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不老,可能正在发生

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率先接受一个新的观念:80岁之前就“退休”是可耻的逃避,意味着你只是给社会添

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率先接受一个新的观念:80岁之前就“退休”是可耻的逃避,意味着你只是给社会添乱的熵增。

长生

2050年,如果一切顺利,当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之时,鄙人75岁。

这个年龄,比眼下天天发推特治国乱邦的川普只大两岁。

可他现在还想再连任一届美国总统——世界上最操心的工作。

我们有什么理由提前退休呢?你看巴菲特89岁还能演讲,李嘉诚90岁才退休,杨振宁97岁还能牵手。

如果他们不是活得足够的长,也不会那么让人羡慕。

再过30年,活到90岁以上还是少数人的特权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资源筹码投入到与衰老的对抗之中。从全球来看,预期寿命增长的趋势似乎不因任何个别事件而改变,其速度并未因抗生素和疫苗普及而加快,也不因战争或疾病暴发而减少。

全球预期寿命历史图就像平稳上升的扶梯,国家无论贫富,大部分时间预期寿命都保持着增加的趋势,全人类正坐在“扶梯”之上稳步前进。

对预期寿命空前延长的预期并不是一定要靠医学的迅速进步——只要“扶梯”继续上升就行。但如果我们能找到抗衰老药,“扶梯”将加速上升。

2018年,北京市民的人均预期寿命是81.35岁。作为70后,如果我们的平均预期寿命延长到90,甚至100岁,那么会发生什么事呢?

“长生”,或者说“长命百岁”,是人类历史上一直渴望,但从未大规模发生过的现象。

如今看来真的可能在发生。

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60年中国平均寿命是43.35岁,1970年为58.68岁,1980年为66.52岁,1990年为69.03岁,2000年为71.73岁,2010年为75.01岁。随着经济发展,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一直长长长长。

但是,国家目前3万亿的养老金远不足以支付70后这2.2亿人60岁退休,再健康生活25年,甚至更久。尤其是在中国的人口生育率目前已经降到1.6,低于正常更替水平的情况下。

2019年4月10日,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了《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报告,根据预测结果显示,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累计结余在2035年或将耗尽,个人未来养老生活面临巨大挑战。

有可能,我们这一代人需要率先接受一个新的观念:80岁之前就“退休”是可耻的逃避,意味着你只是给社会添乱的熵增。

日本人的平均寿命变化图

我去过日本长崎。那个城市曾经被核武器袭击过。但最让人吃惊的是,整条街上看不见多少年轻人,ta们都去了繁华的东京和大阪。只剩下老年人在卖菜,老年人在清理,老年人在厨房,老年人在维持治安,老年人在犯罪。在全日本,超过80岁以上的老人超过1000万。

想要过好日子,得是有用的人啊。无用的人是被社会所遗弃的。

如果我们要活那么长时间,真正的难题在于:在每一个新的社会周期开启之时,个人重新找到用武之地。

那么,从20岁、40岁、60岁,至少要做好三次职业变迁才够。就像川普同志,从地产商到真人秀明星再到政客。

原来是一辈子在一个单位,现在是一辈子做一个职业,再后来是一辈子几个职业。所谓的“斜杠人生”,说不定是对未来的提前预演。

总有一部分人要起带头表率作用。在精英主导的政界、商界、学界,35岁以下和70岁以上的领袖开始同台竞技了。

未来也许是进一步的极化。借助先进的智能科技,年轻人的操作系统快速迭代;而财雄势厚的老一代则依靠生化秘技保持活力(有八卦说:硅谷大亨彼得蒂尔一直在往自己身体里注射年轻人的血液,和服用生长激素药物,他的目标是至少活到120岁)。

野心勃勃的年轻人和老当益壮的老大哥扳手腕。ta们之间的战斗,也许就像《动物星球》里的猩王与年轻雄猩猩。

在新书《空荡荡的地球》中,2050年前后,也被认为是全球人口的拐点。新生人口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换言之,这个地球上,超过90岁的老人越来越多,而新生儿却在减少。

低结婚率,低生育率,和低死亡率结合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就像拥挤的豚鼠一样,集体选择交配生养更少的后代而自我缩减。但这是因为上几代的自私,希望自己能活得更长吗?

如果我们依靠不了年轻人(或许他们视老人为敌),只能依赖药物、和机器人来确保自己健康安全,不仅是身体,还有心理,不成为社会的负担。

但是,对于一部分人而言,长命百岁未必是一件高兴的事。

正如美国当红的亚裔总统候选人杨安泽演讲所言:一方面美国处于历史性的经济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我们面对另一些创纪录的高位数据——自杀率、药物过量、焦虑抑郁、经济不安全感。情况如此糟糕,以至于美国国民预期寿命连续三年下降。而上次我们的预期寿命连续三年下降,是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全球大流行的时候。

社会极化的结果已经发生了,不然川普不会上台。底层阶级失去的工作再也回不来。而硅谷的精英却在追求“永生”。

“中年死亡”,在人类发展史上并不鲜见。身强力壮的成年男子,在打猎斗殴、烈性传染病、大规模战争中过早夭亡。这是为什么男人的平均寿命一直低于女性。

但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中年死亡”,更多的是来自过早无用带来的“不安全感”、“焦虑抑郁”、“药瘾”、“自杀”。

当社会的熵增到了一定程度,人类的内部淘汰就以另外一种无情的方式发生。

人人都想延长生命的长度,却忘记,死亡是每个人都躲不过的最终归宿,又是新生命循环的开始。

电影《死亡诗社》中有这样一首诗:

及时采撷你的花蕾

旧时光一去不回

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

明天变得风中枯萎

生命的遗憾之处,就是只有当我们真正去面对死亡,才会更明白当下要做什么。

可如果有一天,死亡,变得遥不可及呢?

本文摘自会员杂志《明智生活指南》

作者: 申老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