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样看待拳手主动“退出”比赛?

10月19日在美国费城进行的贝特比耶夫VS格沃兹迪克的轻重量级统一战中,第10回合格沃兹迪克被击倒后

10月19日在美国费城进行的贝特比耶夫VS格沃兹迪克的轻重量级统一战中,第10回合格沃兹迪克被击倒后,裁判罗萨托挥手终止了比赛。ESPN的拳击评论员马科斯·凯勒曼在评论这场比赛时,两次提到“退出(英文quit)”这个词,一时间成为被抨击的焦点。

敏感的词汇

“退出”在拳击中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词汇,暗含负面意义,有一定的讽刺意味,听起来就像拳手没有尽最大努力去完成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没有勇气和毅力去争取最后的胜利一样。通常用在那些一碰就倒下的刷子拳手或者那些只为拿到出场费、不用心训练、自己感觉获胜无望就轻易放弃的拳手身上。

凯勒曼把“退出”用在奥运铜牌得主、此前不败的世界拳王身上,听起来很不协调。况且,这与事实不符,直至裁判叫停前,格沃兹迪克一直在勇敢顽强地战斗,他并没有主动提出要放弃比赛。

格外刺耳

凯勒曼是一个不错的拳击分析员,对拳击有极大的热情,对拳手也很尊敬,或许他在使用这个词汇时并没有想那么多。然而由于他所说的与事实不符,而且又处在几个月来相继有达达舍夫、帕特里克·戴等四位拳手殒命拳台事故发生的当口,在人们对拳手安全问题格外关注的时候,凯勒曼口中的“放弃”显得格外刺耳,好像漠视拳手的安全,对拳手在拳台上承受的重击以及为了准备比赛在训练馆中所付出的努力视而不见。

拳击是一项危险的运动,这么多年来,很多拳手在拳台上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无论比赛多么重要,事关几个世界拳王头衔,或者多少钱,与拳手的生命相比,都是次要的。在一场比赛中,拳手少挨一拳、早一点叫停比赛总比多挨一拳、晚一点叫停比赛、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好得多。要知道,这是拳击,是那种一拳就能夺去一条鲜活生命的运动,那种拳手不应该,从来不应该,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主动要求退出的想法是要不得的。

可歌可泣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退出比赛被认为是拳手在拳击场上所能做的最糟糕的事情,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每个拳手都需要遵守,就是裁判可以叫停比赛,拳手自己的拳角人员可以扔白毛巾,但是一个合格的拳手绝对不能主动要求退出比赛,否则,他的荣誉和尊严将不复存在,他会成为人们鄙视的对象,会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这方面,可以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例子,1938年,已过巅峰时期的次中量级拳手巴尼·罗斯对阵年轻的实力强劲的亨利·阿姆斯特朗,过程中罗斯被残忍地屠戮了将近15个回合,几乎看不到一点获胜的希望,罗斯的拳角人员恳求他放弃,就连拳台边的观众都劝说他放弃,但是这位骄傲的拳王坚决不同意,一定要站着听到比赛结束的铃声,最后他真的做到了,但是代价是给身体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还有1980年10月,已经退役的“最伟大的”阿里又复出了,面对现役拳王拉里·霍姆斯。第一回合结束后,阿里回到拳角,心里清楚获胜是不可能的,也清楚对于自己来说主动退出也是不可能的,只有咬着牙坚持。10回合一边倒的屠戮后,教练安迪洛·邓迪提出了放弃比赛的要求,把阿里解救出来,而此时阿里已经承受了太多的击打。

容易接受

随着时间的推移,主动退出比赛的拳手比过去多了起来,也容易被大家接受了,而且也不再被认为是不可饶恕的罪过了。杜兰VS伦纳德、维克多·奥提兹VS麦达纳、小查维兹VS丰法拉、里贡多VS洛马琴科等比赛中,都发生了一位拳手主动要求退赛。而且这些比赛中,要求退出的那一方神志清醒,看上去依然有能力继续比赛,但是他们依然要求退出,而大家对于他们的声讨之声并不像过去那么强烈了。

或许经过几回合一边倒的屠戮,人们已经接受了其中一位拳手会输掉的事实,至于最终结果是他主动要求退出,还是被裁判或者拳角人员出面阻止,看上去差别并不那么大了。这种情况下,主动要求退出比赛似乎只是一种输掉比赛的方式而已。

退出方式

一些拳手还“发明”了很有创意的退出比赛的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犯规出局。泰森在与霍利菲尔德二番战中,在自觉获胜无望的情况下,用牙齿咬了对手的耳朵,不料拳台医生检查伤口后,示意比赛可以继续进行,之后泰森不得不故技重施,再次咬了霍利菲尔德的耳朵,这次终于如愿以偿,比赛被终止了。很明显,泰森不是在寻求胜利,而是在想办法按照自己的方式退出比赛。

谨慎评论

2000年10月,在与迈克·泰森的比赛中,安德鲁·戈洛塔在第二回合主动要求退出,结果这位波兰拳手遭到了嘲笑和谩骂,然而事后才知道当时他的颧骨骨折、脊椎受伤。那么那些向戈洛塔扔爆米花的人中,有谁会愿意带着受伤的身体去面对迈克·泰森的铁拳吗?

作为旁观者,我们有话语权,但是对于场上拳手的真实情况,我们的了解毕竟有限,因此在评论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跨过围绳、走上拳台的拳手时,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