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论剑 | 新能源车市:抱着铁球称重还能坚持多久?

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席卷了整个新能源车市场。 与整个乘用车市场持续小阴跌相比,从

突如其来的寒流,席卷了北方大部分地区,也席卷了整个新能源车市场。

与整个乘用车市场持续小阴跌相比,从7月开始,新能源车市场的下滑是猛烈的、快速的:7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为6.88万辆,同比下滑3%,环比下降48%;8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8.5万辆,环比增长6.4%,同比下滑15.8%。

刚刚出炉的9月数据显示,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第三个月出现下滑,且下滑的幅度正在不断扩大。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8.9万辆和8.0万辆,同比分别下滑29.9%和34.2%。前9月,新能源汽车销售87.2万辆,同比增长20.8%。

这个数据,不管是离年初制定的160万辆、还是调整后的150万辆年销量目标都相去甚远。如果没有其他政策利好,保守估计全年达不到120万辆。

昨天,“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再次语出惊人:“将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电动汽车数据拆出来,再将卖给的士、出行等的大客户数据拆出来,最后将实际销售价格12万以下主要给出行金融解决方案的拆出来, 剩下的卖给真实消费者数据大概只有十几万辆(实际上同比2018年还增长了200%以上,去年有质量的基数更低),和Tesla在美国前三季度销量就14万左右相差无几。我们经常说要做大做强,但是就和净重和毛重一样,称体重冲排名,越到后面会越多问题。”

我相信何小鹏的数据。作为电动车企创始人,他应该比任何人都希望这个市场尽快成熟起来,然而,“抱着铁球称重”的做法确实不利于这个行业的长远发展。

在过去长达几年的时间里,中国新能源车市场中政策的助推下,成为全球新能源车发展最快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催生了大量的新能源车企。仅头部造车新势力就有十余家,再加上不断推出新能源车型的传统车企,可以说,目前市面上销售的新能源车型多达上百款,而年销量也仅为百万辆,即便算上所有的政府采购和大客户,单车年均销量仅为一万辆,投入产出比非常低。

对于新能源车市场未来几年的发展前景,我也跟不少车企老总做了交流,基本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 政策因素的影响是暂时的,无论是补贴还是去补贴,市场有既定的规律,不用太悲观;还有一种观点认为, 目前新能源车市场主要是政策主导,而并非消费者的内生需求,因此,短期内很难好转。

而且,持后一种观点的占大多数。其中的理由还包括:补贴退坡前过度透支需求,而且燃油车指标在限购城市有放开的趋势,新能源车型目前的性价比不高等。

当然,从长远来看,随着电池技术的成熟以及成本的下降,如果还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作用,应该还会稳步增长。

新能源车市场未热先沸,这不符合正常的规律。

但很多企业已经骑虎难下。特别是今年来已经在资金上备感压力的造车新势力。一方面,造车是个无底洞,需要持续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持续紧缩,融资的难度大大超过往年。

其中,作为造车新势力的龙头企业,蔚来9月依然以1972辆的上险数,位列新创车企的首位,然而,巨额的资金亏损,还是让资本市场持保留态度。9月下旬财报公布以来,蔚来股价持续走低。截至10月15日,蔚来每股报收1.55美元,市值大幅缩水。

其他新创车企,更是在月销千辆这条“红线”上苦苦挣扎。

融资与销量,就像两个噩梦一样,如影相随。我有时在想,如果可以重新选择的话,恐怕很多新势力会像戴森一样,选择从一开始就放弃吧。只是,现在该投的钱已经投进去了,团队也已经组建起来了,还有方方面面的配套和投资人等。

退,难; 不退,难上加难。

未来会怎么样?电池技术何时突破,成本能降低到什么程度,充电等配套设施是否完善等,都决定着电动车能否更快地被消费者所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洗牌已经在所难免。

一个比较显而易见的影响是,原定于今年10月底举办的上海新能源汽车自动化技术展,因部分车企计划有变,已经延期到明年8月。据悉,延期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车企的补贴弱化,导致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参展意愿减弱。

更让人担心的是,相关主管部门对于新能源发展方向态度的转变。“当下新能源市场纯电动车销量占据绝对的主力,未来国家也会积极推动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化。”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年内在多个场合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处于由导入期向成长期过渡的关键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重点,要向氢燃料电池拓展。

这对于多数新能源车企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骑虎难下,真是太难了!

精彩回顾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