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关于汪曾祺的古西楼读书会,读者:他的散文,改变了我的人生

欢迎大家点进西安古西楼的文章。

提起汪曾祺,大家都道他“会生活,懂生活”。鹦鹉史航曾说:这世间可爱的老头儿很多,但可爱成汪曾祺这样的,却不常见。

汪曾祺的吃,是有讲究的。他做菜,走的不是当下流行的“性冷淡风”:食物低饱和色调,摆盘精致而整齐。

做菜,得先买菜。汪老不爱逛百货公司,而是到菜市场晃荡,看看生鸡活鸭、鲜鱼水菜、碧绿的黄瓜、通红的辣椒,热热闹闹、挨挨挤挤。汪老认为,折腾吃,得有满满的烟火气,才有生之乐趣。

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静,不是一味地孤寂,不闻世事。我很欣赏宋儒的诗:“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唯静,才能观照万物,对于人间生活充满盎然的兴致。

艰苦日子里,汪老也能苦中作乐。对生活的积累,对微小食物的留意,让他的文字经过岁月的沉淀依然充满温度!

2019年8月2日晚,纸间芳华读书会在古西楼书屋举办:7月共读分享会《万事有心,人间有味》: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世间的妙趣与美好。而领读人则是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王晓飞老师,王老师丰富的文字编辑经验,让现场书友深入到了汪曾祺的世界。

领读人王晓飞老师眼中的汪曾祺

王晓飞老师从汪曾祺先生的生平经历、名家笔下的汪曾祺、汪老对他人品评的看法三个角度,向我们讲述汪老先生平凡琐事中的浪漫童趣。

在书中,69岁的汪曾祺曾自报家门,谈对自己影响极大的童年生活、乡土见闻;聊在他心中十分有才华,且待人平等、友爱的父亲,我们方才知晓他经历过苦难与动荡,又是何以活成了这般有趣、有姿态的模样。

谈到名家笔下的汪曾祺,王老师特别提到关于黄永玉在《太阳下的风景》中的叙述:朋友中,有一位是沈从文的学生,他边教书边写文章,文章又那么好,使我着迷到了极点。人也像他的文章那么洒脱,简直浑身的巧思。

王老师讲到汪曾祺认为,散文应当适当克制情感,否则就会像老年人写情书一样。而汪曾祺的文字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特点,是因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五四时期小品文等的影响 。汪老先生的文字总有一种烟火气,我们要从各方面认识他的作品。用汪老自己的话说,他笔下那些好玩的生活、乐观的童心,是“ 经历过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春夏秋冬,从云层回到地面”的轻松、有趣。

在王晓飞老师看来,汪曾祺的小说作品整体感觉有一种和谐的氛围,他的散文则多是一些游记、或是回忆旧友(汪老在西南联大期间发生的事),以及他对江南饮食的描写(受战乱和自身特质的影响)部分有着“小说化的散文”的特点。

人人都道写作要有结构、有节奏,要精心地刻画和谋篇布局,但汪曾祺偏说要“随意”,但这种随意,是有生活阅历和积淀,有过大量阅读、学习和思考之后的随意,是“苦心经营的随意”。

现场书友分享他们眼中的汪曾祺,以及从汪老的生活态度去思考自己当下的人生

一、书友分享到,在书的149页有一段写汪老先生关于写作的态度,对他在写作创作方面非常有启发。同时本书对他吸引力最大的是关于美食的描写,让他有一种灵魂深处的饥饿感。他感受到汪曾祺从对食物的描述中道出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汪老那一颗能发现乐趣的童心,虽说现在“有趣”一词被用的太多,但在他心里,只有汪曾祺才配得上“有趣”这一说。

二、这位书友分享到,关于书中描写“吃蒌蒿”这一细节,由于他自己也是在南京上大学,这一段文字描写刚好与他自身经历相对应,让他回忆起上大学时的感觉。如果是真正经历过,再看汪老先生的文字会很有味道,书中很多描写都让他回想到南京的同学,在文字里重温南京人的慢,以及他们对生活细节有心、有味的品磨。

三、还有书友对书中很多细节进行了生动的分享,比如书中所述洗脸时的精神分裂这一细节,引申到自己生活中的体验;比如《多年父子成兄弟》一文中,关于孩子的教育很有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先把自己管好,自己把一件事情做好了,孩子自然可以感受到,也就自然而然的受教了。书友说通过读他的散文,感受到了汪老先生内心的平淡,是源于内心的诚实,对自我的诚实,我内心有自己要做的事,外界的干扰于我来说并无大碍,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也影响了我的人生。

四、有些书友分享了她读到标题时脑中出现的画面:一位老人提着一个菜篮子,在菜市场买菜,脸上是悠然自得的神情;第二个画面是:自己光着脚丫走在黄土荒坡,哼着陕北民歌……她认为生活其实活得是一种精神状态,关于梦想和贪欲,现在有太多的人把梦想变成了贪欲,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平淡的美好,才能活得纯粹恣意。

五、还有一些喜爱朗诵的书友向我们朗诵了一段书中关于秋葵的描写,她的体会是“人类是有希望的 中国是会好起来的”,我们从书中窥探人生,要有变色龙精神。生活有时高到让我们仰望,有时又低到就在我们脚下,而我们就像秋葵一样,不管在哪里都可以生存。同时她分享到自己是做盲人服务工作的,虽然她们的道路阻且长,但仍然会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让人肃然起敬。

六、最后有位书友分享到,每本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都是一份礼物,本书中充满厚重的生命力,让她不禁联想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句古诗。就像之前书友分享的“有趣”,“趣”最早在甲骨文中是由“走”和“取”组成的,是指在战场上用耳朵计算功绩,到现在才慢慢演变为兴味,使人感到愉快的意思,我们应该时常计算一下,我们行走的每一天都收获了什么。

关于书名,第一眼看到就很有感受,生命中很重要的是那些,我们不会时时刻刻在意却又必不可少的东西,比如我们不能时常感受到我们的呼吸、我们的心跳,但这些却是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东西。

再说汪老先生文字里那种真实的传神,不掺杂自己的评判,其实是很难的真正做到的,比如一个人分享感受,你说他讲的真好,这其实也是一种评判,而在汪先生的文字里,可以很真切的感受到不夹评判的真实。

生活中我们往往很难欣赏简单的东西,我们品茶会品出或苦或涩的味道,但我们却品不出一杯白开水的味道,同理我们生活中最贵重的东西,其实就是这些并不显眼的平常,我们应该对生活有更加细致的观察,一直保有一颗童心。

古西楼"每月共读一本书"10月推荐的是:《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活在珍贵的人间。10月底一起相遇在古西楼文化众创空间,地址:西安市莲湖区吉祥凤凰大厦3楼。

关注西安古西楼,跟随领读人,带你深入赏读更多书籍!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