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新片《双子杀手》:成全,是一个人最高级的善良

来源|富书(kolfrc)

01

成全陌生人的善意

是一种高级的善良

10月18日,由李安导演、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电影《双子杀手》在全国正式上映。

这部电影借助高帧+3D摄制方法完成的动作场面,让以往作为旁观者的观众,首次参与其中,享受到更真实、更清晰,更刺激的视觉体验。

对于李安而言,这部电影是别有意义的。继《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之后,这是他拍摄的第二部120帧电影。除了他,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导演这样连续地挑战高帧率。就连一向以技术闻名的詹姆斯·卡梅隆,也还在犹豫要不要给《阿凡达2》上每秒60帧。

李安对记者坦言:“我想抢夺观众的视线,也想让观众同我一起进入这个美丽新世界。”

影片上映后,引发了许多争议,有的人说,这是一部技术凌驾于电影本身的电影,也有人说李安走偏了。

其实,我觉得电影有好有坏,李安也不是神。

但是这部电影是他的一次尝试,是这个65岁的电影大师给观众和这个世界的一份善意。

从影三十多年,李安一直在不断跳出舒适圈,寻求新的突破,他常说一句话:世界不完美,但电影可以让它更温暖一点。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李安就是一个充满温暖的人。

他喜欢换位思考,遇事考虑对方的感受,努力让与之交往的人体验到快乐的享受。

在李安的自传《十年一觉电影梦》里记录了一件小事。

多年前的一天上午,李安和助手拿着地图去北京贵宾楼找朋友。

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大妈。老大妈非常热心地说:“你们要去哪里,我在这生活了几十年,对这块很熟悉,你们不用看地图,问我就成。”

助手刚要解释,被李安制止了。李安对老大妈说:“大妈,我们要去贵宾楼,请问怎么走啊。”

老大妈笑了:“贵宾楼就在前面,五十米不到,路的右边。”

李安向老大妈道谢后便和助手继续前行。助手不解地说:“我们知道贵宾楼饭店,为什么装作不知道呢,还要麻烦她?”

李安说:“那不是麻烦,那是成全。她在向我们表达善意,热心地帮助我们,如果我们拒绝了,或者传递给她不用帮助的信息,会让她尴尬,挫伤她做好事的积极性。”

国学大师曾仕强曾说:“成全是了不起的美德。”

成全对方的善意,就是对好人好事最好的奖赏。

活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既要帮助别人,也要坦然地接受别人的帮助,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不会变成孤独冷漠的寒冬。

所以,懂得成全你善意的人,值得你深交。

02

成全朋友的善意

是一种感恩

有一句说得好:有人帮是你的幸运,没人帮是公正的命运。

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够得到他人的帮助,是我们人生的幸福,值得珍惜和感恩。对于别人释放出的善意,我们应该接受并及时表达感谢。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对别人的善意非但不领情,反而曲解别人的善意,怀疑对方助人的动机,最后伤了别人的心,导致彼此的关系冷淡、疏远。

网友陈强曾在文章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李倩和王秀是县公安局的同事,两人都是合同警。去年,李倩通过公务员考试转正了,而王秀却没能通过考试,这让她心里很不平衡。

李倩认识一小伙子,觉得条件还可以,就把小伙子介绍给王秀。

王秀见了一面后,回来就埋怨李倩:“什么样的人你都给我介绍,一个高中毕业的人,而且个子也不高。他不就是有俩臭钱吗?在你心里我就是个只认钱的人?”

李倩赶忙解释:“我没那意思,小伙子人不错,学历虽然不高,但事业有成,说明有能力。”

王秀不依不饶:“有能力?连大学都没考上。你对象怎么是本科毕业?到我这里标准就降低了,你是觉得你是正式工,我是个合同工,没有编制,条件不好吧?”

听到王秀这样伤人的话,李倩十分难过,自己的一片好心竟被当成驴肝肺。从此,她和王秀就渐行渐远。

高尔基曾说:“应该尊重彼此间的相互帮助,这在社会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

即便不能接受,也不该冷言冷语。

拒人于千里之外,不仅伤了对方的心和彼此的情,也暴露出自己修养上的不足与情商的负分。

说到底,感恩别人的善意,成全别人的善良,是一种修养,一种礼节。

03

成全下属的善意

是一种鼓励

有一次,日本歌伎大师勘弥扮演一位徒步旅行的百姓,正当他要上场时,一个门生提醒他:“师父,您的鞋带松了。”

他回了声“谢谢你”,然后立刻蹲下,系紧了鞋带。当他走到门生看不到的舞台入口处时,却又蹲下,把鞋带复又弄松。

那天,有位记者恰好看到了这一幕,戏演完后,他不解地问勘弥:“大师,您为什么又要将鞋带解松呢?”

大师回答说:“因为我饰演的是一位劳累的旅者,长途跋涉让他的鞋带松开,可以通过这个细节表现他的劳累憔悴。”

“那您为什么不当场教那位门生呢?”

勘弥答道:“他能细心地发现我的鞋带松了,并且热心地告诉我,我一定要保护他这种热情的积极性,及时地给他鼓励,至于为什么要将鞋带解开,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教他表演。”

勘弥成全他人善意的美德令记者肃然起敬,感佩不已。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形:对方善意的关心和提醒,不一定是我们需要的。

面对这种情形,一般会有三种态度:第一种是当即解释真相;第二种是不予理会;第三种是欣然接受,表达感谢。

第一和第二种态度会伤到表达善意者的心,使他不敢再帮助别人,提醒别人。

只有第三种是恰当的,它既成全了对方的善意,体现了对对方热情的尊重和鼓励,也让自己体验到接受善意的快乐。

有句话说得好:“所有的鲜花都应该得到蜜蜂的青睐,所有的善意都应该得到别人的称赞。”

成全别人的善意、称赞对方的帮助,是一种善良、一种智慧,也是一个人具有同理心、情商高的表现。

04

成全父母的善意

是一种孝顺

有人说:“我们拼命地想要长大,拼命地想要向父母证明自己已经独立了,可我们的父母却在害怕自己有一天不再被需要。”

父母“被需求”的背后,其实是在向子女找安全感,他们担心子女认为自己年老了、落伍时代了、跟不上孩子的步伐了。

子女一旦需要他们,他们就会觉得这证明自己还有价值、没被嫌弃,因而会感到幸福。

然而,有的人不理解父母的这种心理,不懂得照顾他们的感受和自尊心,对父母表达出的善意不予接受和配合,甚至冷言相对,结果伤了父母的心。

作者姚远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杨力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出色的厨师,现在八十多岁了,身体也不灵便了。

杨力的儿子第一次带女朋友回家那天,杨力的父亲非常兴奋,找出了自己早已不用的围裙,说道:“今天是我未来的孙媳妇第一次上门,说什么我也得亲自做几道硬菜,体现咱们全家的热情!”

杨力赶紧阻止了父亲,大声说道:

你多大岁数了,自己不知道吗?上次也说要自己做菜,要不是我一直盯着您,您差点就把一锅热汤洒在自己身上!

今天孩子的女朋友第一次上门,我们都忙乎着收拾,没工夫盯着您照顾您,您就找个沙发,坐着好好听收音机,别给我们添乱了,行吗?

杨力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头,让父亲原本高涨的心情一落千丈,他连连叹气道:“老了,不中用了……”

杨力原本也是好心,担心父亲磕着碰着烫着,但他的表达方式不合适,拒绝了父亲的善意,伤了父亲的自尊心。

如果杨力能首先对父亲的热情给予肯定,说出“您的心意我们领了,家里这么多人哪能再让您辛苦”,或者其他家人掌勺,让父亲在旁边指挥一下,都能让父亲的心里好受些,哪里还会发出“不被需要”的哀叹。

孝顺父母有很多种,接受父母的善意,让父母感觉到自己被需要也是一种孝顺。

05

成全他人的善意

让善意循环

知乎上有个问答:对别人的善意是否需要回应?

绝大部分网友都赞同回应:

@Addict:我喜欢一个人充满善意,而且回应别人善良我觉得是最起码的礼貌,毕竟对方对你善良也算还好。

@灯火attb:至少应该回应一声谢谢,这个世界没有谁天生就该对谁付以善意。

@一话:要回应,回应让善意不遭冷遇,善意才能被放大。

@苹果:最好说句感谢!再将善意传递下去。

@歌隐归棹:能回应就回应,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我和上述网友的观点一样,面对他人的善意,我们应该及时回应和成全,这也是一种善良和尊重。

歌曲《世界很小是个家庭》唱得好:“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

让我们接受别人的善意,也记住这滴水之恩,再用自己的善意回报这个社会,让更多的人接受善意。

这样,人与人之间就会有更多的信任,社会就会有更多的温暖和美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