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暴者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在施暴”

大家好,我是喵小姐。 这篇文章发出来时《少年的你》应该已经上映了,首先声明本篇无剧透,之所以想写一篇

大家好,我是喵小姐。

这篇文章发出来时《少年的你》应该已经上映了,首先声明本篇无剧透,之所以想写一篇关于校园暴力的文章,是因为昨天在知乎上看到一个问题。

有人问—— “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吗?”

先来说说大家印象中的校园暴力是什么,是你放学的时候门口站一排高年级的学生,你一出现个子最高的那个一声令下说往死里打;是你高中翘了别人男朋友,他的社会前女友扬言说要找人给你弄死。

但现实中的校园暴力是什么,好像每个平平淡淡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被问到“你有没有经历过或成为过校园暴力的施暴者”,他的回答都是“没有吧,我觉得上学的时候大家都挺友好的啊”。

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的人,会觉得这件事离自己很远。 但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这是一场愈演愈烈的人格侮辱,甚至不再相信任何人。

抛开小北和陈念的故事,我第一次真真正正了解到校园暴力受害者是今年4月,一档叫《和陌生人说话》的节目,有一期采访了一个在百度贴吧被称为“神女”的女孩,她遭受校园暴力长达十年之久,甚至就连辍学后还在继续。

(在这里把她原名暂且称作A吧,不想她再因此曝光)

整个事情的起因特别荒谬,高中时俩男孩在班里打架,碰摔了A的杯子,同桌女生“开玩笑”地说了句: “这下你惨了,A这个杯子要300万”

当时男孩面露难色,还主动赔了200元,A觉得不是什么大事,就说“不用赔了,也不值几个钱”。

谁成想很快,A所在的高中贴吧上就出现了一篇帖子,帖子里说A刁难那个打破杯子的男同学,还嫌他赔200少了,要300万才行。

其实A的家境特别一般,为了不被人嘲笑,她没有说出真实家境,而是“美化”了一下,说自己家里有点钱,但没那么富。

于是事情开始发酵地更加离奇,这些话变成了“炫富”,整过牙变成了“整过容”,再加上A的长相并不丑,大家又给她加了一项“有无数男友”。

如此一来,她成了隔壁学校都会在放学时围观的“神女”。

更恶劣的事很快就出现了,在放学路上她会被学姐截住扇耳光,还有一个男孩主动追求她,铺垫了很久,要到了她的私密照片。

结果第二天就出现在了学校贴吧里。

(图片是女主持人,说话的是女孩A)

于是她变成了“炫富,整容,有无数男友,还做性交易”的女孩,她吞了40粒安眠药,没死成。

退学后 ,她有了一个“闺蜜”,这位“闺蜜”卧底3个月之久,只为在网上直播与“神女”的日常。

十年后,A已经结婚生子,十年前学校贴吧的管理员现身知乎,又在知乎上刮起了一阵关于“神女”的讨论。

最后A忍无可忍,把贴吧管理员告上法庭,十年的校园霸凌,只换来了对方拘役3个月。

回顾整件事,你可能依旧觉得自己跟校园暴力没什么关系。 但如果说A是每个班里必有的那个被排挤的人,你此时心中可能会浮现出几个名字。

他们可能学习好但人很“呆”,可能总是穿得邋里邋遢,可能长得很丑,也可能是班里唯一一个迷恋二次元或追星的人。

印象里我初中有一个男孩,我们管他叫“逼哥”,好像每个班被欺负的那个都会有个不太好听的绰号。

时至今日我回想起来,我俩同窗三年连10句话都没说过,其他同学大多也一样,近些年聚会,甚至没一个人知道他的现状。

从初一到初三,我们以上课起立时撤走他的椅子为乐。 我们嘲笑他,看他气急败坏的样子然后哈哈大笑。我们孤立他,甚至孤立与他为善的人,编造一些根本不存在的绯闻,连带他唯一的朋友一起羞辱。

这些我都参与了,我不是故意要提“雪花论”,但我猜测在座的各位,也主动或被迫地参与过。

因为当你不跟着做,跟着笑,就成了那个“局外人”,你认为你在做的事只是为了合群,所以根本意识不到这是在施暴。

说实话,我本人没有经历过校园暴力,相信大部分人也一样,即使觉得不妥也选择了沉默,选择与他人一样确实是种自保方式,但我不觉得这就是“正常”。

我非常后悔我当时没有勇敢一点站出来一起抵抗霸凌者,尤其是当我看了知乎上这位受害者的回答,这对一个人的打击都太大了,字里行间我都能感受到她的痛苦。

知乎答主@张玮玮 说: “施暴者永远不会觉得自己在施暴” 。与此同时,想合群等任何原因,都不能成为你施暴的理由。

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应该再勇敢一些。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 “校园暴力的严重程度被夸大了吗?”

依旧是知乎里一个答案让我触目惊心——

被打死的学生没法来说话

被欺负了造成心灵创伤的学生也很少愿意提起

欺负过其他学生的学生也不大会在网上炫耀

所以 你觉得很宁静

@M3小蘑菇

每一场校园暴力

你的沉默就是在犯罪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