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年轻人每天都在做什么?”“都在让自己忙起来”

1 若问起现在都市年轻人每天都在做什么? 十有八九都有一个回答: 忙。 忙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人的生活

1

若问起现在都市年轻人每天都在做什么?

十有八九都有一个回答: 忙。

忙已经成为了一种现代人的生活常态,甚至演变成了一种“正义”。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发起了一项调查,对1993名18-35岁的青年进行日常行为生活评估。

76.5%的受访青年表示自己正过着“倍速生活”。 其中,一线城市的青年比例最高,达到了78.9%。

在报道中,一位在北京的媒体从业者感叹,觉得自己从每天一睁眼开始,时间就不是自己的了。

她说,不管是坐地铁、走路、还是吃饭,我都得随时保持与各方的联系,一天里没有多少时间放空自己,有时连续几个月都是夜里12点下班,赶不上末班地铁。

另一位互联网从业者则说,每天都有许多事情要做,经常加班到晚上8点多,空闲时间很少。 而且,身边基本上都是这样忙碌的年轻人。

在调查中,近八成的青年都表示自己每天在加快节奏生活,而青年男性的比例约高于女性比例,倍速女性青年占有75.3%。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介绍说,倍速生活在国内外都很常见,这种生活在日本被称为“跑步人生”,生活节奏一点都不比国内轻松。

年轻人整天忙碌,但总感觉收获不如预期。

在调查中,83.1%的青年坦然,整天忙碌,但付出和回报却不成正比。

有受访者表示,他身边有不少忙到飞起的人,但很多人的忙碌都是瞎忙。

他举了一个同事的例子,每天都像打了鸡血一样,出差,加班都要发朋友圈,看着确实挺忙,但几年过去,工作上没有什么起色。

这倒是验证了许多年轻人的生活现状。

我身边也有一些看着特别忙的人,但细问之下,他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搞得这么忙,好像一停下来,就会被别人超过。

忙来忙去,也忙不出什么成绩,但就是没办法让自己停下来。

他们坦言,这么忙了还一事无成,如果不忙那可怎么活?

在许多年轻人心里,忙是应该的,忙即正义。

2

在这项调查中,59.7%的年轻人把倍速生活归因于信息化的时代。

在这样的时代里,生活节奏一定是快速的。

如今的社会,尤其是网络时代,每天有无数的信息都在更新,不论时间,几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有热点冲击眼球。

以前我们说社会更迭是一年一个大变样,现在几乎变成了一天一个大变样。

新事物、新技术层出不穷,让人应接不暇。

而网络快速而全面的融入到人们的生活之中,让办事和了解咨询的成本大大降低,只要有一个手机,一个网络,那么整个世界都可以铺展在自己眼前。

有时,年轻人的倍速生活不是你主动选择的,而是那么多的东西一股脑都摊在你眼前,你不看也得看。

同时,也有49.2%的年轻人把倍速生活归因于自我要求高。

信息化的时代,任何成功和失败都会被无限放大,一个同龄人成功的案例被反复拿出来进行论述,一个污点也会被迅速传播,被众人唾弃。

潜移默化中,年轻人有了一个共同的心理,那就是要想尽办法地快速成长,快速成功,并且不能犯错。

成功的成本开始增加,犯错的代价也开始增加。

这无形中给年轻人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使得许多人开始对自己有了更高标准的要求。

动辄看到的文章都是被同龄人抛下,如果自己再不努力奋斗,那么分分钟就会被拍在沙滩上,永世不得翻身。

在调查中,同样有49.1%的受访者表示这也反应出年轻人心态浮躁、急功近利,还有40.7%的人认为这也反映出年轻人内心的焦虑和不安。

越忙越焦虑。 越焦虑越忙。

焦虑已经成为了现代年轻人的另一种生活常态。

不管你是不是在忙,反正就是焦虑。

忙也焦虑,不忙也焦虑。

整天拿着手机刷刷刷,越看越迷茫。

3

倍速青年的生活里,忙是一种表象。

其中,还透露出另外一层意思。

在忙碌的生活已经开始成为年轻人的主体时,快节奏和高效率变成了一种生活状态的评估。

而任何的慢节奏和低效率,开始逐渐不被认可。

虽然前些年我们一直在说慢生活,让自己慢下来,但鸡汤只能稍微喝喝,眼看着生活的重担已经抗在肩上,所谓的慢反而成了站着说话不腰疼。

有年轻人表示,谁不想要慢生活? 我当然也希望每天乐悠悠闲来无事,今天旅行明天泡吧,没事做做瑜伽搞个小爱好,但我也得有那个时间和钱啊? !

倍速青年将忙碌作为自己的生活原动力,其中透露出了一种成年人的无可奈何。

忙的时间越多,人的耐心就会越少。

我们习惯了各种的忙碌和高效,反而对一些慢节奏的东西无法适应,甚至从本能上开始进行排斥。

等电梯的时候,如果每一层都停,那么十有八九内心就会开始烦躁。

看文章的时候,如果文章太长,刷了两下还没刷到底,就会果断关闭。

看剧目的时候,如果节奏不快,甚至对白太多,那么就会开启倍速播放,甚至直接弃剧。

哪怕是个过个红灯,一看到等待时间超过30秒,内心就开始焦急,觉得是平白无故耽误了时间。

就连发个微信,如果回复太慢,或者对方打字速度不在自己可接受的范围内,那么分分钟也会嫌弃人家。

还有各种的知识付费课程。

标题你肯定都见过: 类似于《30天英语速成》、《20天教你变成演讲大师》、《10天抹平大肚子》等等。

听起来逻辑上好像没什么问题。

就像是有的人真的用了30天速成了英语,别人都可以,你为什么不行? 如果你按照课程学了30天也没有成功,只能说明你自己能力有问题。

但要反问一句,这种按照时间期限规定好的东西,别人都可以了,自己就一定可以吗?

倍速青年的忙,不但要把一整天的时间都用来忙。

还要忙出成绩,忙出效率,忙出自己的预期。

如果成功了,就觉得劳有所获,如果没有,那么就是徒增焦虑。

但正如刚才的调查数据,大部分人的忙,可能都没什么效果,说白了,都是瞎忙了。

4

忙的时间越多,人的耐心就越少,忍耐力也会降低。

新周刊的文章曾引用过一个数据:

有科学家做过一项耐心时限的研究,结果发现: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耐心却在一点点较低。

比如: 网页的打开时间只要超过1分钟,七成人就会产生不耐烦的情绪,通话时间超过5分4秒,等待时间超过8分38秒,朋友迟到10分1秒,人们就会愤怒,并极易产生失控的行为。

一个简单的例子,假如你和一个人约会,那个人迟到了20分钟,不管是什么原因,你都很有可能给他打上不靠谱的标签。

哪怕他真的事出有因,比如堵车、比如工作耽搁等等,你都会不耐烦地想,那别人为什么不迟到,偏偏是你有问题?

我们已经渐渐地,对生活和身边的人丧失了耐心。

以前我们总以为,是对方的问题。

但实际上,这可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是我们的思考方式和理解能力,发生了一定的偏差。

归根结底,我们已经习惯了忙,习惯了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高效。

我就个反面典型,曾经我盼了大半年,好不容易有一个长假,收拾好行囊去海边度假。

我渴望了那么久,想要整天无所事事,就在酒店和海边转悠,每天睡到快中午,到处溜达一下,这种度假简直不要太完美。

没有工作,没有电话,没有客户,没有公号,什么都没有,只有我一人尽情享受大把的时间。

然而,事实却是,我只享受了两天这样心安理得的悠闲。

到了第三天,我就隐约觉得有些不对,手机一天都没响起,一天都没工作,工作群里的工作都与我无关,公号后台没有一条留言催更。

我开始莫名有些焦虑,怀疑自己是在干嘛?怎么能把这么宝贵的时间用来无所事事呢?

我的耐心开始一点点消失,哪怕在海边坐着,我也无心看风景,只是一遍遍刷着手机,看是不是信号不好,怎么都没人找我。

我开始盼望着假期结束,盼望着回家,盼望着工作。

等我又一次坐在办公室里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我才踏实了。

啊,被工作填满的感觉真好。

然后,没过多久,我又开始盼望休假,觉得自己要被榨干了。

如此反复,成了一个循环。

5

要我说啊,倍速青年的生活,不是自己选择的,而是不知怎么的,我们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

如果把瞎忙都归结于年轻人的心态浮躁上,我认为也是一种不公平。

毕竟,现实永远是残酷的,忙一点让自己多赚钱多一点安全感,这件事本来无可厚非。

一个成年人,忙是应该的,但在忙碌之余,学会享受生活,也是应该的。

不过也很显然,如果忙习惯了,想要停下来,也不是一件易事。

就像我们总是感叹,曾经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能爱一个人。

多少人大呼向往,渴望那种生活,觉得那样的人生才是人生。

但如果真的把你抛在那样一个没有网络,通讯靠写信,两眼一抹黑,我估计也没人能真的受得了。

如此说来,我倒是得出了一个小结论。

现代年轻人,忙可以,但不要总是忙,闲可以,但也不要一直闲。

我们都说要与这个世界和解。

如何和解?

对于忙这个层次,我认为,忙里偷闲是最合适的。

你要学会忙,要让自己忙的有价值,有效率。

你也要学会偷闲,要让自己闲的够自在,够心安。

忙就老老实实忙,不瞻前顾后,闲就闲得心安理得,好好放松身心。

在自己可支配的时间里,找一点慢事情。

会忙,也要会闲。

打一个比方,让你一直吃糖,一开始吃觉得很甜,吃多了也会索然无味,这时来点酸,又开胃又解腻,但酸也不能总吃,还要吃点辣,进一步刺激味蕾。

忙够了,闲一下,觉得好轻松,闲够了,忙起来,觉得好充实。

生活的张弛有度,你都要试试。

生活的酸甜苦辣,你都要尝尝。

总而言之一句话:享受片刻既满足。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