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加身 兰州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升级

原标题: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加身” 兰州黄河生态治理保护“升级”

河道堤防绿意盎然

河岸采用新技术护坡

格宾石笼能抵御很强的自然破坏

汉白玉护栏有加高河堤的作用

“近年来,兰州市黄河两岸的变化有目共睹,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治理好黄河、保护好黄河,让它成为造福于民的幸福河。”兰州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魏孔仁告诉记者,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更加坚定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一心一意把群众的事情办好、办实,这也是全市水务系统开展主题教育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强黄河生态治理与保护工作,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理念加固河堤,黄河兰州段防汛能力明显提升,河湖环境进一步改善,水质常年稳定达标。

新技术新理念多种新形式的河防建筑全新亮相

兰州,坐落于黄河河谷,南北两侧绵延起伏的山地和沟壑纵横的黄土梁峁,呈现“两山夹一川”的地貌,其中黄河干流兰州段全长150.7公里,城区段河道长47.5公里。围绕黄河兰州段防洪治理,我市水务部门综合施策,大胆运用新技术新材料,在做好基础防洪工程的同时,兼顾城市生态修复,坚持系统治理,多种新形式的河防建筑全新亮相。

在城关区盐场堡码头西侧的河岸边,暗红色塑料观景台阶有着大“内涵”。“在暗红色的步道垫子底下,是锌铝合金材料搭建的防洪架,里面是生态美格网。这种新的建筑工艺,可以长期有效防锈。夏季水位高时,可以有效保护河岸防止冲刷。冬季水位低时,可以防止严寒天气造成的冻涨,避免出现开裂等问题。”市河湖管护中心副主任、市黄河河道管理站站长郭德军介绍,2018年以来,我市用这种新材料建设了总长2.8公里的试验段,分别在元通大桥南岸、中山桥南岸、马拉松公园、盐场堡码头西侧。

在城关黄河大桥北岸西侧,2013年被河水冲毁的河滩岸坎已被一块块排列整齐的网格结构生态预制块替代,有效保护了河道堤防。网格里长满了茂密的高羊茅和芦苇,自由生长,绿意盎然。这种网格状的生态预制块也是我市在河堤河岸建设中引进的新材料。郭德军站长介绍:“以前这里都是沙土,经不起洪水的冲刷。一场洪水过后,岸坎便不复存在,造成水土流失,河道也往往会发生改变。现在使用生态网格预制块,并在下面铺设加筋麦克垫,与上部结构牢固地连接成为一个整体,有效的抵抗了洪水冲刷,能起到非常好的保护作用。同时,结合生物治理措施,在网格内播撒适合兰州气候的、根系发达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和水生植物种子。”利用生态措施治理使植物发达的根系与生态预制块、加筋麦克垫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增强护岸强度的同时,有效防止了河水冲刷造成的水土流失。

如今,我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建设中,城区段全线都采用类似的生态预制块结构对堤防护岸。农村段则将合金材质的格宾网与块石结合,按随坡就势的原则实施,大幅提升了护岸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防洪工程基本完成经受住了冲击和考验

兰州作为全国54个重要防洪城市之一,也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2012年7月,黄河兰州段发生了26年来最大洪水,因原有堤防建设年代长,病害隐患多,造成一定险情。为加大黄河兰州段防汛工程建设,2012年我市启动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前期,总投资16.8亿元,新建堤防13.79千米、护坡及护岸21.15千米,维修加固堤防41.31千米,维修加固护岸3.25千米。在设防标准上,城区段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对应洪峰流量为6500立方米/秒,农防段防洪标准可达到10年一遇,对应洪峰流量为5640立方米/秒。

经过几年时间的努力,黄河兰州段的防洪工程已基本完成,其成效相当明显。站在新修建的河堤上一眼望去,蔚蓝色的天空,大河奔腾而下,汉白玉的河堤护栏,整洁统一的健身步道,两侧是葱茏的绿植、各色鲜花,让人心旷神怡。“目前,这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在2018年夏季,黄河兰州段持续遭遇每秒3000立方米以上的洪水,最大流量达到每秒3610立方米,新建河防经受住了大水的冲击和考验。在2019年汛期,黄河兰州段流量达到每秒3730立方米,大水漫上河滩,但两岸堤防毫发无损。”郭德军介绍,兰州市黄河干流防洪工程是兰州市一次性投入最大的黄河防汛工程,项目的实施为兰州市长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落实河长制湖长制治理黑臭水体增进民生福祉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甘肃调研时的重要讲话,切实履行“黄河之滨也很美”的指示精神,兰州市水务部门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积极探索治河管河新途径,持续推进河湖生态面貌改善,坚持“规划管理在市、建设管理在区县、巡查保洁在乡街、村和社区”的原则,对河道实行分级分段管理,实现了由原来的部门单一管理向“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严格、保护有力”的协同管理转变。

目前,全市设立各级河长1381名,湖长46名,将全市8条主要河流、253条洪水沟道、23座水库、51座中型以上淤地坝全部纳入河长制实施范围,并将人工景观湖和饮用水水源地水库全部纳入湖长制实施范围,给全市河湖“上了户口”,实现了河洪道管理全覆盖。全市各级河长全部上岗履职,开展巡河管河治河工作,解决河洪道突出问题778个。在治河策略方面,针对每条河流的不同状况编制完成了“一河一策”方案,以河长令的形式下发各县区、各部门实施,针对河流、洪水沟道存在的突出问题,建立健全了“一河一档”方案,对河湖现状、问题、目标等进行了明确,进一步强化了河道生态环境管理与保护。

同时,我市水务部门通过河洪道环境整治工作,累计完成河洪道环境整治262千米,清理河道淤泥、垃圾约89万余吨,清理河道管理范围内砂石废料50余万方;全面综合整治7条黑臭水体,敷设污水收集管网约63.75千米,将洪道内直排污水截流收集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彻底解决了污水直排黄河的问题;黄河兰州段南北两岸实施了43处排污口整治工程,敷设污水截流管道约11公里,城区污水收集率由2009年的60%提高到96.7%并全处理;组织各县区对主要河流河道采砂情况进行排查,全面取缔湟水、大通河、庄浪河、宛川河河道采砂,并自2018年起不再审核发放河道采砂许可证,对已审批许可的18家采砂场全部予以关停。通过多项工作同步开展,不仅增进了居民生活福祉,也为我市黄河治理取得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兰州晚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