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品牌两手抓,帝豪EC7掀开自主与合资分庭抗礼的序幕

从单一车型到一个车系家族,吉利帝豪家族用10年时间赢得了256万用户的认可,可谓数字光鲜,成绩傲人,但这背后所付出的努力同样也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十年前,帝豪EC7担负着扭转自主品牌形象、提升吉利品牌价值的使命而来,并掀开了自主品牌轿车意欲与合资品牌车型分庭抗礼的序幕。

作为一名90后,“汽扯扒谈”深知十年前消费者对于中国品牌家轿的印象。在那个轿车市场强者如云的年代,比起要面对合资品牌的围追堵截,挡在吉利帝豪面前更难越的一道坎儿,便是提振消费者对中国品牌家轿的信心。

好在帝豪家族越战越勇,不仅在销量上稳步提升,突破了诸多传统合资A级家轿的封锁,甚至还开辟出了跨界SUV等新兴细分市场,真正做到了“最懂消费者的车”。

而当我们开始习惯了吉利帝豪出现在全国轿车销量榜前十的位置,也习惯了看到它成为其他自主品牌、甚至合资品牌车型比较的对象时,随着“吉利帝豪向上马拉松2019中国公开赛”的正式启动,这股不断向上的进取精神也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共鸣。

不掉队:把握中国最主流细分市场

从夹缝当中一步一步走过来,再到一步一步把这个夹缝变大,帝豪的十年确实像极了一场“向上马拉松”。

用吉利品牌销售公司总经理宋军的话说,它们共同的特点就是方向永远是向上的,“吉利帝豪用10年时间证明了一点,有265万的用户内心认可中国品牌,认可吉利帝豪这样的产品,所以这是一条必须要持续不断的走下去的路。”

从销量上看,帝豪家族无愧于的“顶梁柱”,即使面对今年低迷的大环境,前三季度帝豪家族累计销量仍超过29万辆,帝豪轿车更凭借前三季度超21.58万的销量再次成为了全国轿车销量榜上中国品牌的“独苗”。

为何吉利帝豪能够始终坚持不掉队?其实总结下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点,首先就是对产品品质的不断创新。这点很好理解,任何一款产品只有有了品质的保障,才能得到消费者的信赖。

宋军谈道:“帝豪家族的产品不管是在智能化、动力总成,还是整车的操控、耐久、安全这些方面,我们都要继续向上。如果10年以前,我们说吉利是超高性价比,那么5年前不管是造型还是做工,我们都在体现‘品质吉利’,而从现在开始,我们希望能够呈现给大家的是‘科技吉利’。”

与此同时,作为吉利品牌销售公司的产品市场总监,潘克昌同样表示未来将通过产品的迭代、技术的追加,进一步加强吉利帝豪在细分市场的竞争力,继续扩大它的市场份额。

其次,吉利帝豪的定位面向的是6-10万A级车主力消费者群体,而这个市场到今天为止仍是最庞大的,也意味着谁能在这一市场站稳脚跟,谁就能在无形中拥有了更多潜在用户,显然吉利帝豪已经占据了很大的优势。

这也是为什么吉利会如此重视帝豪家族,而宋军更是将帝豪家族称为保客营销的“大粮仓”。在他看来,帝豪的用户群体本身就是一种追求更高生活品质的族群,有了帝豪品质保障,在置换、增购时,他们便会大概率选择更高价位和级别的吉利品牌产品。

通过认可一款车从而认可一个品牌,这就已经足以证明吉利帝豪的成功。

不冒进:聚焦“配速”发展扎实走好每一步

帝豪的向上,也是吉利持续向上的缩影,而造车同样像是一场没有尽头的马拉松,正是因为有了帝豪家族这样坚实的后盾,才使得吉利敢于放心大胆地奔跑。

无畏向前并不意味着急功近利般的冒进。车市寒冬之下,很多人都期待吉利能延续“黑马”本色,但吉利的难能可贵之处,便在于它能够不受外界的干扰,懂得何时应该“减速刹车”。

正如宋军所说:“市场有上行期必然有下行期,这跟一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是一样的,在下行期的时候我们要赋予它更多的能量,下行期也有下行期的机会,但吉利向上之路方向不会变,只是在不同的阶段遇到挑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处理,并把握住同时到来的机会。”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宋军还以马拉松项目中“配速”技术作为比喻。而就跟跑向上马拉松一样,吉利品牌包括帝豪在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就是做好“配速”,根据自己的状态、阶段性安排以及当时市场行情和外部条件,配好自己的速,按照自己的节拍和战略设计去一步一步跑。

当然,战略目标不变是这一切的前提。“配速”也不等于说放慢脚步,是要很从容的、有余力的去处理好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在上行期到来时,跑的更快,从而实现从一个跟随者变成细分市场引领者的蜕变。

其实经过几个月的主动调整,吉利聚焦“配速”发展成效显著。官方数据显示,9月吉利销量为11.38万辆,连续两个月实现环比增长。而前三个季度吉利累计销量也达到了95.81万辆,已经完成136万辆的年销目标的70%。

或许也正因如此,当宋军说出“全年销量目标使命必达,一定会完成”时,从他的语气中“汽扯扒谈”没有听出半点犹豫,反而对此有了更高的期待。

不难看出,吉利帝豪不断向上攀登的十年,也是吉利不断成长壮大的十年。

从学习到对标再到超越,凭借这股不断向上的决心和信念,虽然车市下行给吉利带来了一些麻烦,但吉利不仅没有因此而困惑,更是在新的市场形势下,通过技术、品牌两手抓,为自己铺设了一条更加良性和理性的发展轨迹。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