒子

尺寸:长8.7cm

估价:50,000~70,000 港元

成交价: 88,500 港元

描述:

玉质白中泛黄,受红色沁,包浆古意盎然。勒体扁方而呈长条形,两侧边缘有四处对称凹槽,将勒体均分为五节,每节之间以凹槽区分,每两节之间有凸起的卷云纹,云纹呈四方连续,排列紧凑有序,首尾相接,疏密有致。布局繁而不乱,刻划一丝不苟。一头有穿系孔,便于佩挂。此勒子性质规整,雕刻走线流畅,周身纹饰颇具春秋战国时期风格,可见原始砣具砣出纹饰的痕迹。其形制较为特殊,穿有通天孔,而如此扁平的玉勒,打孔难度要比圆柱形玉勒更高,体现出工匠高超的琢玉水准。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7 春秋 青玉勾连纹勒子

尺寸:长6.2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35,400 港元

描述:

青玉材质,有沁色。勒呈扁体长条形,平面略呈梯形,通身皆浅浮雕若干组对称凸起勾连云纹,由上向下纵钻一孔,以供系佩,亦可与它器合成组玉佩。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将玉质之温润光泽与人之精神观念相比附,所谓「君子比德于玉」,将玉系于身上以表其德。本器整体装饰风格典雅精美,纹饰繁缛具有规律,雕饰线条流畅,体现匠人精湛技艺及丰富想象力,显示春秋玉器工艺由平面趋隐起、由简趋繁的演变,使玉雕艺术呈现崭新面貌。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8 春秋 玉勾云纹剑柄

尺寸:长8.8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112,100 港元

描述:

剑柄白玉雕成,质地洁白莹润,大体呈「工」字形,线条优美流畅。上段柄身圆厚,柄端对钻圆孔,通身满绘雕刻蟠虺纹,纹样勾连作卷云形,组合为饕餮纹,形态古朴神秘,雕工亦对称工整。下端接剑身处截出平地,背后穿孔并砣出半圆形榫槽,用以嵌入剑身,打磨光洁。雕工细腻,布局紧凑,纹饰见各种流向的双阴挤阳线条,卷草阳纹之间亦见鳞状浅雕,繁缛精巧,极具匠心。玉质颇佳,呈沉稳的蜡质光泽。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49 战国 玉榖纹璧

尺寸:直径4.8cm

估价:40,000~60,000 港元

成交价: 64,900 港元

描述:

玉质剔透,致密柔润,边缘局部带淡黄、褐灰、白灰沁,迭加交融,深入肌理,浮翳隐现,色泽天然。璧呈正圆扁平体,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内外边沿勾勒凸弦纹边栏,通体雕琢谷纹,谷纹去地法琢成,作旋涡状带蝌蚪尾,方向随意、灵活,排列紧密有序,谷纹乳突颗粒饱满匀称,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两面纹饰相同。整件雕工细腻精巧,造型规整,玉质细润,沁色自然,整体玻璃光,地子碾琢平整,技术娴熟,无论是纹饰、玉质、技法都具有典型的战国时期特征。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50 战国 玉浮雕螭纹璧

尺寸:直径6.1cm

估价:50,000~70,000 港元

成交价: 59,000 港元

描述:

玉料有光泽。璧为圆形,肉好的宽度比例较小。正面以剔地高浮雕技法琢出螭纹,螭龙扭颈回首,菱形眼,广额大耳,身体修长拱曲,蜿蜒攀伏于璧上,螭上身紧依璧孔周圆上方穿出,前肢收于腹下,而后肢则向两侧开张,足趾蹬地有力,绞丝纹长尾环绕而上,独腹部隐而不见,营造出正舞动穿梭云间的慑人气势,设计精妙,匠意非凡。玉璧背面则琢满谷纹,排列有序。整器纹饰精美华丽,刻画生动,线条劲挺,抛光技艺高,地子打磨亦一丝不苟,以致玉质肌理光润有如潋潋波光,质佳工精,十分难得。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51 战国 玉舞人佩

尺寸:高4.2cm

估价:50,000~70,000 港元

成交价: 94,400 港元

描述:

玉质白润,局部有沁,雕双面精雕,以阴线勾勒纹饰。舞者眉目修颀,鼻梁秀挺,上衣下裳,腰系衣带,右手高扬,甩过头顶,呈曲腿起舞势,下摆上勾,其间衣袂飘扬,长裙垂地,身形曼丽。匠师以曲线刻划加以镂空设计,表现出舞者纤柔腰身及特有的张力,以腾云般之长袖,营造舞姿之婀娜摆动,可谓鬼斧神工。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52 汉 白玉舞女佩

尺寸:高6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118,000 港元

描述:

白玉琢成,玉质洁白无暇。佩扁平片状,双面工,舞人身穿交领长袖衣,腰系带,顶发向后梳成长髻,露额,两耳垂鬟,耳际着珰,其上穿孔,双目前视,神情庄重,正翩翩甩袖起舞:左臂上扬,长袖过于头顶,袖边穿一孔;右臂下垂,其长袖甩至腰左侧,袖口呈喇叭状并从中雕出旋涡纹、卷云纹样,尽显翻飞之态。裙幅向足际处收窄,以示身体倾斜姿态,足部隐去,裙边装饰网格纹、斜纹,用夸张手法和线条来充分表现出舞人身姿的轻盈、旋转飞扬的速度和其控制水袖的能力。裙下方出台并穿有一圆孔。此玉人雕琢精湛,姿态曼妙,精巧可爱,衣裙纹样描绘层次丰富,动感十足,装饰线条华丽,其生动婀娜令人过目不忘,堪称同类题材玉雕人像之佳作。最早的玉舞人实物出自战国,汉代的玉舞人资料更多,南方北方皆有分布,大多造型简洁、姿态优雅。汉代玉舞人的制作有线刻、镂雕和立雕三种。其中线刻者往往只以数道线条来表示,立雕者是集三种技法于一器,代表了玉舞人佩琢制的最高水准与成就。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53 汉 玉雕跪人

尺寸:高3.9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141,600 港元

描述:

白玉质,油润细腻,有沁色。玉人跪坐状,头顶戴頍冠,冠前侧上端卷起,两股辫发相交束于脑后。面部隐起眉目耳鼻,鼻梁微凸,半月形耳,两颊略丰,颊侧细心地描绘出用以固定頍冠的细长革带。身穿宽袖右衽长衫,双手拢于袖中,抱于胸前。腰间以细阴线刻画绶带纹样,带结对称飘逸,垂拂于膝头,两膝着地,小腿与地面齐平,臀部垫坐脚跟上。衣褶线条雕刻精整清晰,婉转流畅,疏密均匀,无交接断续之处或阻滞壅塞痕迹。整体造型比例恰到好处,工艺及人物衣饰的时代特征明显,打磨精到,配有天地穿。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主,以席、儿、床、榻为主要的生活器具,跪坐是最为合乎礼节的坐姿,并形成了一整套以跪坐坐姿为基础的礼仪制度。汉代玉人以平片状居多,圆雕者甚为罕见,而圆雕者中以立姿、舞蹈等为大宗,跪姿者少见,更显此玉跪人珍罕难得。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54 汉 玉方钮覆斗印

尺寸:宽2cm

估价:60,000~80,000 港元

成交价: 247,800 港元

描述:

印取材青白玉,玉质细腻晶莹,呈色淡绿如新潭之水,清澈悦目,表面微带钙化灰皮。整体作覆斗式印,因其形如倒置的量斗而得名。玉印表面光素而棱角分明,线条有力,顶部呈方台钮而横穿打孔。整体造型古朴,打磨细致,石理精坚,视觉效果协调,端庄而平稳,为汉代私印佳作。汉代私印可分姓名印、吉语印、肖形印三类,其中姓名印所用纽式均为覆斗纽,纽式则主要有三类:鼻纽、龟纽和兽纽,有的鼻纽两端立于印背中央,呈覆瓦状,后人称瓦纽,有的印纽两端铸于印背边缘,呈桥状,后人称桥纽。兽纽则流行虎纽、辟邪纽等。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印文:「口孚」

Lot 856 汉 辟邪钮玉印

尺寸:宽1.9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94,400 港元

描述:

印白玉琢就,致密莹泽,温和秀润。方形底座,钮作辟邪,辟邪高浮雕,昂首直立,头面似狮,四肢粗壮健硕,短尾上翘,通体光素,巧用沁色,栩栩如生。

印文满格,位置匀称,字形方圆相兼,古朴流畅,笔道不深而精神十足。辟邪,为汉代时流行之传说中神兽造型,形象多狮首虎身,有角。一说似狮而带双翼,《急就篇》曰:「射鬾、辟邪,除群凶」,说明汉人眼中辟邪能驱邪秽,祓除不祥,视为瑞兽。辟邪为印纽始见于战国,流行于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的私印中。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印文:「赵卿印」

Lot 859 汉 玉蒲纹环

尺寸:直径7.6cm

估价:30,000~50,000 港元

成交价: 76,700 港元

描述:

玉质青白色,光气摄人,局部有浅褐及黄色沁斑,过渡自然,局部略有白化。器扁平圆环状,内外缘饰弦纹,两面满饰蒲纹,排列整齐,蒲纹之间的连线清晰可辨。工艺精细,造型新颖,刀工锋利挺拔,朴拙高古,无论是纹饰、玉质、技法都具有典型的汉代特征。玉环是在中国历史上长时间流行的玉礼器造型,环的特点是孔径与边宽相等。因「环」与「还」同音,古人可能还把它作为一种信物。其种类繁多,有丝束环、云纹环、谷纹环、三龙外蟠环、重环及玛瑙环等。本品玉质细腻,颜色温润,做工精致,为汉代贵族之配饰。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63 宋 玉沁色双马

尺寸:宽5.4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76,700 港元

描述:

把件通身满沁,沁色枣红。器扁平,描绘两马伏卧交颈,相互倚枕,耳鬓厮磨作亲切状,双马身形大小无差,马五官施以浅浮雕,耳部打洼,面上勾勒出辔头及革带,背上鬃毛及尾用线刻,鬃尾皆梳理整齐,蹄部描绘亦完整,身躯健硕丰腴,前蹄扬起,描绘精细传神。整体磨制较为圆润,雕刻线条流畅,纹样对称和谐,取材生活,观察细微,马的头部比例及关节处理上,具有宋代动物圆雕的形态特征。根据学者屈志仁(James Watt)指出,两马作相斗或噬咬状常见于宋代绘画及工艺,后代雕马作品则多作嬉戏依偎状。把件经过历代玩家的盘玩,皮壳已变化得十分厚重滋润而富有油脂感,远观似不施雕饰,但近观马背脊处的鬃毛等细节特征都有表现。双马相互依偎,整体气氛温馨祥和,契合了宋代肖生玉写实但极富意境的表现境界。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66 元 青白玉高浮雕盘螭璧

尺寸:宽7.4cm

估价:40,000~60,000 港元

成交价: 118,000 港元

描述:

青白玉质,璧呈椭方形,中间有同心孔。正面高浮雕大小两条螭龙,大螭龙首呈梯形,凸额无角,横眉卷耳,身披多朵卷云祥纹,拧颈咬住对方长尾,身躯蜿蜒,以细阴线刻画背部肌理,双尾修长,分叉卷曲,往远处卷曲伸展。小螭身躯玲珑,龙首三角形,五官聚拢,鬃毛后扬,四肢亦趴地有力。两螭龙皆作盘旋回首,面部刻画细致,身形流畅遒劲,线条流转有力,剔地平整俐落。龙首相对,含「苍龙教子」之吉意,包浆醇厚,朴拙古雅,治玉技艺精湛,雕工收放自如,为典型的元代玉璧。观其形制,这件玉璧很可能是当时的璧形绦环,清代常将此类元代玉璧以精工镶嵌于硬木插屏,置于文房,足见弥足珍贵。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Lot 868 清早期 白玉龙钩

尺寸:长10.2cm

估价:80,000~120,000 港元

成交价: 224,200 港元

描述:

白玉,包浆温润凝厚。带钩背有圆钮,以龙头为带首,龙双目圆凸,以细阴线勾出回文作眉,鼻吻处宽平,犄角盘曲向后,斜刀以示纹路。龙首刻画具有清早期龙纹造型特征,线条规则周正。钩身主体去地阳文琢灵芝纹,灵芝皆作如意云头,两两一组,由小及大,井然有序。如意间穿绳纹,其间填刻绞丝纹理细密清晰,线条丝丝不乱。此器玉质润泽,造型规矩,纹饰为九芝献瑞,寓意万代福寿、万代如意,构思巧妙,吉庆佳美。整体施以精细的雕工,精湛卓绝,线条流畅,宛转曲折处毫无滞涩之感,用料讲究,雕工俱佳,堪为掌间珍玩。

来源:美国私人珍藏,20世纪80年代购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