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先兵和他的氨基酸“帝国”

王先兵

法治周末记者 张贵志

“王先兵通过不断科技创新,奠定了主导产品氨基酸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地位,结束了中国氨基酸工业低水平徘徊的历史,推进了中国民族氨基酸产业的发展。”这是行业内对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王先兵的评价。

1960年出生在湖北省公安县南坪镇的王先兵不仅将一个小化工厂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水解氨基酸生产企业,还参与了《氨基酸产品分类导则》国家标准方案的制定工作,被誉为氨基酸水解法第一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农村娃学科技

王先兵祖祖辈辈都是农村的,1977年高中毕业那年,刚好文化大革命结束,他回到农村大队里当了一名会计。除了工作外,王先兵平时最爱看科技杂志,也一直想着要跳出农门。

1983年,机会终于来了,王先兵因在大队里会计做的比较好,被抽到镇属企业里上班。

当时公安县南坪镇有家畜禽养殖加工“一条龙”的企业,即有良种繁育、禽蛋加工、板鸭、羽毛、羽绒服、猪鬃等厂。王先兵被安排到了镇企业下属的砖瓦厂里管财务和销售。

鸭子的羽毛、羽绒加工成羽绒服后,还有些下脚料,镇里想将畜禽的羽毛综合利用起来,便组织王先兵几人去考查。那时只有武汉大学在向全国做畜禽羽毛生产氨基酸的技术推广和培训。

“用畜禽羽毛生产氨基酸最先始于德国和日本。过去我们国家的鸡毛、鸭毛都是被走村串户的货郎以换姜糖的形式收走了,最后也都出口到了德国和日本。”1989年,王先兵一行人培训结束后,镇里决定建氨基酸厂。1991年,公安县生物化工厂成立。因王先兵技术学的好,懂管理,镇里就选他当了法定代表人。

自此,王先兵一心扎进了氨基酸的生产经营里。

1996年,公安县化肥厂想开发新产品,找到了王先兵,让他办一个氨基酸厂,划了地方,还给了60万元钱。这样,公安县氨基酸厂就诞生了。

“其实那就是公安县化肥厂化工分厂的一个氨基酸车间,国企的一块试验田。”话虽如此,却为日后王先兵创造“氨基酸帝国”打下了基础。

车间建起来后,效益比较好,钱也交的很多。但之后王先兵发现,公安县化肥厂一直处于亏损状态,所有亏损完全依赖这个小车间来弥补。

1999年,一位德国客户找到他,提出投资300万美元,在中国办一家氨基酸企业,办成后给他35%的股份。

王先兵当时动摇了,但又于心不甘,这些年从乡镇企业到国有企业,一直都在做氨基酸,已积累了一定的客户,产品质量也好。但国有企业的人虽然很好,但是机制不灵活。公安县化肥厂的老员工非常多,工资都可以把企业拉垮。他将这些情况反映给了化肥厂,建议把氨基酸车间改制成民营企业,厂里把这个情况汇报到县里后,得到了县里的批准。

开启氨基酸“帝国”

2000年,公安县化肥厂的氨基酸车间正式改制成民营企业。

“从1996年创业初期,我们就将氨基酸定位为全球市场,所以,必须要借船出海。”产品要出口,就必须与国外对接。2000年一改制,王先兵就对公司全部实行网络电算化。2001年12月10日,正式成立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改制后的第二年,与外企组建了“福拉马公司”。借助外资的身份直接将产品卖到了国外,并学习他们的管理经验。

2002年,公安县化肥厂破产。王先兵收购了化肥厂的土地和设备,用于扩大氨基酸生产线。但将其改造成氨基酸厂的话,需要1年多的时间。王先兵当时就考虑,如果工人在这1年多的改造期里没事做怎么办?

权衡再三,王先兵决定花几百万元对原先亏损的化肥厂设备进行大修,这样虽然能保证工人及时开工,但却面临着与原化肥厂一样亏损的风险。

但不曾想,化肥厂经大修投产后,在当年就实现了盈利。他又给自己定了一条更高的使命:“以振兴民族氨基酸为己任”“成为资源综合利用一流企业”。

2016年,上海复星医药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看重了王先兵的能力,为湖北新生源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增资7821万元,虽然公司的管理还是原班人马,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也均由王先兵担任,但此举使得王先兵的股份下降到只有25%了。

“但我没有舍不得。”王先兵对法治周末记者说,我不求股份的多少,只求企业的发展。如果企业做不大,全部股份也就这么一点;企业做大了,只占1%的股份都要比现在强。

其实在当初企业改制时,虽然改制的费用都是王先兵出的,但他只占公司51%的股份,其余49%的股份分别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大学教授占有。

当时也有人问他为什么舍得把股份给他们。“因为舍不得就聚不拢人才。”王先兵说。

1996年,王先兵厂里的产品开发部牵头人,只是一名本科生。而随着企业的发展,王先兵觉得研发团队要加强,但硕士、博士这些高学历的人才又不愿意到小县城定居。

2003年,王先兵在南京建了个研发分中心,这是因为公司的一位股东是南京大学的一位教授。

“这位教授是学发酵的,对分离提取有很好的见解。”王先兵原本要给他技术费用,后来提出给他股份,这样更有工作动力。

在这位教授的帮助下,原来1吨羽毛只能提几十公斤氨基酸,现在可提高到300多公斤,公司也从1个产品发展到11个产品。“在世界上最先做水解法提取氨基酸技术的是德国一家公司,后来德国的这家公司竞争不过我们了,全部停下来,买我们的产品。那个时候,他们只生产3种产品,我们生产了11种产品。”王先兵自豪地说,现在用水解法的大企业为什么都垮了?就是因为技术落后,市场被我们占领了。

王先兵介绍,公司的南京研发中心做氨基酸的分离提取技术研究;位于湖北公安县总部的研发中心负责将研究成果运用和生产。企业还在2007年在意大利建立了一个研发中心,与国际接轨,做氨基酸的衍生物产品。

用人丝毫不徇情

在王先兵的带领下,新生源公司现已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及湖北博士后产业基地,荣获国家发明专利近20项,已成为用蛋白水解法生产氨基酸规模全球最大的企业。

王先兵带领着他的氨基酸“帝国”越做越大,但他在管理和用人机制上丝毫不徇情。

“我的企业文化里有平等、信任、欣赏、亲切。”为了达到平等,王先兵首先跟自己老婆做工作,让她到生产一线工作,这一干就干到了2014年退休。“那时,很多人要推荐人来,但一听说我老婆都在一线当工人,就没人来了。”王先兵笑言,她唯一跟一般工人不同的就是不上夜班。

“我不鼓励亲戚朋友、子女到我公司来上班。”王先兵坦言,就算要来也是分到生产一线,要当管理者,你必须比别人优秀两倍,公司不养闲人。

王先兵有一个姑妈的儿子,在公司当班长。有一次在巡视时发现他在打瞌睡。这犯了化工行业的忌讳,就把他辞退了。后来,其姑妈来说情,王先兵让他3年后来重新应聘。

王先兵亦非常反感请客之风,其女儿结婚不但没请客,还动员儿女亲家那边简单操办。

“氨基酸企业有一个环保问题,我们的理念本身就是搞废旧利用的,过去在这方面由于技术的不成熟,肯定有缺陷。”王先兵面对敏感问题,毫不回避,“这些缺陷都可以通过技术的完善来解决,就是原材料全部综合利用。我们不是简单按照处理‘三废’的方式来治理,而是以资源综合利用的方式来完善。比如,畜禽毛里的氨基酸,我们把还没提取完的氨基酸拿去做有机肥料。对产生的废水,进入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按国家的标准达标排放;气体,一是烧锅炉的气体,也是按国家的标准治理排放,烧锅炉的废渣送到水泥厂做建筑材料用了,危废转到有处理资质的单位去处理。相信,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严格,治理也会越来越好。”

王先兵介绍,公司生产的氨基酸叫小品种特种氨基酸,与国内很多企业用粮食提取氨基酸不一样,在无形当中节约了粮食和耕地面积。他也希望能进一步把没提取完的氨基酸继续提完,并通过衍生物产品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的效率,把国外好的保健品引到国内,让国民享受到健康的保健品。

责编:马蓉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