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深圳人就有1个肥胖、3个超重

根据深圳市慢病中心发布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深圳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

根据深圳市慢病中心发布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深圳18岁及以上成人超重率为32.12%,肥胖率为9.99%。调查同时显示,深圳居民肉类摄入总量严重超标,而且种类不合理,以畜肉为主,而且运动不足。如何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健促部部长庄润森建议市民提高健康素养,从学会计算BMI(体重指数)开始。

深圳市民BMI了解率低

慢性病发病率增加

一个人体重是否正常,可用BMI来判断,BMI=体重(单位Kg)÷身高的平方(单位m),而根据深圳市健康教育与促进中心2018年的监测显示,深圳市民对BMI的计算方式和BMI正常范围了解率都很低,分别是36%和39%。

庄润森介绍,正常的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如果超重和肥胖有很多危害:比如容易得高血压、血脂紊乱、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痛风、脂肪肝、胆石症、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内分泌紊乱等疾病。而对于女性来说,患乳腺癌的机会比非肥胖妇女高1-3倍。结肠癌、直肠癌的发病也与肥胖有关系。

那么BMI多少才算体重正常?庄润森介绍,成人正常体重指数在18.5-23.9之间,体重指数在24-27.9之间为超重,体重指数大于等于28为肥胖。当然,也可用腰围来判断是否超重肥胖。成人正常腰围的警戒线为男性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大于等于80厘米,成人腰围的超标线为男性大于等于90厘米,女性大于等于85厘米。

“市民如果关注体质指数,那么就会有意识地增加一些运动,合理膳食。”庄润森说,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跟体重的控制息息相关。这十几年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发病率在不断增加,从预防的角度来说,市民应该多关注自己的体重,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降低慢性病增长的趋势。

膳食营养结构不合理

一成深圳人肥胖

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正威胁深圳人的健康。根据2015年深圳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深圳18岁及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20.9%,糖尿病患病率为8.3%,超重率为32.12%,肥胖率为9.99%。

同样,来自深圳慢性病防治中心的调查数据也显示,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与居民体重指数、腰臀围比值的增大是成正比的。超重及肥胖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体重正常人群的3.1倍,腰臀围比值高的人群糖尿病患病率是腰臀围比值低的人群的3.4倍。更为严峻的是,深圳市居民血脂异常以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为主,这对心肌梗死、冠心病、脑卒中等的影响更大。

根据调查,深圳居民肉类摄入总量严重超标,而且种类不合理,以畜肉为主,畜禽肉类摄入量为160克/天,远超过膳食宝塔推荐值,是其上限的两倍多。油脂摄入为42克/天,也超过推荐量的上限水平。盐的摄入量为11克/天,接近推荐值的两倍。同时,深圳市居民谷类薯类及杂豆、蔬菜类摄入量分别为258克/天、337克/天,虽然达到推荐量,但接近下限水平。水果类、大豆类的摄入量分别为98克/天、13克/天,约为推荐量下限的一半。差距最大的是,奶类及其制品的摄入量为43克/天,不及推荐量的1/7。不合理的膳食营养结构,加上运动不足,导致深圳人肥胖和血脂异常的发生率不断上升。

庄润森介绍,慢性病成为影响市民健康的最主要原因,也是市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根据深圳市健康素养监测信息发现,市民健康素养偏低,饮食、运动相关健康技能掌握还不够,健康意识有待提升。

了解BMI指数就是加强自我健康管理的第一步。庄润森建议市民,计算好BMI,做好自己的健康评估,然后制定饮食、运动计划,并坚持下去,取得一定效果后再次评估,调整下一步计划。在这个过程中,庄润森认为需要得到周围人的支持、监督,形成一个支持环境对于人的健康管理有很大帮助。这也需要整个社会形成健康生活的氛围,每个人都学习维护好自己的健康。

提醒

这样饮食、运动 最健康

“十个拳头原则”: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的原则,一个人一餐中膳食的食物组成分为四部分: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类和水果类。简单的量的计算,比如我们常说的“十个拳头原则”:不超过一个拳头大小的肉类,两个拳头大小的谷类(主食,包括粗杂粮和薯类),两个拳头大小的奶、豆类,五个拳头大小的蔬菜水果。

一周累计4万步:同时每天保证适宜运动量。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每天活动6000步,一周累计4万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