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单元还是2单元?南京市民卖房须证明“我家是我家”

“警察同志,您能帮证明一下‘我家是我家’吗?”南京市雨花台区梅山派出所的一位民警为这个问题头痛不已,这位民警曾被市民要求开具一个内容为“梅山生活区201幢2单元301室即是201幢二单元301室”的证明。原来,该市民房产证上的地址和户口簿上的登记地址,一个是“2单元”,一个是“二单元”,卖房时,相关部门因这一字之差,要求其到派出所开证明,市民只好向民警求助。

曾几何时,此类需要证明“我家是我家”“我妈是我妈”的“奇葩证明”既让群众跑断腿,又让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苦不堪言。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推进“放管服”,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在多个领域见到实效。可是,虽然“奇葩证明”数量确实少了,但也似乎从未销声匿迹。

全取消、一证通

多地放大招和“奇葩证明”说再见

商丽伟是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街道电大社区的主任,今年是她在社区工作的第六个年头。“六年来,我感受到社区工作最大的变化,就是要求开具的‘奇葩证明’越来越少。”

记者了解到,2018年7月,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全面取消社区居民委员会证明事项的通知》,将社区证明事项纳入负面清单,政策中不得再要求社区出具各类证明,中直、省属在哈单位不得要求社区开具证明。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全面取消社区居民委员会证明事项的通知》。杨雪楠 摄

不同于其他城市分阶段逐步取消的做法,哈尔滨一次性、全面取消了社区居民委员会13类45项证明,在全国省会城市中属于首例。

除了哈尔滨,为彻底跟“奇葩证明”说再见,多地也都放出“大招儿”,力求从源头上根治泛滥问题。

2018年,吉林省出台《吉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证明事项清理工作的通知》,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实施的证明事项都属于清理范围。据统计,该工作开展以来,吉林省公安派出所出具的证明由过去的年均20余万份,减少到现在的不足2万份。

云南省取消了“自行摔伤证明”“结婚证及身份证同为一人证明”等要求当事人自证清白、重复循环、开具部门不明确难以查证、责任倒置的证明,同时开通了当地投诉热线“0871-12310”,如居民仍遇到相关证明的开具要求,可进行投诉。

在省级有关部门的推动下,各市州都在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拿出举措,让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变化。

在江苏南京,全市启动政务服务个人办事“一证通”改革,申请人无需开具各种繁冗证明,凭身份证可直接办事。目前,首批119个涉及公安、人社、民政等7个部门的“一证通”个人事项已正式“出炉”。

在浙江金华,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活动,切实解决证明材料过多过滥和“重复证明”“循环证明”等突出问题。例如以前居民需要找第三方权威机构开具死亡证明,现在相关部门通过内部核查即可确认,居民无需再开具死亡证明。

“奇葩证明”禁而未绝

难了相关单位苦了办事百姓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虽然从中央到地方整治的决心和力度都很大,但一些“奇葩证明”仍然禁而未绝。

家住长沙市岳麓区的王女士最近在给女儿办理房产业务的时候,被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要求提供“母女关系证明”,但辖区派出所民警说,母女关系证明派出所无法开具,直接拿户口本就可以进行证明。

第二天,王女士拿着户口本再次来到长沙市不动产登记中心,为了能确保万无一失,还找出医院开具的女儿出生医学证明。但令她没想到的是,工作人员不予认可,仍然要求提供派出所开具的母女关系证明。“以前都是在新闻上看到让证明‘我妈是我妈’,没想到现在也发生在自己身上了。”王女士找了该中心负责人进行协调,负责人在了解了具体情况后,用王女士提供的户口本证明为其办理了相关业务。“希望通过这次事件,不动产登记中心能有所反思,今后这样的事不要再发生在其他市民身上了。”

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街道某社区曾开具过的“不扰民证明”“同一地址证明”。杨雪楠 摄

王女士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不少相关单位的基层工作人员向记者吐苦水,这些本不该开的证明,常常让他们陷入两难境地:开了自己要负责任,不开又为难了办事百姓。

在青海,尽管2018年3月就要求社区不再开具“居民房屋过户公证证明”,但直到现在,这项证明也没有被完全禁止。“还是有不少居民在公证处的要求下,来社区开这个证明,被告知社区已经不管开这个证明后,很多居民都不太理解,有的甚至拍桌子发火,我们也很为难。”

谈到这件事,西宁市胜利路街道北商业巷社区党委书记肖红很无奈,“希望每一个政府文件下达后,相关单位可以从上到下将文件内容传达给各个环节的基层工作人员,不然在一些民生问题上会起到让群众多跑路、生矛盾的反作用,给我们社区工作增添负担。”

“奇葩证明”咋根治?

政策缝隙要弥合,后期监管得跟上

合肥市公安局高新派出所的一位民警坦言,现在的要求和规定,更多的是落实于政府机构,很难对非公企业或社会组织等机构形成约束。之所以会产生这种“一边不开,一边还在要”的窘境,主要是由于相关文件的精神没有覆盖到所有相关单位。“虽然现在开具奇葩证明的数量少了很多,但还是有一些证明无法完全根除,如部分企业在招工时,一些非重要岗位仍要求个人开具无犯罪记录证明。”

针对存在的问题,有部门建议,应加强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破除各类“信息孤岛”,不给那些无谓的证明留下“政策夹缝”,要让整治“奇葩证明”成为社会共识,而不是政府单方面的工作。

“取消‘奇葩证明’本来是件便民利民的好事情,为什么还有不少市民要来开,肯定是被要求的。”西宁市城西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魏爱华认为,文件下达后,应涉及的相关单位都应及时学习,相应调整工作,不能因为自己业务的欠缺,让群众多跑路、白跑路。

还有部门提出,后期监管得跟上,要畅通投诉通道,对群众反映的“奇葩证明”问题立查立改,这样能对要求开具“奇葩证明”的单位起到警示和监督作用。

司法部开通“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

2018年,司法部在中国法律服务网上开通了“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群众可通过网站和手机客户端对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各类证明问题进行投诉,地方相关部门要在收到投诉后15天内反馈,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至20天。

此外,今年1月,司法部还印发了《全面深化司法行政改革纲要(2018—2022年)》,开出了“五年为期”的时间表,组织各地区、各部门彻底清除奇葩证明、循环证明和重复证明。

官方发布的相关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此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截至2018年年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6000余项;截至2019年4月底,各地区、各部门共取消证明事项13000多项。

上述提到的“群众批评—证明事项清理投诉监督平台”,也在成立后8个多月的时间里,接收到群众反映证明事项清理的1239件,其中,取消或者通过内部核查等方式不需要再开具证明的有504件。

那些让人哭笑不得的证明背后,是办事百姓来回奔波的无奈,是相关单位“开还是不开”的为难。消除“奇葩证明”不能松劲,我们期望“奇葩证明”早日“绝迹”。

来源:人民日报,网连中国(ID:leader-people)文/人民网联合报道组:曾帆、李洋、李思玥、方圆、杨雪楠、顾姝姝、张帆、韩震震、林洛頫、程浩、蒋莹

原标题:《“警察同志,您能帮证明一下‘我家是我家’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