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智能化学校 培养创新型人才 “走出第三条路”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人物档案 鲁江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腾讯教育顾问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鲁江。 南都记者 霍健斌 摄

人物档案

鲁江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腾讯教育顾问,广东省南粤专家型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深圳市十佳校长,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等。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市级科研课题,获深圳市教育十三五规划课题、广东省重点课题、中央教科所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等重要奖项。

中央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教育体制改革应当率先突破。近期,多部门到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密集调研,探索对标世界一流城市的先进教育体系及办学体制。深圳明德实验学校作为公办学校成功转型的典型案例,通过体制创新,走出了一条公办学校委托管理、有别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第三条道路,被称作基础教育改革的“明德模式”。学校被评为“深圳市最具变革力的学校”,被外界称为“基础教育界的南科大”,为中国基础教育改革提供了一份成功的“深圳样本”。就在学校快速发展的关键时刻,明德迎来了新的掌舵人。去年9月,鲁江离开深圳第二实验学校,低调出任深圳明德实验学校校长,成为“明德模式2.0”版本的开拓者。新校长接棒,外界非常关注。有熟悉深圳教育界的家长评价说,鲁江是一位在深圳成长起来的优秀校长,在政府和多所学校工作过,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改革创新精神,为人低调务实,抓教育改革和教学管理有一套。

研究国内外成功案例

思考学校未来发展方向

鲁江是深圳教育界的一员“老将”,在高校、中学及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二十多年,曾在深圳高级中学工作10年,参与过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的创办,担任过深圳第二实验学校的校长和党委书记,也曾在深圳市教育局多个处室工作过,担任过组织人事处处长,对深圳中小学面临的问题了然于胸。在他看来,教育理念、办学体制、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教师队伍、生源质量、教育技术等是决定一所学校办学成效的关键要素,而办学体制是最关键的要素。他坦承,他曾工作过的深圳第二实验学校和深圳明德实验学校,都是通过办学体制变革和转型实现了华丽转身,但两所学校的改革方向完全不同,甚至是截然相反,前者是民办学校转制的成功典范,后者是公办学校转制的成功典范,但殊途同归,都通过体制转型,焕发了学校的活力,获得了改革的成功。

见证和参与了两个不同方向、不同路径的学校变革后,鲁江对教育改革有了更深的体会。鲁江说,这一年他主要调研、思考明德未来的发展方向,最大的收获是把明德的办学体制、改革初衷、制度设计,与国内外成功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对比研究,学校未来发展的整体思路逐渐清晰起来。他说,在继承和保持明德改革发展方向不变的情况下,学校将以创建先行示范区改革样板学校为目标,在办学体制、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等方面持续发力,进一步从办学体制中挖掘潜力,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同时,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将人工智能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深度融合,用技术撬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效率的提升。将继续深化课程改革,聚焦学科核心素养,完善课程谱系,铺设个性化人才培养通道,加快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既不是公办也非民办

走出第三条路

深圳明德实验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分别位于香蜜湖片区和碧海片区,是一所拥有小学、初中、高中12年一体化的学校,目前在校学生3500多人。明德办学成效明显,中考成绩连续多年居全市前列,市民认可度较高,每年招生都是市民聚焦的热点学校。今年高中部首届毕业生参加高考,优先投档率和本科率位居福田区第2位,今年高中录取分数线较去年提高21分,涨幅居全市高中前几名。

明德是公立学校还是民办学校?这是学校开办以来被问及的高频问题。深圳明德实验学校建于2013年,为了从办学体制上解决制约公办学校的瓶颈问题,福田区政府把这所新建的公立学校,交给由政府和腾讯组成的基金会管理,由此建立了一条将公办学校的管理运营权委托给企业和社会机构管理,实际上是“公立非公办”的,有别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第三类学校。可以说,明德的体制汇集了公民办两种体制的优势。

这种体制在美国、英国、瑞典、中国香港都有成功的范例。1990年代初期,为了解决公立学校办学质量低下的问题,美国将公立的明尼苏达州市立中学,改为特许学校,思路就是政府的投资不变,招生政策和收费标准不变,但是把公立学校委托给社会机构或者公益基金会去管理,引入社会资金及先进的管理经验。而明德学校建成后,政府和腾讯各出资一个亿,共同成立了一个基金会,政府把学校委托给这个基金会管理,学校日常运营费用由政府全额财政拨款,每年按照大生均拨款标准拨付学校。学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充分享有办学自主权。学校去行政化,实行全员聘任制。

近期深圳高薪招聘中小学老师的消息刷爆网络,丰厚的待遇,引来各方羡慕。根据开办之初的制度设计,明德教师的平均薪酬比公立学校高20%左右,始终保持着薪酬待遇的竞争力。

分数重要还是素质重要?

不走单一模式道路

一年前,鲁江到任明德校长后,有家长问他,你到明德是抓分数还是抓素质?他说,学业成绩和学生素质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鲁江表示,明德绝不走应试教育的道路,会重视学生学业成绩,但不会将其作为教育的唯一目标。学校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也要聚焦学生的身体素质、品德修养、体育技能、审美素养,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把12年的基础教育,全部拿来搞应试,这是很可悲的。”鲁江曾经跟高中学生和老师分享过他的观点:如果经过高中三年的努力,你没能考上一个理想的大学,那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事情;但是如果三年里你只做了高考这一件事,最后只有个高考成绩,其它什么都没体验过,那将是一辈子的遗憾。

鲁江表示,学校会坚持“顺应天性,自然生长”的自由教育哲学,采取“正视差异,创造多元,激发潜能,最优成长”的教育策略,继续聚焦学生综合素养,深化课程改革,努力“把普通的孩子教得不普通,把平凡的孩子教得不平凡,把优秀的孩子教得卓越。”明德学生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一年内获得区级以上科技、艺术、体育、学科类竞赛奖励的超过1500人。同时,明德小学部和初中部教学质量在全市领先,高中部虽然刚刚起步,但高考与录取分数线已跃居福田区第2名。

课程变了,学生才会改变

鲁江认为,教育的核心力量是学校,学校的核心力量是课程。只有课程变了,学生才会变;学生变了,学校才会变;学校变了,教育才会变。因此,明德始终把课程改革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构建了由基础课程、拓展课程、特需课程构成的课程谱系,基础课程是国家必修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社会需求;拓展课程体现的是学校需求明德特色;特需课程体现的是个人意志个性需求。截至今年秋季,全校在开足开齐基础课程的同时,共开设各类拓展课270多种,其中小学阶段拓展课程170余种,初中、高中都超过50种。教育成效也逐渐显现,不久前学校对全校学生获得区级以上各类竞赛的获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超过50%的孩子都有斩获。

多年来,鲁江坚持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的理念,坚持把学校教育根植于丰厚的生活土壤之中,把课堂、课程与生活紧密结合。明德依托北航、北师大、南科大、港中大(深圳)、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众多名校资源及腾讯、大疆、前海开源基金等知名企业资源,让孩子们深入到大学、企业、农村去学习,去实践。鲁江对明德的定位不止于建设一所普通的区属优质学校,作为一所政府与腾讯合作办学的学校,明德成立了互联网创新中心,由学校骨干教师与腾讯工程师组成,开展互联网+教育的研发工作,推动建设智能物联教室、智能考试系统等。

未来明德将走向何方?鲁江认为,学校发展要避免同质化现象,每一所学校都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办学条件科学定位。未来明德学校的教育使命是:建设面向未来的智能化学校,培养引领时代的创新型人才。学校将聚焦“办学体制改革的示范校、智能化教育的先锋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样板校”三大目标,力争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改革标杆学校。

采写:南都记者 朱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