宦官就是太监吗?这一时期的宦官才开始等于太监

本文转载自大风号"山川文社"

说到宦官,大家第一反应就是历朝历代的宦官乱政。在我们的印象中,宦官可不是什么好人,只会进谗言,谋害忠臣。

事实上,好像也的确如此,历史上大多数宦官名声都不太好,哪怕是赫赫有名的改善造纸术的蔡伦,也是个祸乱朝纲的奸臣。不过,大家只知道宦官的危害,却不知道"宦官"的"来源"。今天,笔者就和大家谈一谈宦官的"前世今生"。

其实,"宦官"就是专门为皇帝服务的下人,也就是皇宫里的仆人。那么,宦官这个名字的来源是什么呢?"宦"其实是一颗星,位于帝王星的西边,于是,大家就以此代称天子身边的侍从。除了这个解释,"宦"还有一个意思,那就是:"学"或者说是"仕"。

在古代,"学"与"仕"是不分家的,在专门的机构里,学习相对应的技能,然后,为这个机构办事。从他为部门办事的角度来说这就是"仕",从他学习技能的方面来说就是"学"。《礼记》中有一句话,"宦学事师,非礼不亲。"学指的是学校,宦应该就是仕了。

而且,由于古装影视剧的泛滥,使得大家有一个误解——宦官就是太监、阉人。

其实,并非如此。

在中国,商朝时的甲骨文中曾出现"凸刀"字,其义与阉字相通,可见,当时已有将人阉割,但是,却未见有将他们作宫庭内侍的记述。西周时开始有使用阉人的记载,《周礼》内有"宫者使守内,以其人道绝也"。

当时的阉人被用来作"寺人"、"内竖"、"阍人"等职,但是,人数不多且地位相对低下,只是负责杂役、传令等工作,只是家臣的一种。随着专政王权的发展,到了战国、秦朝时,受宫刑的人大量增加,使用阉人的机构亦增多,阉人当政亦开始出现。

大家想象中的宦官是指那些失去性能力的阉人,但是,最初宦官是专门伺候皇室的高级官员,在这里,他们不一定要经过阉割的。在《宦官列传》中就记载道:"中兴开始,宦官开始用阉人... ..."也就是说,中兴之前,宦官未必是阉人。

例如:秦朝时,宦官嫪毐就和秦始皇的母亲私通,深得赵太后的宠爱,被封为长信候,并且,还包揽了宫中大小事务,权势非常之大。更荒唐的是,嫪毐还和太后生了两个儿子。不过,嫪毐最后因为谋反,被秦始皇车裂而死。

一直到东汉,宦官才一律由阉人充当,隋唐时期才出现太监这样的称呼,太监是由宦官担任的一个高级职务,到了明清时,宦官才开始等于阉人,等于太监。

最初,宦官是没有实权的,只是负责照顾皇室的起居生活和一些文案小事。汉代为了加强皇权,实行中外朝制度。外朝以宰相为首,在宫外设立府衙办公,中朝则以宦官为首,常伴皇帝左右,听候差遣。

到东汉时,由于,皇帝的宠信,有时候宦官的话语权比大臣大得多,而且,宦官还可以假借皇帝的命令来牵制大臣。如果,宦官掌握了皇宫的军队权,那么,他们便可以挟持天子,把控朝政。秦朝的赵高就是郎中令,宫中侍卫由他掌管,正因如此,后期胡亥想除掉赵高时,赵高直接先下手为强。

他们之所以敢这样肆无忌惮的行事,就是因为有军队做后援。

唐朝的宦官更是权力惊人,就连神策军由他们担任统领。唐肃宗时,李辅国就当上了宰相,还当着皇帝的面杀了皇后,最后,使得唐肃宗忧惧而亡。明朝太监是大家公认的最厉害的太监,而明朝也是太监作乱最多的一个朝代。明太祖虽然明确禁止太监参政,但是,由于他废除了丞相制度,使得皇帝的工作量剧增。明太祖朱元璋是个工作狂人,但是,他的子孙却不是。

永乐年间,太监就逐渐参与朝政。明宣宗时,太监有了票拟权,可以在奏折上写上自己的意见,然后,交给皇帝。明朝中期后更是诞生了秉笔太监,太监的权力在明朝达到了巅峰。黄宗羲于《明夷待访录》表示明朝宦官之失:"今夫宰相六部,朝政所自出也,而本章之批答,先有口传,后有票拟。天下之财赋,先内库而后太仓,天下之刑狱,先东厂而后法司... ..."

所以说,宦官并不是单纯是仆人,而是古代的国家公务员。

那么,太监是从哪里产生的呢?

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无力抚养孩子的家庭,为了活命,才把孩子送去净身。但是,因为古代医疗水平不高,净身之后伤口处理不当,容易感染而死,存活率比较低。但是,因为宫中又要招人,也会有人贩子拐卖孩子送去当太监。

还有一个来源就是战俘。商朝时,商王武丁就命人将战败的羌人全部净身,然后,用于活人祭祀。比如,七下西洋的郑和,原名冯三保,在明朝出兵云南时被俘虏,然后,就成了太监。把战俘变成太监就是为了一劳永逸的根除祸患,一个没有子孙后代的奴仆又能掀起什么大浪呢?

但不管怎样,宦官都是在封建权制度下的牺牲品。

皇帝为了显示自己绝对的权利,给别人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身体上的残疾导致了他们心灵上的扭曲,既能奴颜媚骨,又能阴鸷毒辣。长时间的压抑一旦得以释放,必然给国家带来巨大灾难。所以,大多数宦官掌权后,往往都是残暴不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