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的自我突破

HR是个技术活,一般而言技术活交给专业的人做,效能会比较高。但最近几年各种观点却在颠覆大家这个认知,也就是说HR的职能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弱化。那么,HR是真的已经不行了么?

【野蛮人入侵】

2014年拉姆查兰在管理界颇具影响力的“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分拆人力资源部》,箭头直指每家公司都必然存在的一个部门,也就是人力资源部!这篇文章对于HR来说无疑是滔天巨浪,里面反应出来的HR工作无法与企业的商业结果结合是现阶段HR的硬伤。一时间内,对于HR的唱衰之声不绝于耳,所幸当时戴夫尤里奇站了出来,说了7个字:查兰先生,别逗了!并且发文重新定义了整个HR的工作,这样才拯救了当时无所适从的HR大众,也就是在此基础上,人力资源三马车的模型开始风靡。

但是,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说,COE和SSC的工作不能产生可视化的价值,于是被无限弱化,而HRBP这个职能看着可以立竿见影的去解决问题,于是被无限放大,导致很多人知道HRBP,但其他两个却极少人得知。

在这种大环境的作用下,一些企业的HR走上了改制HRBP的这条不归路,也形成了现在HR部门的一句口号:做懂业务的HR,成为业务的合作伙伴!但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事是通过口号就可以实现的,于是口号继续喊,以往工作继续做成为了很多HRBP的工作模式。

还有一些企业开始从业务端引入人员,企图利用业务人员以往的工作模式迅速打通业务部门的壁垒,从而实现华丽转身,变HR为HRBP。在这种情况下,很多HR发现自己空有一身本领,却不如外来的“野蛮人”在HR圈子内混得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分解野蛮人】

首先,我们来看他们的优点。做业务的人最明显的工作特征是:以结果说话。在业务的人转为HR之后,这个工作特征也必然会保持。他们的行动力超强,从接到任务到执行往往不会超过1天。他们在整个过程中会有强烈的目标导向,即领导交代的事情有条件要完成,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完成。在这种情况下,一般的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而且短期也是可以拿出成效来的。

其次,我们来看他们的不足点。做业务的人保留了做业务的思维模式,容易关注短期收益,从而忽略长期收益。这点在我接触的业务转型HR的人中是最明显的一点,即会忙于解决当下发生的问题,对以往缺少复盘,对未来缺少重点规划。这导致这些人如果不做出相应的改变,也是无法胜任长期的HR工作的。

【突破之道】

在了解了HR工作为啥能被业务转型的人替代之后,我们就需要考虑我们作为HR的转型和升级了,否则作为HR只能沦为一个不被重视、无关痛痒的后勤行政部门,说不定哪一天就被机器或者外包公司也完全替代了。那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做呢?

首先,对自我优势的认知。HR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专业度!HR的几大模块里面其实到处都是雷区,闭着眼睛闯进去说不定会尸骨无存的,所以专业度是HR最大的武器,可以保驾护航。但现在很多人认为HR的专业度其实不重要,这其实是一种误解。专业知识就像一把利剑,你想做菜的时候会觉得太长,切菜一点都不方便,但是你如果需要斩断乱码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他的好处。所以专业无错,但需根据场景准确使用,否则容易无功而返,造成专业无用的错觉。

其次,工作思维的转变。做HR需不需要懂业务?需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业务工作我们都需要去懂,我们最重要的是弄明白业务目标、业务模式、业务流程这几个大头项目。目的是当我们在与业务沟通的时候,我们能够听懂业务部门到底在说什么,也就是我们要具备对于业务的诊断能力。这样可以保证我们不会被业务部门忽悠,也可以保证我们能够在切当的时间、地点运用我们的专业。这点是比较难做到的,因为新的工作思维会跟以往的工作习惯相冲突,在是否改变工作习惯上每个人的决心是不一样的,而决心受影响的因素太多了。

最后,不断地去践行。想得多跟想得少都是有问题的,HR做久了容易考虑各方利益,各方得失,总想着要拿到最好的结果。这在环境变化较慢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问题的,但现在环境变化太快,所以思考的时间不能过长,一定要利用自己的专业快速形成决策,然后积极去推行。要相信:有意义的失败的价值比无意义的成功更大,因为能够教会我们如何去做,更何况我们有我们的专业度作为支撑。

此文其实来源于我自己工作中的一个纠结,在写的过程中也是一个再思考的过程,当然其中也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也欢迎大家指正。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