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叛亦或是和解——藏在摇滚乐里的思考

今天这篇文章,本来源于一些人的英年早逝——但是,随后我想到,撒手人寰,于看客的生命来说,不过是一场小小的波澜,而更多的人,则挣扎于生的苦痛中,挣扎于真实或者虚假的自我。死亡是这场博弈最惨烈的结局,却不是正确的答案。

这是一篇散漫但是严肃的文章,我无意于解答什么问题——因为我自己也没有答案。但是这应该是一篇值得你也想想的文章。关于自我,关于生命,关于摇滚乐以及更多的其它。

Choose life.选择生活。

Choose a job.选择一份活儿。

Choose a career.选择一项事业。

Choose a family, Choose a fucking big television,选择一个家庭,选择一个巨他妈大的电视机,

Choose washing machines, cars, compact disc players,and electrical tin openers.选择洗衣机、汽车、镭射音响,还有电动开罐器。

Choose good health, low cholesterol and dental insurance.选择小心保养自己的身体、低胆固醇和牙科保险。

Choose fixed-interest mortgage repayments.选择固定利率的抵押贷款。

Choose a starter home.选择政府提供的低价而体面的住宅。

Choose your friends.选择你的朋友。

Choose leisure wear and matching luggage.选择休闲装和配套的旅行包。

Choose a three piece suite on hire purchase in a range of fucking fabrics.选择用分期付款买回同系列的他妈什么织物做的三套件西装。

Choose DIY and wondering who you are on a Sunday morning.选择自己动手做,然后在某个星期天的早晨问自己我这是在哪儿呀。

Choose sitting on that couch watching mind-numbing spirit-crushing game shows, stuffing fu*king junk food into your mouth.选择坐在那张睡椅上看让脑子发木脑浆被挤成稀屎状的体育节目,一边往自己嘴里塞他妈的垃圾食物。

Choose rotting away at the end of it all, pishing you last in a miserable home, nothing more than an embarrassment to the selfish, fucked-up brats you have spawned to replace yourself.选择在这一切的末尾烂掉,最后在一个破破烂烂的家里遭儿女唾弃,当初你用精子弄出他们来代替你,现在对这些自私的、满不在乎的小子们来说,你只是一个老厌物。

Choose your future.选择你的未来。

Choose life.选择生活。

你不会陌生《猜火车》开头的这段人物独白。如果你曾经反叛过的话,就会知道藏在这段话里的困惑与不屑。而总是会被斥责为垮掉的年轻人与被他们嘲笑做油腻的中年人之间则永远进行着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这种争吵没完没了的延伸,包括看得电视剧、漫画,到音乐作品,到偶像……

以摇滚乐阵营来说,老派金属党嘲笑新金肤浅没内涵,新派金属党看不惯老炮们的呆板陈腐,听Black Sabbath的看不起听Metallica的,然后他们一起看不起听As I Lay Dying的……就好像你在十几岁二十岁出头的时候无法想象自己三四十岁会过上茶杯里泡枸杞,成天陷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一样,也很难相信面前那个西装革履肚子已经挺起一大截的部门经理后背藏着纹身,曾经也是顶着莫西干的愤怒儿郎。从少年到青年再到中年,从愤怒到迷茫再到平和,有的人会管他叫背叛,也有人将其称作和解。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也曾经苦苦思索而不得其解。中年人与青年人仿佛是天生的敌人,这与他们的生长年代或背景都没有什么必然关联,你听什么歌,什么学历,什么家庭都没关系,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纪,中间就突然出现了一道深深的壁垒。青年人嘲笑中年人圆滑,冷血,没有信仰;中年人则斥责青年人冲动,愚蠢,头脑简单。一群人痛恨着自己可能会发生的未来,而另一群人则在嘲笑自己已经失去的曾经。

有时候我会觉得,摇滚乐是痛苦的产物。那些复杂多变的意向,那些怪异急促的旋律,那些隐藏在歌词里的并不愉快的故事。古人总是说穷而后工,现代人也多认为艺术来源于生活中的不平与冲突。它需要一个敏感的灵魂,去发掘那些被蒙蔽于庸碌中的特别美感。

这样想来,青年人总是拥有更多的冲动和勇气,热烈拥抱一切未知的可能性,敢于冒前人之不讳,披荆斩棘前行的同时也更容易犯错,更容易走到歧路上去。而摇滚乐,就建立在这种挣扎着的前进之中,因此,我们总能从那些年轻的音符中听到愤怒,听到反抗,听到稚嫩的思考。很多乐队的首张专辑,尽管技术青涩制作简陋,却更容易让人动容的原因,正是那其中透露出来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猛和灵动。虽然我们很难说痛苦的人生是一份礼物,但是在痛苦之余,却的确收获到了上天的补偿——那些倾泻于歌词和旋律中的愤怒,如此具有感染力与号召力。

曾经的北京树村被称为中国的摇滚乌托邦,那是上一代年轻时的勇气

而这种灵动到了人到中年的老炮那里,会更多的变成对自己作品多年以来沉淀之后的游刃有余,技术与编排愈加精妙,而相对的,则缺少了最初的敏锐与热情。这也是几乎所有老牌乐队,在成立十数年之后几乎都会收到的指责——轻则批评缺乏新意与开创精神,重则会指责你背叛了摇滚精神。而这也是无数的音乐流派所必经的发展路线——从开创的生机勃勃,到中后期的逐渐模式化,随后又成为新的流派与风格的启发——这是一条从摇滚乐诞生开始就不断兜兜转转的路,也是我们之所以那么热爱它的原因。

可那不都是我们自己吗。

曾经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痛恨一切不公正的是我们自己,而今天这个亦步亦趋,沉陷于温柔乡中的也是自己。而在此后,变得淡然,坦然接受一切变化的仍然是自己。一些我们曾经不顾一屑的东西现在却变成了重中之重,而某些尖锐的棱角,也偷偷的磨平了。我不会说这算好事还是坏事,毕竟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这究竟是对自己青年时代的背叛,亦或是与中年社会的和解,说白了与他人也没什么关系。在社会边缘生存的Mark Reton(《猜火车》主角)所寻找的自我认同感最后仍然归于社会主流对于成功人士的固有观念,归于人类对一切美好生活与感情的欲望。

时间总是会向前走的。青年人还要变成中年,中年人则一步步走向行将就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各奔前程,逐渐面目模糊。我们不再愤怒是因为无暇愤怒,变得冷漠是因为看了太多,但是内心怀念的,仍然是最热烈也最充满激情的岁月。也有一些人,可能会在某个时间突然停下了脚步,他的时间就此定格,却无法阻止别人继续走下去。在一份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故去摇滚明星名单中,不足四十五岁的艺术家们占据了名单前三十的25位(没错,虽然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在网络中是掐的最厉害的两个群体,但是对于整个人生来说其实仍旧属于青壮年)。

我不知道他们来不来得及跟自己过去的痛苦与愤怒和解,亦或是否来得及思考之后的人生,亦或许是在无法自我认同之后的放手。停驻会让他们永远停在看起来最美好的过去,却无人能解答后来时间里的一切可能性。如果John Lennon人到晚年会不会也玩起爵士?而Ciff Burton存在的Metallica又会和今天有什么不一样?

我们不得而知,但惟有一件事情我可以作出解答。摇滚乐是永远不会背叛内心的。而我热爱它。即便是走到天涯海角,即便是世事沧桑,即便是到了形容枯槁的那一天,我仍然热爱它,这是我与过去的自己的和解。

《猜火车2》不是一个完美的结局。它将中年人的困境放大了剪碎了给你看。那些惨烈污秽的犹如皮肤上的脓疮一样的麻烦,也许才是生活的真谛。而音乐在是在这堆麻烦中的为数不多的耀斑,不经意闪了你的眼睛,照耀出年轻人的样子。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