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医院李晓北:改善医疗服务永远在路上

本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诞生多个医改明星地区。北京作为探索改革颇具魄力的城市,因为小步快走稳步前行地推

本轮医改启动以来,我国诞生多个医改明星地区。北京作为探索改革颇具魄力的城市,因为小步快走稳步前行地推进改革,圈粉无数。在这个过程中,不得不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下称北京朝阳医院)。从2012年开始,北京朝阳医院成为北京“医药分开”改革试点医院之一,率先取消药品加成,增设医事服务费,持续了数十年的医院收入格局就此彻底改变。

改革步伐并未止步于此。在“医药分开”改革同一年,北京朝阳医院又牵头组建了北京第一个医联体,在急诊分级和“医耗联动”改革的推进中,亦打破陈旧利益格局,走出了一条风清正气的改革新路。

改革无疑会触及利益,“刮骨疗毒”绝不会轻松。在一系列医疗服务流程再造的过程中,医院经历了哪些难忘瞬间?如今改革成效如何?日前,健康界带着这些疑问,独家专访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李晓北,听他讲述改革背后的故事。

急诊也要分级诊疗 打通生命“应急车道”

任何一项改革在推行之前,整个体系中都会存在多个积弊已久的难题,北京急诊预检分诊分级改革便是如此。

过去,作为北京急诊患者接诊量“大户”的北京朝阳医院跟其他医院一样,急诊治疗区秩序混乱,每个治疗区相互交织,用李晓北的话说,急诊区域“几乎没有下脚的地方”。2017年,北京朝阳医院决定,要对杂乱无章的急诊服务流程说“不”。

医院在原有预检分诊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信息化,实施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制度,在流程上实现患者急诊就诊不按“先来后到”,而按病情急危重程度分级就诊。

1级患者病情濒危、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即刻进入复苏室或抢救室进行抢救;2级患者病情危重或迅速恶化、存在生命危险,10分钟内进入抢救室进行救治;3级患者病情急、有潜在危险,先于4级非急症患者优先诊治;4级患者为非急症,病情程度一般,根据指引顺序就诊,等候时间较长。3级或4级患者需要在指定等候区域等待,医生呼叫其就诊序号时才能进入诊室就诊。

说起急诊分级的好处,李晓北滔滔不绝。据他介绍,急诊预检分诊分级就诊实现了危急重症优先救治,保证了患者安全,相当于为危重症患者让出了“生命的应急车道”;秩序好了,医生工作更“淡定”,诊疗过程更仔细;医疗资源合理分配,让有限的资源全部倾向于危重病人。

不再按照“先来后到”看病,而是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就医,事实上,这种打破原有就医习惯的诊疗方式在推行之初,并非十分顺畅。最初,别说患者不理解,连医护人员也是将信将疑。

“乱惯了,过去都认为急诊乱才是正常现象。”为此,医院管理团队反复为急诊医护人员做工作。在新流程运行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急诊环境有所改观,急危重症患者数量在稳步提升,医生职业成就感也跟着上来了。

因为效果太好,北京朝阳医院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给同行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2019年5月,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在全市20家三级医院内推广了北京朝阳医院经验,统一实施“急诊分级”,连新政推行的新闻发布会都在北京朝阳医院召开,媒体记者也首次参观了这个毫不嘈杂的急诊科。

相比两年前,如今的北京朝阳医院急诊科诊疗量提升20%,每名医生看诊时间可以保持在10分钟左右。统计显示,北京朝阳医院急诊抢救室和抢救留观区的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90%,并且几乎没有加床。

建立北京首个紧密型医联体 破解转诊难题

那么问题来了——北京朝阳医院危重病人占比超高,那些病情趋于稳定的患者去哪儿了?答案是医联体合作医院。

早在2012年底,北京朝阳医院就联合周边10家二三级医院,成立北京第一家以分级诊疗为目标的医联体。如今7年过去了,作为北京分级诊疗最早的践行者,北京朝阳医院在这项工作中亦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自医联体成立以来,朝阳医院实现下转住院患者14086人次,上转住院患者1693人次,成功破解了大医院“上转容易下转难”的双向转诊制度痛点。

据李晓北介绍,朝阳医院医联体成员单位中有两家医院设有“朝阳医院急诊治疗区”,这个区域接收的病人就是从北京朝阳医院经过急诊处理之后转诊而来的患者。为了让前后治疗同质化,北京朝阳医院会向这些病区长期派驻专家任病区主任和护士长,不仅保证了患者治疗的连续性,专家也会为医联体成员单位的医护人员进行指导,确保医疗安全和服务质量。

北京朝阳医院管理层的思考和行动从未止步。医院管理者深知,“收入降低”时常成为大医院医生不愿下基层的原因。工作在医联体成员单位中的朝阳医院医护人员工资、奖金等收入与原岗位相同,其中一部分由由医联体合作单位支付。这种合作模式是一种新的尝试,打破了医院之间原本的隶属关系、人事关系和经费关系,让大家彼此更紧密,真正成为“一家人”。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医联体成员单位紧密程度从双方共建呼吸机依赖患者康复中心这一件事,便表现得十分明显。那些经过北京朝阳医院治疗病情平稳的呼吸机依赖患者,可以到朝阳区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呼吸机依赖患者康复中心继续接受护理和康复治疗,并且报销比例更高。这样既腾出大医院空间让位给急危重症患者,也让基层不断提升软硬件水平成为可能。

投身医改 医耗联动综合改革宣布成功

伴随医联体建设,各级医院的定位愈发清晰,但改革却并不会停滞不前。2019年6月,一场重建大医院收入格局的改革,在北京启动。

这是2019年北京医改的重头戏——医耗联动综合改革。6月15日起,北京近3700所医疗机构医用耗材加成,按采购价收费。这次综合改革降低了资源消耗性项目价格,提高脑力、体力投入较大的项目价格。众所周知,医耗联动改革就是要倒逼医生靠技术吃饭,而不能靠卖耗材赚钱。作为北京大医院门诊量常年稳居前三的北京朝阳医院自然率先投入到医耗联动改革浪潮当中。

没有了每年数亿元耗材加成收益,由此给医院管理带来的压力可想而知。为了让改革平稳过渡,包括李晓北在内的医院管理者制定了多项预案,并且在改革启动后每周监测数据。采访中李晓北透露,北京朝阳医院医耗联动改革达到预期目标,门诊例均和住院次均费用几乎都没有太大变化,医护人员收入也并未因为取消耗材加成产生明显波动。

“我们始终记得北京朝阳医院是公立医院,要保持公益性,不能有一些项目提价就一味去开展这些项目。”李晓北坦言,医疗结构的调整对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保证医院平稳运营,又要严格控费,好在数据可以给管理者提供最好的参考,每个自然月总结出的运营数据,引导着北京朝阳医院临床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奔跑”。如今发展已经进入“快车道”的日间手术,正是管理效能提升的体现。

北京朝阳医院日间手术平均每天保持在50台左右,包括胆囊切除、疝修补、肛肠手术等,过去需要住院多日的手术,如今都可以在日间病房完成,这不仅意味着用有限的资源,满足几倍于过去的患者需求,也标志着医院对各个科室的协作和医务人员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日间手术给医院带来不错的效益,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医院所取得的一项成绩很能说明问题:去年,北京朝阳医院在市属医院患者满意度考核中位列第一。

出实招见实效 改革让政府、患者、医护人员都满意

改善医疗服务行动没有终点,与李晓北一样的医院管理者们深知,所有改革都要让政府、患者、医护人员三者都满意,任何一方不满意都不能称之为成功的改革。

如何让政府满意?北京朝阳医院首先做到的是发展符合政府导向,坚持公立医院公益性,不断通过提升医疗质量、扩大新技术和新项目的数量和范围、控制费用等方式,去适应新的改革举措。

要让患者满意,无疑是找出患者就医时的烦心事,通过改善服务提高效率,让患者尤其是疑难重症患者及时在医院得到有效治疗,增强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朝阳医院多年来鼓励医生做较为复杂的手术和操作,多收治重病患者,保障收入稳中有升的同时,让医护人员获得了职业满足感和自豪感,也充分契合了三甲医院的自身定位。

北京朝阳医院所取得了一系列成绩让李晓北深感自豪,全院上下亦将初心和使命转化为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气神和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自觉行动。

投身医改、服务医改、保障医改,再造医疗服务流程的北京朝阳医院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机,展现出强劲发展的力量。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