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学者3346枚“西汉竹简”,揭开秦始皇传位之谜,推翻《史记》

关于秦始皇传位胡亥,自司马迁《史记》问世后的一千多年以来,人们一直沿袭太史公的说法——李斯、赵高等篡改诏书立胡亥为秦二世基本是盖棺定论。

但是2009年北京大学获得了一批西汉简书,3346枚竹简中记载了很多先秦事迹。其中一批名曰《赵正书》的古文献却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记载了胡亥继位是秦始皇听从李斯等大臣建言后,明确认可立胡亥为即位人的。并非李斯、赵高篡改遗照,也为李斯等人得以昭雪。

据学者考证,《赵正书》的成书年代很有可能早于《史记》,其记载的真实性高于司马迁《史记》。其内容讲的是自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回程途中病亡,秦二世继位后诛杀诸公子大臣,直至秦亡国的历史过程。其中很大篇幅记录了秦始皇临终前与李斯的对话:

丞相臣斯、御史臣去疾昧死頓首言曰:“今道遠而詔期羣臣,恐大臣之有謀,請立子胡亥為代後。”王曰:“可。”王死,胡亥立,即殺其兄夫(扶)胥(蘇)、中尉恬、大赦罪人,而免隸臣高以為郎中令。

也就是说,秦始皇命不久矣,在李斯和冯去疾冒死进谏下,想立胡亥为帝,李斯说道因为公子扶苏和蒙恬正在外征战,如果立扶苏为帝,那么路途遥远,恐宫中生变,就这样在李斯的建议下,胡亥继承了皇位当上了皇帝,并没有所谓的篡改遗诏,是秦始皇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赵正书》中称秦始皇为“秦王赵正”、秦二世为“秦王胡亥”,而不称皇帝。整理《赵正书》的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赵化成分析,这表示《赵正书》作者不以秦国为正统,而是将其视作七国诸侯之一:

“汉初以北平侯张苍为代表的贵族士大夫曾否认秦朝继承了正朔,并按照所谓五德终始说,认为以水德替代周朝火德者是汉而不是秦,他的主张为汉朝所用。”

这种历史观在西汉初年有一定的市场,包括原六国旧贵族后裔在内的相当一部分人秉持这种看法,因而一些修私史的民间史家会称秦始皇为秦王。赵化成由此推断《赵正书》可能出自六国贵族后裔之手,或为与张苍观念类似的文人所撰写。

如果顺着《赵正书》的观点来进行思考,其实秦始皇立胡亥为太子也许也是其内心的真实想法。如果说秦始皇当真有意让扶苏即位,秦始皇就根本不可能将扶苏远逐边疆。这样扶苏不仅无法和始皇帝的亲信近臣打好关系,更无法在咸阳朝廷和宫廷布局。

同时要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五大不在边,这是古训,秦始皇绝不可能糊涂的连这也不知道。始皇帝把扶苏发配边疆之举,应该是满满的恶意,根本不想让扶苏即位,才是历史正道。

按李开元先生的研究,扶苏是楚国女子所生,背后是楚氏外戚重新崛起的希望,另外扶苏还和秦始皇的价值观不同,始皇帝对其的忌惮和戒备就很明显和合理了。

不过,也有人认为,历史或许还有这样一个剧本:胡亥知道自己的父亲,命不久矣,便串通好了李斯等人,对秦始皇强行逼宫,秦始皇无奈之下还是不得不答应。等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过去很多年了,司马迁在参考《赵正书》的时候对其记载不可信,同时结合当时社会上主流传播,将情节演变成了篡改遗诏,也未可知。

读者们,关于“秦始皇的传位之谜”,大家有何见解呢?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