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赵匡胤的接班人,他是如何南征北战统一全国的?

大宋是赵匡胤被黄袍加身后一手建立的,在他精心治理之下大宋开创了一番盛世,但是赵匡胤却离奇离世,被世人称为“斧声烛影”,如今他弟弟赵光义是如何得到皇位,已经无从考究了,但是宋朝在太宗的治理下也是井然有序的发展着。太宗在接手大宋的时候,是处在北边吴越未定,北汉未平,而边境线上辽国对宋朝又一直虎视眈眈。在朝廷内部,文臣比武将的地位越来越高,赵匡胤率领的军队的力量正被一点点的蚕食掉。

赵光义知道自己要承担的是整个国家的责任,赵匡胤东征西讨为他打下了南方的大片土地。国内的政治和经济也都比前代有了质的飞跃,而他要做的就是完成太祖的遗愿让全国统一。当时没有统一的地区有南方的吴越、北方的北汉和辽国管辖的燕云十六州。吴越在南唐被灭后已经是孤立无援,根本不足为惧,而北汉也是强弩之末,如果没有辽国做后台,北汉的国君估计早成阶下囚了。而这唯一不好对付的就是契丹人,他们英勇好战,想在他们手里收复燕云十六州是十分难的。

在这种情况下,赵光义还是按照太祖制定的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先拿吴越再考虑北边。登基三年后,他开始对吴越施压,而北汉的国君知道无法和宋朝抗衡,这一天他也早有预料,他不希望因为战争引起的生灵涂炭,权衡之下,他选择了投降,把吴越近百个县城和六十万百姓全部拱手让给了赵光义,北汉换来一个淮海国王的职位,赵光义延续了赵匡胤的以仁治理天下的方式,把北汉国君的儿子和孙子都加官进爵。

赵光义兵不血刃的收复了吴越,南方已经彻底平定。赵太宗要把统一的矛头指向北方大地了。当年赵匡胤三次征讨都没把北汉拿下。而当时的大将曹彬告诉宋太宗,当年赵匡胤征讨北汉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营地安札地方是甘草地,而当时很多士兵都是南方人,到了北方后水土不服,才导致的前两次无功而返,而第三次征讨北汉,从宋太祖到手下所有将领和士兵,都是抱着势在必得的决心,只是当时兵临太原城下,赵匡胤却突然离世,导致第三次北伐只能放弃。

赵光义听了曹彬的话后,对北伐北汉的决心再无动摇。赵光义吸收了赵匡胤三次征讨北汉不成的经验,看出了北汉虽小,只是后台辽国老是插手北伐,于是他们定制了围城打援的作战方针,目的是先击退辽军,然后再静心攻打太原。制定好作战方针后宋太宗带领五路兵马向北汉进发。赵光义让两路军镇守东、北两个方向,以此来阻挡辽国的支援。而另外东、西两路在围绕着太原城的周边,攻打各州县,以此来分割北汉的军队,起到孤立太原的作用!

而太宗自己则亲率一路直逼太原城,而北汉国主赶忙向辽国求助。辽景宗耶律贤清楚,如果辽国不出兵,北汉就会变成大宋的疆域,这样他就不得不直接和宋朝分庭抗礼。如果早些年,辽国压根就不把一盘散沙的中原政权放在眼里,可如今大宋崛起,中原的政治和经济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平定了江南的大宋王朝如今拥有了南方的富足土地,还有那些隶属于割据政权的军事力量,这些都能和辽国抗衡。于是耶律贤接到求助后,丝毫不敢耽搁,派兵分两路南下支援北汉去了。

辽东路军赶到石岭关,而宋军郭进带领大军已经在此守候多时了,这一打援战斩杀辽国五员大将,歼灭近万辽军,同时辽军北路援军也遇到了大宋的埋伏,大败于此。气势汹汹的辽军全线败退,只剩下刘继元苟延残喘。辽军惨败后宋军乘势进攻北汉。仅仅一个月的时间,大宋的四路进军就把太原周边清理干净,只剩一个太原孤城,求援不成的刘继元誓死一搏。他派兵趁夜偷袭大宋军营,却落得一个惨败的结局。

由于宋太宗的御驾亲征让三军士气大振,公元的979年的五月初一,站在太原城下的宋太宗一声令下,集结在太原城下的五路大军一起向太原发动进攻,孤立无援的太原城,外无增援内无强兵的情况下,被宋朝大军仅用了一天的时间就攻破了太原城。到了五月初六,刘继元被迫向宋朝投降,北汉政权灭亡。小编认为,统一了北汉,宋太宗就相当于统一了除燕云十六州外的所有地方,当年盛唐时期的版图,也正在大宋王朝的努力下慢慢恢复。此时的宋太宗也想做一代青史留名的帝王,他在暗暗发誓要趁着士气拿下燕云十六州。为自己的征战业绩划上圆满的句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