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地栖居,禅意地生活

□王绍绯

吕延辉是我省近两年崭露头角的诗人,也是我看到这个名字便将目光停留下来的诗人。这不仅仅因为他的名字屡见报端,更重要的是对其诗歌作品的一种信赖。吕延辉比较注意诗歌意象的营造,他往往捕捉到一两个富于表现特征的意象去构架全诗,因而有一种意象的单纯美,他的诗不是那种叱咤风云、大江东去的豪唱,而是对生活、爱情、命运以及对蓝天、白云、一草一木的浅酌低吟,因此他选择比较单纯的意象和简洁的诗歌文本。也正因为如此,他的诗大多是一些隽永短小的篇什,虽然很少有那种振聋发聩的巨响,但却以其独创性单纯的意象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启人深思,温暖着每一个读者。

让时间都来吧/把自己变老或年少/有没有故事,都无所谓/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不管是否风雨//让空间都来吧/把自己变大,或者小/就像宇宙,终要变成一粒种子/种子也终会是一个宇宙//有我或者没我,我都在/就像天空/你看见或看不见/都是漫天星斗(《漫天星斗》)

这是吕延辉的组诗《最后的火焰》的其中一首,我之所以引用了全诗,因为吕延辉的诗作大部分都是灵动、晓畅的短章,这种简单的表达不仅减少了意象资源的透支和词汇污染,同时让我们顺着一个简洁的文本看到了诗意的深湛和真实。诗人在特定文化时空的诗意审视中,以平视、自言自语的姿态恪守抒情的节制,饱含质性与悲悯,举重若轻地触及人生的终极命题,揭示出现实变幻世界的存在意蕴。

这首诗以朴素的语言,写出对宇宙与人生的理解,对社会境况的揭示,对内心隐秘的剖析。对于诗人而言,生命与宇宙永远是带有深刻哲学内涵的诗学命题,而只有在当代意识关照中确立起人的价值体系,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与参透宇宙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把自己变老或年少/有没有故事,都无所谓”这是主观的个人态度,也是客观的自然规律。我们终将带着自己或落魂、或悲壮、或灰暗、或闪光的故事离开这个世界,其实对于人生来说,我们留下什么样的故事都是不重要的。全诗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生活乃至对生命的一种从容与淡定。“把自己变大,或者小/就像宇宙,终要变成一粒种子/种子也终会是一个宇宙”。生命的意义不仅仅在于拼搏、奉献,还在于诗化和享受。宇宙变成“种子”,种子也会成为“宇宙”,这种哲理的思辨顺手拈来,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表达得朴素、自然,直抒胸臆,独抒性灵,给人一种原汁原味的纯真。我们的生命不管是完美还是残缺,都是“漫天星斗”。短短几句诗行,自然地呈现出诗人对宇宙与生命的敬畏,从容在情思中浸润,哲理在意象中闪耀,确指性与隐喻性错落交融。

男人的翅膀在中年以后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是血迹斑斑,再强悍的人饱经沧桑后也有迷茫、困惑或者惆怅的时候,这或许就是诗人经常到山中古寺不断“沉静”下来,用心“禅悟”生活的缘故吧。延辉是公安系统的刑侦出身,据说他曾经带领侦破小组在当地破获了许多大案、要案,多次立功受奖。也许与其工作性质有关,他的诗和刑侦工作一样,特别注重把握细节,细上加细地描写,往往会引起读者灵魂的战栗。他每一首“禅悟”后写出的诗都是有温度的,可以触摸的,充满着人间烟火和温情。这些从日常生活中撷取的小诗,非常有节制地微观细描,生活中的每个场景,每个事物,甚至是一次小小的心动,都会触动他的诗歌神经。在他心中,那些饱含人间的任何细节,都是他生活的乾坤,都是他感动的生命源泉。

我们无需对吕延辉的每一首诗都进行过度的解读,那样会人为地破坏诗歌本身的意境。诗人林莽说,中国人写诗从来不是从理念出发,而是从感觉写起,所以写出好诗的人必须有良好的综合素质,这是从天文地理到人情世故无所不包的“综合认识”问题。诗人食指也说过,写诗就是凭感觉,写诗的时候是考虑不了那么多,顾不上其他的。我想,他们共同的观点就是常言说的“功夫在诗外”吧。

宦海沉浮,红尘探骊。吕延辉的人生命运也是一路坎坷,但他心静如水,淡然以对。工作上的挫折与生活中的变故,让他重新审视自己半生的奋斗旅程,重新对人生的意义进行深刻的思考。他游览过许多名山大川,拜访过许多古寺高僧。正如这组诗中的《心如水》一诗所表达出的禅意,“左手应着右手/右手应着左手/事非事/无所事”。面对自然,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身处屋宇,要让灵魂有所安放;与人交往,要诚心诚意;面对自己,要懂得享受孤独。或许,这就是延辉在经过大风大浪之后的邃然醒悟吧。于是,他将居所迁到了市区的边缘,远离喧嚣的闹市,远离灯红酒绿、纸醉金迷。读书、养狗、种菜、烧火、劈柴,安静地过起了田园生活,大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意境,诗意地栖居,禅意地生活。

在纷纷扰扰的社会环境下,心灵当似高山不动,不能如流水不安。在我们漫长的人生中,要常怀一颗平常心,既然是平庸的日子,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只要细细咀嚼,定能品味出隽永醇厚的诗意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