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家长群的4岁天才孩子曦曦,却让我毛骨悚然

这两天,不断在家长群里看到一段一样的视频。

这是一段约5分钟长,一位4岁台湾小朋友曦曦的粉丝见面会。

看过的家长,纷纷称奇,啧啧称赞。

在视频里,一个一个成年人,有的头发斑白,有的人到中年,在社会中摸爬滚打十几年几十年,现在却一个个乖乖的向一个4岁的小朋友叫“人生导师”,恭恭敬敬问的是这样的问题:

外面竞争对手那么多,我们应该怎么办?

成功的人,和失败的人有什么不一样呢?

世界这么动荡,风雨这么暴乱,我怎么找到宁静?

如何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人?

这样的问题,老实说,拿来问我的话,我是无法立刻给出一个自认为合适的回答,必然会有一番思索、询问和组织话语的过程。

人家曦曦小朋友却不是这样,那直接张口就来。

他回答第一个问题时,告诉那个穿白色T恤,耳边有白发的中年人:物竞天择,是自然法则,没有追赶,你不会奔跑。没有竞争,你不会成长。做大事业,你不能要求保护。受保护的孩子,永远长不大。

他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和那位瘦瘦的蓝衣小哥说,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

他点名问爸爸后的答复是:没有风雨,哪来的宁静?(爸爸追问:哪来的宁静)风雨之中。

问题回答完,再贴心的问一句,这样你懂吗?

全体轰堂大笑!

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又有什么感觉?

如果以上这番话,来自于一个成年人之口,一个成功人士的访谈,我们会觉得意外吗?

如果,这是成功学大师陈安之、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著名主持人蔡康永说的话,大家会认同是吗?而且毫无违和感。

可是,这是一个4岁的孩子,奶声奶气的告诉你如此老成和成人的话。

这样的人生哲学与感悟,出自一个4岁孩子的口,这么强烈的视觉冲击,一时间让人无法相信。

难怪,很多家长不无羡慕的说,我家孩子4岁,话都说不利索。我孩子上小学,都没办法如此说话。

当我怀着羡慕、疑惑、好奇等等复杂情绪看下去时,更多的东西让我疑惑了。

当一位女士问到工作上碰到挫折不顺利时,曦曦没理解,于是问爸爸,爸爸给了一个关键的提示,她说面对逆境怎么办?

这时,我的脑海里蹦出来一个词:关键词?

就好像我们在网上搜索时,用的某个关键词一样,这个关键词就是个开关,摁动之后就是一连串的自动回复。

我似乎明白了为什么会有这种诡异的情况。

4岁孩子,回答这些需要人生阅历与感悟的问题,给出的这些类似成功学的“鸡汤文”回答,更像是一种事先准备好的,大量的背诵与教导下的结果。

这是在回答问题呢?还是孩子的背诵见证会?

知乎上有网友说得更是直白:这哪里是什么粉丝见面会,这分明是耍猴会!

深以为然!

原来,曦曦的父亲陈光,可是大有来头。

他号称是台湾“记忆狂人”,要给孩子一个未来,要改变无数人学业上的困境,提升大脑记忆的效果。在全国各地不断的讲述自己的记忆理论,号称能扩展大脑能力。

而自己的孩子,陈光都给了一个天才的人设,不断用他来宣传自己的记忆课程。

于是我们所看到的,4岁的天才曦曦,他可以告诉你什么叫二八法则,怎么面对人生逆境。如何去面对人生。

这种套路化的回答,高频率的出现在曦曦回答问题的过程中,这种套路的痕迹,就更加明显了。

也有家长说,这样不正说明了,陈光的这套东西不错吗?你看孩子连这些复杂的东西都能记下来,不说明记忆力很好?

也许能说明他的记忆很好,但这并不能说明这就是天才。

要是天才的表现就是把这些东西背得滚瓜烂熟,这样的天才,也门槛太低了吧?

何况,这种大量背诵这种鸡汤文,让一个4岁的孩子以一种“人生导师”的定位去回复成年人的复杂问题。

这里面对孩子的心理有多大影响?对孩子的三观又有什么影响,就真的是值得我们深思了。

这个视频为什么会火?

很多家长看到这段视频之后,第一个反应是,拿来和自己家的孩子比较一番。

“天啊,人家孩子4岁这样,我家孩子的表现都没脸拿出来说。”

“这是怎么做到的,我好担心自己家孩子以后是不是能成才。”

从家长的反应与心态,我们能真真切切的读出了焦虑、羡慕和害怕。

正是无数这样的家长,才让这样的视频刷爆我们的朋友圈。

不得不说的是,在现今的社会环境中,孩子的教育已经成为了很多家长焦虑情绪的来源。

各类兴趣班、补习班在学校周边密密麻麻,各种培养孩子的神奇招数:全脑教育、右脑开发、量子波动速读等等等等,而且让我们大跌眼镜的是,这些兴趣班、补习班、各种记忆术,都往到国人的追棒。

在席卷全民的焦虑中,家长们的智商直线下降。钱包也是见底。

暑假时,有一份暑期孩子花费再次刷新网友三观,北上广深的中产阶段父母们,为了孩子的教育,从奥数到英语、从乐高和游学,林林总总的花费,掐指一算,已经妥妥的飙升到了8万大关。

暑假短短两个月时间,仅在各类培训兴趣游学上的花费,达到了月均4万的程度!

再与各大一线城市2018年平均月薪一对比。

各位爸爸妈妈们的焦虑指数向上,而幸福指数,向下。

投入如此巨大之下,加上全社会所营造出来的“教育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样的一种浮躁,所有国人都进入了剧场效应。

什么是剧场效应?

最早提出的是教育家卢梭,这个剧场效应反应在教育上。就像在一个剧场中,如果前排第一排的观众,因为想看到更好的画面和效果,所以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没有人维持秩序的情况下,第二排、第三排的观众都这么做,直到整个剧场的人都站起来,除了极少数人,绝大多数人得到的,都是更加糟糕的观影体验。

规则被破坏,个人利益最大化。共同造成如此的局面。

很多人会说自己是被迫的,因为“我不站起来,我就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

在我们的教育氛围中,何尝不也是这样的局面?

所有的人都唯恐自己的孩子落后,看到别人孩子报了兴趣班,也给自己家孩子报。上补习班也是一拥而上。

只要是能帮助自己孩子提升任何一点作用的,都乐意花钱,付出代价送孩子去学习。

我很怀疑,如果有个时空机器,只需要摁一个键,投入一笔巨款,机器立刻给你速成一个高智商的孩子,我很相信,有无数的家长一定会毫不犹豫的摁下这个键!

与之相反的是,家长们在热衷于送孩子报各种班的同时,却不舍得在孩子的身上投入时间和精力。

没有时间陪孩子,因为需要去赚钱养家。

赚到了钱,把这些钱拿出来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得到教育,花了钱买个心安。

因为这些费用高昂,所以家长需要更多的去赚钱。

于是,陷入了这样的怪圈。

写在最后:

我们是不是需要反思一下,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哪些才是最重要的?

父母与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环境与学校,而孩子最重要的成长时候,毫不客气的说,就在这0-6岁的阶段。

​在这个时候,你没有陪在孩子身边,以后他会缺乏安全感。

你只顾赚钱,孩子与你的关系就不亲,亲子关系也就不好。

你在最需要帮助他建立人生观、价值观、自我认知的时候,却忙碌缺席,而是任由电视、手机、各类兴趣班来填补和占领他的时间。

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智商方面也许是比上一代好,但在情商方面,在家庭关系上,能像上一代那么紧密吗?

卢梭在《爱弥儿》中说了这段话:

“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就会造就一些早熟的果实,他们既不丰满,又不甜美,而且很快会腐烂。儿童是有他们特有的看法和感情的;如果想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事情。问题不在于教他各种学问,而在于培养他有爱好学问的兴趣,而且在这种兴趣充分成长起来的时候,教他研究学问的方法。不要教他这样那样的学问,要由他自己去发现那些学问。”

孩子每一个成长的瞬间,都是值得留念的时光。

父母们啊,让孩子能按孩子的成长规律来成长吧!

请热衷于报兴趣班、补习班的父母们,能否少报一二个班,留出更多的时间来陪陪孩子呢?

期待你的答案。

庭爸,7岁女儿的奶爸,优质育儿领域创作者,家庭教育指导师,70后大叔,有爱有思考的育儿和教育达人,欢迎关注、转发、点赞和评论,更多育儿和教育问题可以与我交流。让育儿更轻松,让教育更有效。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