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和田玉飞天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李白笔下的飞天,优美、浪漫、奇幻,令人顿生向往,遥思遐想。

一提到飞天,往往就会想到唐代神形潇洒、衣袂飘飘的飞天形象。飞天,意为飞舞的仙人。只要看到优美的飞天,人们就会想到敦煌莫高窟艺术。

492个洞窟,几乎每一个都画有飞天。不长翅膀、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凭借飘逸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具有中国文化特色。

追溯飞天的起源,是出自于印度的古老神话,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那时它们男女不分,合为一体,均称为飞天。

在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下,飞天的形象成为唐朝玉雕艺术中盛行的题材之一,也一直流行至今。

在唐代玉雕飞天是盛行于上流社会的一种纹饰,用于佛龛或随身佩戴,属于唐代佛教玉器中重要的一种,具有非常神秘的宗教内涵,既可促进佛教广泛传播,也可满足于人们对超越尘世向往理想境界之追求。

此时的玉飞天,基本形象是菩萨装,女性体型,而且是已经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头顶均髻发无冠,脸面圆胖,面目慈祥,裸上身,跣足,少女形,呈翩翩起舞于天际状。皆身披云带,着长至足跟的束腰裙,下托或周缘有朵云,多戴手镯,有的持莲花,有的手托珠宝。

到了宋代,玉飞天具有了更加大众化的普遍意义——承载民间世俗的信仰,寄托着人们美好愿望,具有明显世俗化特征,而这时的它成了千千万万的达官贵人、市民百姓所喜爱的玉雕作品。

现如今的玉雕飞天,更注重工艺性和雕塑性,讲究绘画性与书法性,突出作品的神韵,风格细腻而灵秀。

雕刻手法也多种多样,圆雕、透雕都有,线条干净利落,让玉飞天形体更加清晰,衣带飘然,使玉飞天看起来更具有立体感。

凿空西域汉武皇,佛法东传鼎盛唐。反弹琵琶瑶池宴,金城一出大敦煌。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