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次智慧服务打造养老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养老问题也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达2.5亿人,占总人口的17.9%。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或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与此同时,老龄化也催生了养老产业的高速发展。国家及地方层面纷纷出台利好政策加大对养老产业的支持力度。相关部门预计,智慧养老、信息化养老等新形式的“科技养老”服务模式将迎来新风口。

养老产业涵盖生产、经营与服务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正在逐年增长。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规模达6.57万亿元,预计2022年可达10.29万亿元。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9年中国养老产业全景图谱》中指出,广义的养老产业是指围绕生命存在提供服务的产业,是为了实现生命长期健康、幸福实现而形成的多种类产业集合。

按照全球养老研究中心(OLDAGE)提出的概念,养老产业主要指为个体提供生命保障相关产业。养老产业不能简单归类于某一产业,而是涵盖了第一、二、三产业,集合了生产、经营、服务为一体的产业聚集体系。

狭义的养老产业主要是指服务于60岁以上老人,以“养老服务”为核心,围绕其“衣”“食”“住”“行”“医”而展开的主体产业和支持产业。

其中,“衣”不是单单指老年人的服装,而是泛指老年人用品,包括老花镜、助听器、假牙、假发等日常生活用品;“食”主要指老年人食品,包括低盐、低糖、低脂类食物及保健食品、营养品等;“住”主要指养老场所,如养老地产、养老公寓、社区养老设施等;“行”主要涉及老年人出行所需的交通工具、老年人娱乐设施设备、老年人旅游服务等;“医”主要包括老年疗养、医疗护理等。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应在服务功能与类型上进一步细化、专业化、规范化,形成一个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的养老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多种服务形式,从基本的生活照料延伸到医疗康复、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爱心护理等各个方面。

近日,民政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从6个方面提出17条具体措施,以更好地满足养老服务需求。在培育养老服务消费新业态方面,支持养老服务与文化、旅游、餐饮、体育、家政、教育、养生、健康、金融、地产等行业融合发展,创新和丰富养老服务产业新模式与新业态,拓展旅居养老、文化养老、健康养老、养生养老等新型消费领域。同时,加快互联网与养老服务的深度融合,打造多层次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创造养老服务的新业态、新模式。

智能化设备成未来趋势

随着互联网技术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智能化设备的出现,给老年人生活带来便利。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引导老年用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老年用品产业新增长点和新动能,近日,工信部研究起草了《关于促进老年用品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 《意见》),提出到2025年,老年用品产业总体规模超过5万亿元,老年用品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意见》指出,要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在老年用品领域的深度应用。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康复辅助器具、健康监测产品、养老监护装置、家庭服务机器人、可穿戴服装服饰、日用家居家电等适老产品的智能水平、实用性和安全性,开展养老院、社区、医院、家庭等多种应用场景的试点,建设一批智能产品的测试评价和应用示范项目。

以智能音箱天猫精灵为例,作为中控枢纽,可以对智能开关、智能传感器、无线高清摄像头等多种电子设备控制,实现开关空调、电视等电子设备;拥有语音和高清视频功能,可以帮助子女了解父母的生活情况。

据了解,早在2017年,阿里巴巴就尝试将天猫精灵引入北京一所养老院,在安防监护、生活辅助、娱乐养老以及体验升级等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

康养品牌中海锦年北京项目院长李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科技产品在养老机构应用不是很多,养老机构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方面近年来并没有更多改观。在中高端养老机构较为常见的仅是呼叫系统、一卡通系统及评估系统。他认为:“应该增加对老年人生命体征进行检测的智能设备,一旦老年人身体健康指征发生变化,工作人员可以及时发现,这是养老机构亟待完善的。”

李想坦言,养老机构使用智能设备也会涉及到经济和法律问题。他举例说明,大多智能床垫属于健康设备,不是医疗设备。使用智能床垫一旦因老人异常离开床垫,床垫会自动报警,但这种设备成本较高,一般养老机构难以承受。“如果养老机构与家属约定每两小时护工定时巡视,出现问题可以免责。但如果使用智能床垫夜间老人出现问题,没有及时救助,这就意味着养老机构需要24小时承担责任,会面临法律风险。”

一位不愿具名的养老行业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养老机构安装智能设备在法律上是被允许的,但养老机构水平参差不齐,不是所有的养老机构都能被实时监控,在管理上有益,但管理成本高,并不意味着风险降低。

李想称,智能设备广泛使用是未来的趋势,但目前信息化设备的成熟度不足以判断老年人的身体状况,精准度还难以保证,存在一定的误判率,同时涉及老年人隐私,牵扯到经济、法律等层面问题,这些都还有待于法律法规的完善。

养老机构盈利还需时间

当前养老机构被不少人所关注,也成为社会热议话题。伴随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加紧及老龄社会的到来,当前越来越多的地产开发商涉足并转型养老产业。

据了解,万科、恒大、保利、泰禾、远洋、金地、中海等多家房地产企业进入养老产业领域,养老产业已成为房地产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及前瞻性战略布局的重点方向。

养老产业发展潜力大,需求缺口大,又得益于政策支持,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但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来看,养老产业尚未成为利润滚滚的“摇钱树”。有上市公司年报谈及养老地产时称:“虽然有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但面临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新领域经验等经营风险。”不少公司未具体披露涉足养老产业的盈亏情况,有的还处于减亏状态。

李想表示,2013年后不少地产公司开始涉足养老机构,也被业内称为养老行业元年,之后地产行业蜂拥而至。养老行业是高淘汰率、高风险的行业,养老机构每年有10%的淘汰率。而地产机构有能力给养老机构“输血”,但不能用地产挣快钱的思维做养老产业,必须摒弃这种“地产思维”。

“目前政府扶持力度已经很大了,我们相信会越来越好。”李想认为,养老机构还没到真正进入竞争的状态,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实现收支平衡至少还需五年,当前整个行业没有统一的指导性标准,除了补助外,还需要政府和公益组织对养老机构提供技术性扶持和帮助。(王小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