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间做志愿者 有困难找志愿者

声明:"房县融媒"原创微信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投稿邮箱:fxntvnews@163.com 编辑部

声明:"房县融媒"原创微信欢迎分享,严禁转载!

投稿邮箱:fxntvnews@163.com

编辑部电话:0719-3221906

如何让新时代文明实践既不“空对空”,又不是“一阵风”?房县的答题是让志愿者挑大梁,把志愿组织打造成党的宣传队、服务队、实践队。激发守望互助的善良道德意愿,推动“群众工作群众做”的志愿服务形式,撬动各方力量,全覆盖推进县乡村三级志愿队建设, 建成总队1支、支队51支、大队316支,注册志愿者7.28万人。 推动志愿组织从随机松散的“游击战”,上升为制度化、常态化的“正规军”;从简单的学雷锋做好事,上升为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政治组织,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全覆盖组建志愿服务队

各级各部门开展“人力资源”大普查,力图发掘个人专长,把每一个有梦想、有情怀的人动员起来,加入文明实践队,一展所长、为民服务、为党工作。

三级书记挂帅,带动和引领社会化的志愿服务组织蓬勃发展。采取 “20+N”模式 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总队,总队长、副总队长(兼秘书长)由县委书记、宣传部长担任,组建20个专业化服务队、71个单位服务队,将大爱义工、春雨义工、向阳花义工等4家公益组织改造升级为志愿孵化基地,推动总队实体化、专业化运行。

乡镇围绕百姓需求,统筹乡镇直单位工作力量, 采取“7+N”模式 组建志愿服务支队,全覆盖组建综合、三农、治安、教育、卫生、文化、乡贤等140余个分队,在此基础上组建若干个性化分队,推动乡镇支队实体化专业化运行。

村(社区)对接群众需求,统筹辖区可用资源, 采取“6+N”模式 组建志愿服务大队,由党员干部和乡贤牵头,全覆盖组建政策理论宣讲队、矛盾调解队、四好创建队、乡风文明队、扶贫帮困队、文化文艺队300余个,推动村(社区)大队专业化实体运行。

目前,在广大农村 采取“党员干部志愿者+社会义工+农民志愿者”的模式 ,构建“三位一体”志愿服务队伍,让党员干部成为志愿服务的旗帜和标杆,让农民成为文明实践的主体,建起身边不走的志愿服务队,推动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党的志愿服务队。

化龙堰镇高桥村围绕群众需求,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统筹招募群众代表、电工、村医、护林员、公益性岗位、能人大户、先进模范、群团组织、乡风文明理事会、文艺队等志愿者124名,组建了红色党员、产业推介、“四好”创建、童心港湾、扶危助残以及农业科普服务队,极大缓解了乡村人少事多的困境,群众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第二通道”。

在文明实践的引领下,志愿组织就象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像磁石一样把一大批心向党、有情怀、有能力的能人志士团结在党的周围,吸纳进社会组织。

全要素激活志愿服务军

大力实施筑巢行动、育苗行动、星火行动、赛马行动、榜样行动、聚力行动,激发内生动力,推动志愿服务乡土化。 多举措激发群众善良的道德意愿,唤起人们互信、互帮、互助热情,全面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全媒体、全方位开设专题专栏, 传播志愿精神,厚植“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化氛围。 出台《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激励嘉许办法》, 推出县级激励回馈+乡村积分兑换的双重激励回馈机制,对志愿者招募注册、管理培训、激励保障、社会回馈、组织建设以及记录管理等进行再梳理,为志愿服务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推动志愿服务蓬勃兴起,把越来越多的群众吸引到志愿服务组织中来,凝聚在党的周围。

目前,县级层面组建了志愿服务学院、志愿者之家、志愿者工作站,明确了志愿服务孵化基地10个,举办“金种子”培训班6期; 乡镇层面,普遍成立志愿服务学校和志愿者之家,授予队旗队服,开展入队培训,举办成立仪式,确保每一名志愿者加入都有庄重感、荣誉感、仪式感。 从公安民警到党员干部,从教师到文艺工作者,从医务人员到律师,从城市到乡村,从机关到企业……房陵大地处处涌动着志愿服务的盛景。

党员干部用“八小时外”的时间到帮扶村开展志愿服务,不仅有效发挥他们的特长,而且用行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了一抹亮丽的嫣红,让千里房县更温暖。

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成为时尚, 全县志愿服务队发展壮大到400多支7万多人,农民志愿者实现了从0到4万人的突破,全县志愿者激增10倍以上。

文明实践激发了守望互助的道德情怀和内生动力,乡贤“五老”、能工巧匠、返乡民工、创业能人、网格员……在边远山乡,志愿者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洗衣、包饺子、理发,为他们送去党的关心和温暖; 在村社一线,志愿者扶危济困、扶弱助残,为困难群众点亮希望明灯; “星期五文明扫除行动”推动“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涌动全城。

2.6万人的军店街社区是一个软弱涣散、矛盾重重的“老大难”,书记杨晓勇探索性将“房县春雨义工队”引入社区文明实践,组建微服务超市,征集微心愿、打造微平台、开展微服务、开设微课堂、开展微自治、推行微积分,把社区内的党员和群众的力量汇聚起来,并整合社会各方力量,推行连民心服务,坚持从日常点滴出发,将无微不至的关怀融入居民生活中,随着居民微心愿的不断实现,潜移默化中推动乡情更浓了、风气更正了、拼劲更足了、邻里更和了、社会更稳了,社区也摆脱后进成为红旗社区,各类参观考察团纷至沓来。

全方位聚焦百姓难

由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牵头,上接党中央交办的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使命任务,下接群众关心事、揪心事、烦心事、难心事,广泛征集群众意见,推出了法律、文体、教育、科技、陪护、健康、家政、就业、救灾、助残、救孤、理论宣讲、扶贫帮困、孝老助老、关爱儿童、心理疏导、爱心助学、义工孵化、矛盾调解、四好创建、文明创建、乡风文明等22项志愿服务“菜单”。 这些“菜单”为广大志愿队伍下菜单送志愿指方向、明任务,为广大群众反映诉求解决问题明清单、划边线,全面推动文明实践项目化、具体化、菜单化。 小小“菜单”凝聚了更多的人加入志愿军,催生了更多的志愿组织,激活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池活水。

城关镇立足社区服务实际,把志愿服务引入社区治理,将社区划分为20个网格, 推行“网格+”志愿服务模式,按照“三官五长”模式, 组建帮老、帮困、帮病、帮残、帮教、帮事、帮心“七帮”服务队近百支,推动群众讲、群众听,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推动群众演、群众看,让群众在欢声笑语中受教育,推动群众事、群众帮,帮一个人暖一片心,小主题切入,为群众解决大难题。

文旅局组建200多个文艺志愿服务队,推出说唱、花棍、排球、太极拳、乒乓球、三名半、广场舞、健身操等8大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服务项目,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好地凝聚群众、引导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

由乡村义工承办的“四好”乡村创建项目,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从清扫道路、清洁家园,到习惯纠正、移风易俗,群众积极响应、主动参与,人心变善了,民风变纯了,家乡变美了。

成立于2012年的老牌志愿服务组织——房县大爱义工联合会第一时间加盟文明实践,组建关爱空巢老人、关爱留守儿童、关爱病残弱孕等“三关爱”服务队 3支 200余人 ,积极对接全国知名公益组织、公益基金会和慈善总会,募集捐款物资 100余万元 ,推出留守儿童温暖包、女童保护、儿童平安、公益小天使、慈善医疗众筹、“童享阳光”困境儿童助养、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发展等 10大项目 ,开展文明实践活动 120余场次 ,投入义工 3818人次 ,服务时长 15272小时 ,温暖群体 4000余人 ,群众称他们是上为党委政府分忧愁、下为广大群众解难题的“第二民政局”。

志愿者挑大梁,文明实践激起志愿服务千层浪。 志愿服务加盟文明实践,让文明实践越做越实; 文明实践引领志愿服务,激起志愿服务蓬勃发展的洪流。

山水森林城,宜居新房县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