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义海古迹,访天衣禅院

寻义海古迹,访天衣禅院 1 缘 起 读许健先生《琴史新编》,有此一段话: 夷中的另一个弟子义海,在京

寻义海古迹,访天衣禅院

1

缘 起

读许健先生《琴史新编》,有此一段话:

夷中的另一个弟子义海,在京师(今河南开封)向老师学完之后,回到自己的老家继续苦练。他在越州(今浙江绍兴)法华山练琴,“积十年不下山,昼夜手不释弦,遂穷其妙”。向义海学琴的人很多,但是没有一人能及得上他;“天下从海学琴者辐辏,无有臻其奥”。他的奥妙在哪里?沈括《梦溪笔谈》中指出:“海之艺不在于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此众人所不及也。”他和师兄知白一样,妙在有自己独到的意韵。正如他自己所说:“若浮云之在太虚,因风舒卷,万态千秋,不失自然之趣。”(《琴苑要录》)义海读书能文,有着广博的文学修养。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诗》被欧阳修讥之为“听琵琶”,义海却不以为然,他结合琴声特点逐句阐释,重新肯定了韩诗。他还总结琴曲的演奏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急若繁星不乱,缓若流水不绝”(《琴苑要录》)。

读完之后对义海充满崇敬之情,义海是北宋著名琴家朱长文的得意门生慧日大师夷中的弟子。积十年不下山,这该是耐得住怎样的寂寞啊,不过,若身在那时,朝夕有佛语梵音、书声琴音相伴,又何来的寂寞呢?

如今我身在绍兴,何不前往法华山游览一番。但在地图上却搜不到绍兴境内的法华山,备感疑惑。于是,求助于古琴金老师,老师说可能在天衣寺附近。又询问了图书馆张老师,张老师的回复比较具体:“在秦望山北之右,当年有法华寺,后改名天衣寺。”

秦望山是会稽山脉之一,传说秦始皇南巡至会稽,登临此山,远望南海,并令丞相李斯刻石记功,立碑于此山。法华山,同样也是会稽山脉之一。兴趣使然之下,想了解更多法华寺(天衣寺)的信息,于是检阅古籍。

宋《嘉泰会稽志》卷九:

法华山在县西南二十五里,《旧经》云:“义熙十三年,僧昙翼诵《法华经》,感普贤应现,因置寺为天衣禅院。”山有十峰,咸平中,裴使君庄各命以名:一法华、二衣盂、三积翠、四朝阳、五云门、六倚秦、七天女、八猿啸、九起云、十月岭。山下二溪,东北流,冬夏不竭。唐李邕碑云“其峰五连,其溪双带”,盖谓此也。万齐融碑云“双乌所以示兆,今尚翔鸣”,《旧经》云“山有双乌雏,长则送出之”。(《旧经》:法华山在会稽县南四十里。后正之)

宋孔延之《会稽掇英总集》卷八:

天衣寺法华山在会稽南四十里。晋义熙十三年,僧昙翼栖此,诵《法华经》,颇有灵感(见普贤),乃置寺,因以为名。梁天鉴中,昭明太子送金缕袈裟、红银瓶、琉璃钵各一副。至会昌,寺废,大中复兴,改寺额曰天衣。山有十峰双涧,崷崪澄澈,颇快登览,古今,多有纪咏云。

据以上两段,知法华寺始建于东晋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后荒废,梁天鉴年间(公元502年-519年),昭明太子修复,改名为天衣寺。且法华山风景秀丽,有十峰双涧之说,一度成为文人隐士的聚集之所。此地盛名虽不及云门寺,却也不失为一佳处,于是我心动焉。

2

寻 访

这两日适逢运动会,与我无关,加上周末,相当于放假四天,便趁兴独自前往,寻访圣迹。

八时左右,循着导航,至翠苑新村站,坐32路公交车至鉴湖公交始发站,车不多,不到半个小时就到了。步行至马路对面,需换成359路,看了下站牌,诶,这辆公交车的班次有点不同啊,发车的间隔时间特别长,7:05,8:00,8:55,10:00,11:00,13:00(大概是这样,记不清)……看了一眼时间8:40,还有十五分钟,那就在这儿等会儿吧。没想到,公交车非常准时,8:55如期而至。上车,司机阿姨还问我“去哪里,是去马园吗?”,应该是怕我上错车,毕竟这个地儿荒无人烟,感觉基本上没有人会在这里上车,我看了眼导航,说去胡家塔村,阿姨说好的,我便坐下。

行了几站,车上人快坐满了,但是,整辆车只有我一个小伙,其他全是头发花白的爷爷奶奶,说着我听不懂的方言。而且这公交车的路线也有点奇怪,怎么感觉都是在小巷子里,转念一想,这才叫公交啊!家门口就能坐上公交车,这是真正方便人们的出行啊。

胡家塔村站下车,还得步行约3km。没走多远,就出了居住区,眼前是一条水泥小道,两旁全是大片的农田,天边山峦起伏,也不知哪一座是我此行的目的地——法华山。

前方有了分岔口,有两块路牌,上前一看,惊喜万分,顺着水泥小道向前是通往秦望山古道和马园村,沿着岔路上山是通往天衣寺,约1500米。看来目的地就要到了,笑展眉颜。

这条小道不是水泥路,是用石子泥沙铺就的,但坡度起伏不大,尚可。一路无人,只有鸟鸣和溪声相伴,“时鸣春涧中”,内心一片澄然,好久没有享受这么静谧的时刻了,独自一人的时候总会更加静下来,全身心地放松,与自然亲密接触。当然,如果是两个人,一路欢声笑语,亦是我所喜。所厌者是漫山人海,嘈杂聒噪,扰人耳目。

3

遇 险

“汪——”心绪被一声狗叫打破,我停下脚步,“汪汪汪——”这是混合着三种狗叫对我发出的强烈警告,我赶紧转身往回走,加快脚步,但不能飞跑起来,否则会更加引起它们的注意。我躲在一处草丛后面,观察这三只狗的动向,内心拔凉拔凉。

小道本来就不宽,一只狗在路正中间吃着地上不知道一摊什么东西,另外两只在路两旁的草丛里拱卫着,这分明是“此路是我开”的架势,但我身上也没有现金,难道要问微信还是支付宝?更何况钱财对于它们来说是身外之物,这分明就是不让我过去嘛。而且上山别无他路,仅此一条,我心戚然,难道我此行就要无疾而终了吗?我不甘心啊!可是,有狗,唉。

正在这时,一位叔叔开着电瓶车过来,啊!我像是看到了救星,赶紧拦下他:“你好,请问天衣寺怎么走啊?”“就在前面。”“你可不可以载我过去啊。”“我就到前面那里就好了,不去天衣寺。”“那能不能就把我载过去前面这里,就是前面有几只狗,我怕狗,它们一直朝我叫,我过不去。”“好吧。”我立马一步跨上车:“谢谢叔叔,真的非常感谢。”“一个人到天衣寺玩呀?”“对啊。”

驶过那几只狗的时候,我的心整个儿绷紧,它们不会又叫吧,我的腿没有立足之地,还垂着呢,万一它们咬我怎么办?心慌意乱。所幸,当电瓶车驶过时,狗狗们都让开了道路。

下车,再次感谢叔叔,继续前行上山。

见一大片粉色小花,煞是可爱,予以拍照。

4

寻 寺

路尽,展现在我眼前的不是什么佛门圣地、名胜古迹,竟然是一小片施工工地,有3位工人正在工作。难道天衣寺被拆了?情绪逐渐低落。

向一位工人询问道:“师傅,天衣寺在哪里啊?”结果回答说:“就在这里。”

乍一听摸不着头脑,哪儿呢?天衣寺呢?细一琢磨,这对话颇有味道,感觉像是一位被俗世困扰的人正在像某个大师请教解脱之法。

我环顾四周,也没发现什么,只是眼前一堵墙像是大坝的模样,难道我今天就要“寻天衣寺不遇”了吗?

寻天衣寺不遇

坝下问工人,

言寺在此处。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抬头,看到大坝上面有个小屋,难道那就是天衣寺?于是我问道:“天衣寺在上面吗?”“对。”“那就从这里可以上去吧。”“嗯。”

这看着有点高,坡度有点陡,我小心地爬上台阶,身子前倾,拾级而上。果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上头原来是一个小水库,视野一下子开阔起来。微风,湖面波光粼粼,泛起褶皱,青山重峦叠嶂,逶迤起伏。法华山风景秀丽,实非虚言也。

或问:每个水库不都长这样吗?非也,每个水库看似都是山山水水的简单组合,但每一座山都是不同的,山势不同,所构造之景必迥然不同。

那么问题来了,天衣寺呢?转身看到几块公示牌,“天依寺水库工程简介”、“越城区区级湖长公示牌”“天依寺水库水环境基本情况示意图”。看到示意图上标有“法华岭”三字,看来此是法华山应是不虚。复转身,看到“天依寺水库”五个字赫然出现在我面前。而之前我在下面看到的那个小屋是个配电房。眼前的种种迹象都向我表明,天衣寺已经被改造成了水库,不禁感喟沧海桑田。

突然想到之前我和工人师傅的对话。那么,“天衣寺”这一名称是不是已经从专指的寺庙演变成这一地区的泛称了?应该是吧,这种变化也属多见。

正欲返行,看到水库旁边还有一条上山的小路,疑惑此路通往何处,又仔细看了看远处,近视的我总是不喜欢带眼睛,拿起手机,打开相机,放大,我又激动兴奋起来!我看到了一个黄色的建筑物!这模样应是一座寺庙,那会不会就是天衣寺,天衣寺还在!

可是怎么过去呢?难道就是从这条小路过去?我打开导航,的确,显示我距天衣寺还有600多米,那么,那应该就是天衣寺无疑了,而前进的方向正是这条小路,于是我踏上了小路。

5

观 碑

又是上坡又是下坡,回环曲折之下,终于在路的尽头看到了天衣寺。

迫不及待地上去,看到一块石碑,上写“法华寺牌”,旁边还有一大石碑,可是未及细看,一连串的犬吠又把我的魂给吓没了。一只狼狗疯了似的向我冲来,吼叫,感觉就差点扑向我了,我直接给吓得“啊——”尖叫起来,这时寺庙里的一个师父出来制止了它:“不许叫,叫什么叫,你过来!”然后和蔼地对我说:“不要怕,今天一个人到这里来玩啊?”我被吓得说不出话,点了点头。然后师父带着狼狗出寺去了。

一波既平,一波又起。山上的菜地里,又传来几声犬吠,我吓得不敢动弹。山上又立马传来制止的声音“不许叫”,但闻其声,不见其人,这声音很浑厚,在这山上有种空谷传响的感觉,令人心安。

终于,我可以细看那石碑了,迈开脚,腿都软了。石碑右第一行刻“大唐秦望山法华寺碑并序”,第二行刻“括州刺史李邕撰并书”,尾刻“唐开元十三年二月廿八日建 刻石人东海伏灵芝”。肃然起敬,这是一块唐碑吗?流传千年,字迹竟仍然清晰可见。

百度查之,《法华寺碑》又名《秦望山法华寺碑》,是碑久佚,为李邕于唐开元廿三年(735年)十二月五十七岁时所书。传世仅何子贞藏宋拓孤本,以刀法验之,实是宋人刻本,非唐刻,且似木刻。何氏尝双钩重刻一石,其宋拓本今在上海博物馆,以前有正书局有影印本。此碑在明代就有翻刻,作开元十一年,或十三年者,皆是明人妄刻。

此碑刻“十三年”,看来也属于明人妄刻之列。但此碑仍然令人肃然起敬,且其应极高的书法价值,兹录其全文如下:

法华寺碑

李邕

昔者法王道开,掘山相现,曾是大事,职非小缘,顺喻孔多,证入弥远。故以三界为宅,五浊为火,四生为子,六度为门,一乘为大车,十方为长者:转置热恼之众,延集清凉之都,念兹在兹,广矣大矣。法华者,晋义熙十二年释昙翼法师之所建也。师初依庐山远公,后诣关中罗什,深入禅慧,尤邃佛乘,虽礼数抠衣,而名称分坐。与沙门昙学俱游会稽,觏秦望西北山,其峰五莲,其溪双带,气象灵胜,林壑虚闲。比兴耆阇,营卜兰若,羞涅槃食,纳如来衣,专积法华,永言实意。感普贤菩萨,为下俚优婆,提犭希提子于竹筐,寄释种于蓬室。师以缩屋未可,枕屐迺明,移出树闲,延入舍下。及杲日初上,相光忽临,乘六牙,卫八部,胜幡虹引,妙乐天迎,瑞相腾云,遥裔上汉。师想望太息,沈吟永怀,叶公好龙,已遇真物;罗汉测佛,未了圣心。于是苦行自身,炯戒通梦,宛如昔见,弥恨前非,象劝持经,尝难其语,夹夹听法,不易其人。矧迺摄以蜂王,吼以师子,礼谒者掎其裳袂,赞欢者合其风雷。时太守孟,以状奏闻以为寺。则知妙法者,真如之正体;莲华者,净道之假名:是故崇厥经,署于榜,入无量义,成不住因。

至若高僧慧基,邑人陈载,皆踵武扳迹,传灯袭明,或五柱范堂,或七宝规殿,立普贤座,追连弗蓝,龙王让池,雁子疏塔,迦罗卫国,连至云山,净明德宫,更开日月,固足以发慧印,启元门。入位毕臻,出家偕应,则有持证等观,永藏仝流,或慧举十征,或昭明再造,或简文瑞像,或武帝香炉:宝钤吟风,珠幡交露。僧繇墨意,画长豪之妙光;宫女功,织大身之变相。次有陈随国施,州邑吏檀,百宝盈于九隅,群经备于三藏。所以神锺警夜,保贤圣之天居;祥鸟肃宾,迓轩荩之云集。忍辱灵草,捃萋萋于小茎;伛昙异花,搴灼灼于乔干。故得人天回首,江海在声,芭蕉过雷,倏焉滋茂;葵藿随日,至矣勤诚:登山而野旷心空,浴水而垢除意净。施及先律师道岸,今弟子释俨,并身林久伐,禅刺都遣,性通七事,戒总八关,金杖五分,优劣既等;缯采四道,功德岂殊?甘露有加,香油不坠。

顷者豪州刺史前此邦别乘太原王公名弼,法海广大,慧炬融明,德立于衷,义闻于物。郅恽致主之节,有耿投竿;葛亮报国之诚,不忘草奏。夫人武氏,佩服真空,干橹正觉;及男缅、绪等,惟肖二尊,克慎三业。若行右坐,依佛依僧,去烦恼之外糠,得慈悲之内实,起普贤台一级,写《法华经》千部,广化人吏,大启津途;即普贤台,立法华社,每年二月,重会一时。且地效其灵,山呈其秀,有上座正觉寺主道解、都维那神慧僧表,道宾律师,行深慧灯,集众材为林,众器成乐,一体和合,互用住持,相与王公曰:“夫名者事之华,碑者物之表,其或表不立,则瞻失容;名不兴,则赞述无地。愿言刻石,是用齐山。”朝散大夫前侍御史今都府户曹袁公名楚客,其皎如日,其心如丹,负兼济之雄才,托演成之雅意,顾惭作者,徒使懵然。其辞曰:

会计南山,秦望北寺。高僧往还,圣迹标寄。耆阇比峰,法华取义。群公护持,历国檀施。陆宝大来,海珍总萃。幡影连珠,像光发瑞。台压龙首,殿开鸟翅。象驾菩萨,乌迎车骑。异香馝馞,神锺仿佛。松萧疏,竹涧葱翠。纲纪有条,禅律不坠。掾曹正直,别乘仁智。作为碑板,赞述名字。

7

禅 道

看罢石碑,欲入寺庙,看这周边的环境,这里的师父应该是过着清修的生活,有自己的菜地园子,似乎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拾级而上,见一茶几,头脑里似乎穿越时空,当年那写文人雅士可能也曾于此烹茶品茗,酬唱诗文。

步入正殿,见三尊佛像肃穆而立,叩拜三下。殿内有一排书架,里面放着各种经卷。见一桌案,放有毛笔、砚台等物,旁边有两本书《宋徽宗书法全集》、《瘦金体书法艺术》,想来这位师父一定写得一手好字。小心地展开一卷,瞬间被这瘦金体的书法作品征服了,这写得太好看了,尤其是对于刚刚学书法的我而言,真的太好看了。原来,这是一卷《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继续往下看,居然发现非常熟悉。

记起去年选修了人文学院俞老师的《<论文>选读》这门课,俞老师在讲到何谓自由时,曾一下子写了九种关于自由的说法,涉及古今中外,包括马克思、罗斯福、《中庸》、《道德经》、《主祷文》等,其中也提到了佛教的说法,即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中的“照见五蕴皆空”、“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

“照”是禅定的意思,“五蕴”分别指色受想行识。一切物质形式和精神现象都是“蕴”,即集合体,既然是一个集合体,那么它的组成形式会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不由自主的,于是一切皆“空”。

“无有挂碍”,不是让自己独身一人没有任何与自身之外的联系,而是指你可以坦然面对那些羁绊,但他们不再束缚你心。“无有恐怖”,不是说你就没有害怕的东西了,而是说就算是那些让你害怕的东西,也不会过多的让你的心感到烦扰杂乱。

其实也忘了俞老师当时具体是怎么解说的,我自己也总解释不清楚,如果按照文言文一样翻译过来,又变了味道,好像怎么说都不对。或许真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真正的“道”是说不出来的,能说出的都不是“道”。

8

下 山

出寺,下山,看到师父在小溪边洗东西,然后,又看到这只狼狗了!它看到我就发出“恩——”低吟的威胁声,师父马上说:“恩什么恩啊?不许叫。”我赶紧疾步走过。

回到水库,这时风力较弱,湖面比较平缓,可以清晰地看清山峦的倒影了,钟爱这种倒影的对称感。又看见隐藏在山峦中的黄色建筑了,想来义海以前应该是在这里闭关练琴吧。坐拥湖光山色,聆听佛语梵音,左琴右书相伴,积十余年不下山,可真是羡煞旁人。

若有可能,应在这四围山色中抚琴几曲,一来不负此良辰美景,二来或许琴音能够穿透时空,借琴音对话先贤。但是这一美好念想马上就被现实打碎了,有狗!心绪已乱,何如琴音?

下水库,在反行图中远远地看到有几个东西在动,不会是进来时的狗吧?拿起手机,打开相机,放大,看到了四只小羊,应该是一家子,正在吃草,忽然有一只小羊似乎发现了我,盯着我看,我们俩四目相对,看了半晌,它转过头继续吃草了。我心想,是羊不是狗,小羊看上去很乖的,不怕不怕。我小心翼翼地前行,小羊们居然让开了路,靠边挤在了一起,那我给你们拍张照。

刚一过羊群,前面的犬吠声突然此起彼伏地响了起来,狂吠不止,响遏行云。我停下了脚步,伸长脖子,用相机看了一眼,果然,就是刚进来时的那三只狗。这下怎么办,这下真的完了,这下可没有好心的路人经过了,我呆在了原地,回头看看羊,吃草吃地正欢,这前也不是,后也不是,不走也不是,我的天哪。诶!不是还有工人师傅吗!看了下时间,将近十一点了,也快吃午饭了吧,要不回去问问工人师傅他们什么时候回去,能不能带一下我过去。

于是,我再次穿过羊群,往回走。还没到工地,就听到了电瓶车的声音,两个师傅骑车电瓶车正要下山。我赶紧拦住,跟前面这个师傅说,能不能载我下去一下,这个师傅直接不理我,就径自往前开走了。见势,我直接拖住后面那个师傅的手臂,就像抓住救命稻草一样,诉说有狗拦路过不去,见师傅好像同意了的样子,就马上跨上电瓶车了。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不抓住这个师傅,我可能今天就回不去了,我就得露宿荒野了。

师傅说:“就把你带到大路上吗?”我说:“嗯嗯,师傅你去哪里啊?”“马园。”我记得359路公交车的终点站就是马园,于是便问:“师傅,那马园公交站离你那里近不近啊?”“近的。”“那能不能麻烦师傅把我带到那里啊?”“好。诶你是哪里人啊?”“喔,我是温州人,我在文理学院读大学。”“喔,文理学院啊。”

沿途的田园风光还是好看的,天空的云朵也好看,烟虽然不环保,但此时也是好看的,逃离了“虎口”,自然整个儿心情也是好看的。

到了公交站,再次感谢了师傅。看了一眼站排,最近的发车时间是11:15,看了下时间11:14,紧接着就听到身后传来“叮咚——车辆转弯,请注意安全”,啊我真是太幸运了,如果错过这一班车,就得再等上一个半小时了。

从来坐公交车,运气都很背,每次都是快到车站的时候,要坐的车正好开走了,看来积攒了这么多的霉运,终于否极泰来了。

上车,居然和来时一样,是同一个司机阿姨,跟阿姨问了声好。快到终点站了,整趟车总共就只有我一个乘客,阿姨问我:“你是不是接下来要坐32路啊?”我说:“是的。”“那我直接给你停在这里吧,你在这里等就好了。”“好的,谢谢阿姨。”下车便是32路公交车站台。返程。

——2019年10月17日周四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