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的饮食指导

欢迎点击↑北京痔疮医学研究院成都分院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服务号!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简称IBS ),是临床常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粪便性状异常(稀便、黏液便、便秘)等临床表现为一体的症候群,症状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但无器质性疾病(形态学、细菌学及生化代谢等指标无异常)的证据。

中医学没有肠易激综合征这一病名,根据临床表现可归属于脾虚泄泻、腹痛、便秘、滞下、郁证等病症范畴。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可归为腹痛范畴;以腹泻为主,其痛泻相伴,痛即泻,泻后痛减的特点与中医古方痛泻要方治疗的主症相似,可归为痛泻或泄泻范畴。

中医讲,本病其病在肝,其标在肠,其制在肝,肝郁脾虚是其主要的临床证型,病理性质为寒热错杂,正虚邪实。肝郁脾虚为肠易激综合征的主要病机,且有夹湿热、夹痰、夹瘀之分,以脾虚为主者,又可兼夹肾阳虚。

临床表现

本病起病通常缓慢、隐匿,间歇性发作,有缓解期;病程可长达数年至数十年,但全身健康状况却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与精神因素或遭遇应激事件有关,部分患者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抑郁、焦虑、紧张、多疑或敌意等,精神、饮食等因素常可诱使症状复发或加重。症状虽有个体差异,对于某一具体患者则多为固定不变的发病规律和形式。

1、症状

(1)腹痛或腹部不适

与排便有关,为一项主要症状,且为IBS必备症状,大多伴有排便异常并于排便后缓解或改善,部分患者易在进食后出现;可发生于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

性质、程度各异,但不会进行性加重,极少有睡眠中痛醒者。不少患者有排便习惯的改变,如腹泻、便秘或两者交替。

(2)腹泻

一般每日3-5次,少数可达十数次。粪量正常,禁食72小时后应消失,夜间不出现。通常仅在晨起时发生,约1/3患者可因进食诱发。大便多呈稀糊状,也可为成形软便或稀水样。可带有黏液,但无脓血。排便不干扰睡眠。

(3)便秘

为排便困难,粪便干少,呈羊粪状或细杆状,表面可附黏液;亦可间或与短期腹泻交替,排便不尽感明显,粪便可带较多黏液;早期多为间断性,后期可为持续性,甚至长期依赖泻药。

(4)其他

腹胀在白天加重,夜间睡眠后减轻,腹围一般不增加。近半数患者有胃灼热、早饱、恶心、呕吐等上消化道症状。

2、体征

一般无明显阳性体征,可在相应部位有轻压痛,部分患者可触及腊肠样肠管,直肠指检可见肛门痉挛、张力较高,可有触痛。

治疗原则

由于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因此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以支持对症治疗为主;治疗目标是缓解症状,防止复发,提高生存质量。针对结肠动力紊乱及内脏敏感性增高,有双离子通道调节剂及内脏敏感性调节剂应用于临床。鉴于缺乏单一、完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主张综合疗法,包括饮食、心理、药物等多种方法,强调治疗措施的个体化。本病的病位在肠道,与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故治疗本病多从肝、脾、肾、肠道着手进行辨证论治。本病病机主要在于肝脾不调,运化失常,大肠传导失司,日久及肾,形成肝、脾、肾、肠胃诸脏腑功能失常。早期多属肝郁脾虚;若夹寒、夹热、夹痰可形成肝脾不调,寒热夹杂;后期累及肾脏,可表现为脾肾阳虚;波及血分则可致气滞血瘀等证候。故临床辨证需辨明虚实、寒热、气滞、兼夹的主次及相互关系,治疗以调理肝脾气机为主,兼以健脾温肾。

通过以上的介绍大家可以看出,其实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与我们日常饮食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今天我们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一些适用于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饮食指导分享给大家!

肠易激综合征部分患者的病情加重与饮食有关,食物不耐受在 IBS 患者中也十分常见。下表列举了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常见食物不耐受种类的发生率图表:

通过上图,我们看到,每一类型的食物引起胃肠不耐受的发生率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每个人体质存在差异,因此对同一食物的不耐受率的体现也是不一样的;

而我们所列举的是一些容易引发肠易激综合征的食物,并不是说这些食物不能吃!而是需要我们客观去对待,比如说:如果你吃某种食物不会产生刺激,则可以继续食用,没有必要拒绝它;反之,如果你食用了某种食物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那么以后就要记住,尽量避免去食用这个你身体不耐受的食物。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是存在着某些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物质的,如水杨酸盐、血管活性胺(如组胺)、谷氨酸盐(如味精)和咖啡因等。这些食物中的化学反应并不总是引起胃肠道症状,但它们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了解,是有可能影响胃肠道神经内分泌系统。

下表列举中常见食物中的化学物质,及其潜在作用机制:

尽管食物对 IBS 症状的影响及其机制的研究有限,部分并未得到有力的证据支持,但 IBS 的饮食指导作为常规宣教的一部分也是有必要的。

以下是目前研究中较有说服力的饮食推荐种类:

1. 膳食纤维

中国营养学会对膳食纤维的定义是指不易被消化酶消化的多糖类食物成分,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在人体的小肠中不能消化和吸收,而在大肠中可以部分或完全发酵。

膳食纤维被证实的作用包括:不溶性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可以减少肠道的传输时间,增加排泄量;可溶性纤维可参与肠道的发酵过程,降低大肠的 pH 值。此外,在结肠中,可发酵纤维相当于益生元,对调节肠道菌群有一定作用。

合理摄入膳食纤维,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正常成年人膳食纤维摄入量为 25~30 g/d。

目前我国指南中推荐对于便秘型 IBS 患者可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其他国外指南中表示不建议 IBS 患者饮食中加入麦麸,IBS 患者限制如粗面粉或高纤维面粉、面包,以及富含麸质的谷物或糙米等高纤维的食物可能可以改善症状。对于便秘型 IBS 患者食用亚麻籽、燕麦可以改善便秘、腹部不适。

2. 低 FODMAPs 饮食

FODMAP 即难吸收的短链碳水化合物,如发酵低聚糖、双糖、单糖、多元醇。这些成分在小肠难以吸收,可使大肠渗透压增加,结肠细菌发酵,导致胃肠道不适。

其中果糖是一种甜味浓郁的糖类,大多数水果中均含有果糖,果糖的代谢是在小肠被消化利用,不受胰岛素的影响;目前在食品加工中常被作为甜味剂来使用,某些饮料、冰淇淋、雪糕、面包、蛋糕、乳制品均含有果糖;果糖含量低的食物包括:木瓜、草莓、柠檬、樱桃等。

乳糖是乳汁中重要的营养物质,成人是由于到一定的年龄后,乳糖酶活性逐渐下降或消失,对于乳糖酶缺乏的患者可以建议食用经过加工的乳糖含量低的酸奶。

多元醇主要包括山梨醇和甘露醇,其中苹果、西瓜、菌菇、花菜等蔬菜水果中含量较高。

3、以下罗列了部分低 FODMAP 饮食的推荐食物:

低FODMAP饮食的原则是在正常食用量下,患者应避免摄入高FODMAPs饮食,用低FODMAPs食物来代替,旨在总体性的减少 FODMAPs 的摄入,而不是片面禁止某些食物的摄取。

总的来说,低 FODMAPs 饮食的摄入须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医生的建议,是因人而异的!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这些饮食指导是需要我们客观去对待,比如说:如果你吃某种食物不会产生刺激,则可以继续食用,没有必要拒绝它;反之,如果你食用了某种食物会导致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生,那么以后就要记住,尽量避免去食用这个你身体不耐受的食物即可,肠易激综合征是可以通过改善饮食慢慢调理好的,但也不可大意,必须配合医嘱治疗。

预防调护

1、饮食、生活起居要有规律,避免精神刺激,解除紧张情绪,保持乐观态度,是预防本病的关键。

2、培养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适当的运动锻炼,增强体质,有利于预防本病的发生。注意饮食调理,进食营养丰富而又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进食肥甘厚味或生冷、煎炸食物。

3、本病精神护理很重要,医护人员须与病人及家属相互配合,解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详细告知其本病的起因、性质及预后,以解除其紧张的情绪,树立其对治疗的信心。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