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古籍“活”起来 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及数据库平台建设培训班开班

云南网讯(记者 毕芃)10月16日,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及数据库平台建设培训班在昆明开班。来自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重庆市等省(区、市)图书馆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云南省部分州市民宗委(局)、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等相关单位负责人近100人参加培训。

开班仪式 记者 毕芃 摄

此次培训由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主办,北京美斯齐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承办,旨在进一步加强云南少数民族古籍抢救保护,鼓励和支持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收藏单位借助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扩大少数民族古籍数字资源开发,促进资源共享。

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李正洪在开班仪式上说,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是一项任重道远但社会意义重大的工作,希望全省少数民族古籍战线上的工作者们协同协作、形成合力,加强交流、拓展思路,深入挖掘少数民族古籍中的“爱国、团结、进步”思想,借助科学技术生产力,让少数民族古籍“活”起来,走出新时代创新发展之路,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回应时代的需求、人民的期盼、党的指示和精神,进一步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各族人民共有的精神家园。

专家讲座 记者 毕芃 摄

据了解,培训将持续两天,包括专家讲座、专题讲座、专题交流3部分。其中,专家讲座部分,中国民族学学会副会长杨福泉、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古籍办主任韦如柱、西南大学讲师杨亦花分别围绕“云南民族文化、文化产业和民族地区旅游的融合”“纳西东巴文文献调查的一些经验”“广西少数民族古籍工作的回顾和展望”“小故事 大道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弄懂的三个问题”等4个课题展开授课;专题讲座则围绕“新时期抢救保护传承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的重要工作与任务”“少数民族古籍数字化专题培训”等专题展开。

据了解,35年来,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征集抢救保护工作已取得一系列成就。全省少数民族古籍工作机构体系逐步完善,少数民族古籍整理研究合作机制不断加强;少数民族古籍人才培养、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稳步推进;一大批版本珍贵、濒临消亡的少数民族古籍得到有效抢救保护,目前云南已有61部少数民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少数民族文字文献古籍翻译出版工作成绩显著,先后翻译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等精品力作;影印出版大量少数民族古籍珍本善本,云南少数民族文化精品项目——《云南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100卷编纂出版工程已编辑出版80卷;承担组织实施的国家级重点文化项目《中国少数民族古籍总目提要》云南各民族卷的编纂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目前已全部编纂完成,将于近期由民族出版社出版发行;少数民族古籍规范化、制度化、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不断加快,民族古籍宣传渠道不断拓展,近年来,先后在昆明市和丽江市分别举办了“民族遗珍 书香中国——中国少数民族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全国巡展,社会公众对少数民族古籍的了解程度和保护意识日益增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