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示|科教创新区来了!总面积90.92公顷

公 示 近日,太仓自然资源和规划网公布了科教创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浮桥镇总体规划。 科教创新

公 示

近日,太仓自然资源和规划网公布了科教创新区(二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浮桥镇总体规划。

科教创新区

科教创新区将紧紧围绕太仓产业发展方向,以高端人才培养、科研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为目标,全面布局各类科技研发平台、创新创业载体和产业孵化园区,着力构建教育、科研、产业孵化的融合创新格局。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东至白云渡路,至区南路,西至沈海高速公路(G15),北至江快速路,总面积90.92公顷。

规划定位

规划综合考虑区位特征,自然条件,现实发展状况因素,结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整体发展目标,确定科教创新区规划功能定位:开放共享的创智水乡、产城融合的创新引擎、长三角新兴科教智库。本次太仓市科教创新区(二期)为太仓市科教创新区重要组成部分,故沿用科教创新区的功能定位。

规划结构

科教创新区形成“三廊多组团”的整体结构。以清福泾、新洙泾、新开河为主要生态廊道,链接带动创新校区、创新园区、创新居住等多个功能组团,形成创研创智、水绿共生的整体格局。

浮桥镇

为适应新时期浮桥镇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紧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建设等重大战略,集聚高端要素,发展高端产业;呼应太仓市“现代田园城,幸福金太仓”的目标定位,统筹空间资源利用;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升级,引导产业结构优化和城镇化质量提升,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太仓港城区域健康发展,特编制《太仓市浮桥镇总体规划(2017-2030》。

规划重点

区域联动协作

立足太仓港口区位,毗邻上海,其作为将来太仓市中心城区的组成部分,在“港—产—城”融合发展上联动协作,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格局,强化区域生态共保、设施共享,推进交通一体化构建和产业联动发展。

交通引导发展作

构建高效、绿色、多元的交通体系,加强与太仓主城区的交通联系,构建内外联通的疏港交通,对接落实区域重大交通走向,对接大运量公共交通站点建设周边的功能需求,形成交通与用地一体化发展。

产业引导发展

立足资源环境实际,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强港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推进服务业提质增效,注重创新驱动,推动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培育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休闲农业,提升农业附加值,打造体现浮桥特色的产业体系。

城乡空间优化

合理利用资源,严格保护生态空间,加强港区、管理区、村庄建设空间等的统筹布局,落实镇村布局新要求,确定村庄布点,加强集中建设区域存量地区挖潜更新,优化滨水空间,形成高效集约、特色鲜明的空间组织结构。

民生服务完善

结合太仓港区相关产业发展带来大量外来就业人口的现实情况,应对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公共服务配套研究,提供差异化公共设施供给,同时通过统筹全镇域发展资源,关注管理区更新配套的切实需求,协调镇、村的发展关系,合理配置和全面提升城乡公共服务水平。

城乡特色塑造

深入挖掘浮桥镇自然与人文特色资源,强化沿长江空间界面的营造,按照现代化港口与港城的风貌打造本区域,做好域内杨林塘、七浦塘等区域河流的滨水空间营造,做好镇域内非集中建设空间的生态功能维护,形成疏密有致、收放自如、独具魅力的港城空间特色。

规划范围和期限

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包括镇域和集中建设区两个层次。镇域为浮桥镇行政辖区范围,其中陆域用地内,滨江大道以东太仓港口区域(占地34.37平方公里)属于太仓港口直管区由苏州港直接管理,本《规划》对此部分区域在总体层面做好统筹协调、对接,主要对于滨江大道以西侧125.92平方公里的陆域区域进行规划;集中建设区东至滨江大道,南至339省道及建设用地边界,西至沪浮璜公路及中小企业创业园边界,北至规划浪港路,总面积约82.77平方公里,其中26.8平方公里位于《太仓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 (2017年修改版)中“港城组团”建设用地范围内,本《规划》仅作布局优化完善,该范围之外的建设用地使用需依据本《规划》执行。

规划期限

近期:2018年——2020年

中期:2021年——2025年

远期:2026年——2030年

目标和定位

发展定位

长三角现代化港口工业新城,为临港工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基地,太仓市生态宜居新城区。

功能定位

1、沿江先进制造业基地

聚合临港、临沪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推动产业层次向中高端攀升,巩固提升电力能源、轻工造纸“两个百亿级产业“,培育发展绿色能源、功能材料、智能装备、健康诊疗、高档润滑油、清洁护理用品”六个百亿级产业”,形成具有区域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2、临港现代物贸园区

推动单一物流运输向完整供应链转型,把物流沉淀转化为贸易,增加物贸贡献度。重点打造多元物流贸易中心,形成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临港现代物贸园区。

3、滨江新兴港口城市

做精做优港城核心区域,突出郑和航海元素。提升城市品质,优化环境配套,实现产业提质增效和城市功能升级同步推进。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功能融合,打造现代、开放、精致、宜居的新兴港口城市。

发展目标

以产业转型为契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强调特色引领、综合发展,形成长江沿岸的新兴港城。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建设成为争先进位的创新城市、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生态优良的宜居城市、协调发展的现代化城市。

城乡空间规划

镇域用地现状

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应对现实发展问题,形成功能有所侧重、带状空间集聚的城乡空间,规划形成“三廊三带,一城三区”的城乡空间布局结构。

“三廊”指分别沿杨林塘、七浦塘和浪港所形成的南北三条东西向生态空间廊道。

“三带”分别指沿江港口发展带、沿江城市发展带以及生态农业发展带等三条面向区域的发展带。

“一城三区”是港区沿江城市发展带中重点开发建设区域。

“一城”指集中建设区,是原浮桥和浏家港内主要的居住、生活以及提供生产生活服务的空间

“三区”分别是指北部工业园区、南部绿色化工园区以及中小企业创业园区。

城乡空间利用规划

1、建设空间

对接国土空间全域全要素管控的要求,侧重对域内建设用地进行总量控制,规划期末,本域内城乡建设用地总量约为7353公顷,约占浮桥陆域面积的45.87%。其中包括了城乡居民点建设用地(集中建设区、管理区、村庄)和区城交通设施用地(港口、区域重要交通道路)以及区域公用设施等类别。

2、农业空间

形成相对开敞的生态农业空间。在满足基本农田总量的前提下,通过对本区域内现有基本农田的整理和置换,以保证基本农田的相对集中、总量和空间分布的相对稳定性。同时集中成规模的农业空间,结合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的产业发展,重点建设港区内的太仓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和浮桥特种水产养殖园等大型农业生态空间,为整个生态系统提供稳定的基本面,也为城市建设空间提供开散的生态隔离。

3、生态空间

构成“井”字型生态网络骨架。本区内的非建设用地是太仓市域生态空间的重要绿色生态走廊。在与太仓市域“生态绿核—生态廊道”骨架衔接基础上,与港区空间结构相契合,构建“井”字型生态网络骨架。其中东西向为结合杨林塘和七浦塘所形成的生态通道;南北向为结合长江与内陆农业园区空间所形成的生态通道。

集中建设用地布局

发展方向

浮桥集中建设区主要分为浮桥(港城)区域和浏家港片区两个部分。明确集中建设区主要发展方向为“北拓、西延、中提、南控“

浮桥(港城)区域发展方向主要体现在“北拓、西延、中提”上,强化北部工业园区的空间供给,同时加强港城中心区的功能提升和品质打造。

“浏家港”片区主要体现在“南控”上,在现有建设基础上整合南部绿色化工园区的发展,综合考虑南部农民拆迁安置区的建设,建设用地适度向南延伸。

发展规模

规划至2030年,集中建设区城镇人口25.8万人,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3486公顷,人均城镇建设用地控制在135平方米左右。

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五区,四轴、多廊”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港城综合中心,是港区综合产业服务平台、商贸服务走廊、港城综合服务中心组成的港城中心综合体。

五区:是针对浮桥(港城)片和浏家港片内部功能结构形成的五个片区,分别为浮桥(港城)片内的北部先进制造业园区、浮桥(港城)生活片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区和浏家港片的南部绿色生态化工园区、浏家港生活片区。

四轴:为集中建设区内特色各异的发展轴线,分别为龙江路综合发展轴,北环路创新发展轴,七浦塘多彩活力轴、长江大道宜居生活轴。

多廊:集中建设区东临长江生态基质,西靠太仓市域重大生态基质,外围生态资源丰富,本域内加强生态廊道的建设,依托水系和重大交通干线形成浪港、北疏港高速、七浦塘、茜泾、杨林塘、塘泾河、苏昆太高速公路、339省道、五号河等东西向廊道,将周围大生态的效应通过廊道引入到集中建设区内来。

消息来源:太仓自然资源和规划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