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贝宁 看我72变

时隔八年,央视《主持人大赛》终于重新回到观众视线了。

之前举办的数届比赛中,诞生了一批优秀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比赛竞争激烈,规则残酷,只有专业能力强、心理素质过硬的选手才可能脱颖而出。

作为中国主持界最高规格的比赛,网友也称这档节目是“神仙打架”。不仅收视率破1,还在微博上连登五个热搜。

除了选手,身为主持人的撒贝宁也因为出众的思维能力,在节目内外被观众称为“神仙”。

参赛选手张安琪抽到的题目是“收费员变脸”。选手的回答其实已经很好了,但撒贝宁偏偏剑走偏锋,找到另外一个更加走心的角度:

“小姑娘确实敬业,但在敬业的背后是什么”,他说他看到的是心酸,小姑娘想笑吗?不想,但就是因为训练有素,她必须微笑,但被服务的人愿意看到这样的笑吗,很难说。”

他的落点是在“真正的服务是艺术”,我们要如何去提升艺术二字的含义,不要变成流程和标准。

其实这不是撒贝宁第一次参加《主持人大赛》了。

要知道,撒贝宁在央视工作的第二年,就参加了主持人大赛,不过那时候的他还是“49号选手”,不是“撒贝宁老师”。

在四个小项的评分中,他的专业、艺术阐述和总体印象都是第一,外语和亚军沈冰并列第一。

法学专业出身的他,在参赛时的自我介绍,就显得很“皮”:

主持人和做律师一样,都有观众,不过做律师旁听的人可能有人会恨我,但做主持人估计没有机会招致愤恨,不仅如此,我还希望你们喜欢我。

他当时抽到的即兴题目是用三个词组成一段故事,“银行,报纸,南极”。

思考三秒,撒贝宁就出口成章,讲了一个银行退休职员的故事,梦想是登上南极,八十岁,终于登上高峰的时候,拿出了一张旧报纸铺在地上,报纸上登了他年轻时候组建的登山队。

当评委老师为他打破不能有满分成绩的规定时,只有他自己知道,为了那一刻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

1999年夏天,央视走廊,一个大学生在那里来回踱步,见人就咧嘴笑,喊老师好。

他穿着肥大的西装,打着鲜红领带,脚穿破皮鞋,手拿公文包。

他的头时不时往办公室里探,生怕错过面试。这时,一个人从办公室里走出来了,大学生一眼认出她是《新闻联播》主持人肖晓琳。

大学生激动地上前打招呼:“肖老师您好!我是来面试的。”

肖老师颤抖了一下,看这人黑黑的,瘦瘦的,不像一个好人。她礼貌地应了一声“好的”,就转身回办公室,锁上门,然后对屋内的人说:

“外面的猴子,谁招来的?”

同期进央视的张绍刚对他的印象与之相似:特别瘦小,精。逢人就叫老师。永远咧着厚嘴唇笑。

这只“猴子”,就是20年后在央视上演主持“72变”的撒贝宁。

面试后,撒贝宁内心凉了,觉得自己过不了,一是非科班出身,二是长得不够正派。

面试过不了,逛一逛央视也好,本着参观的心态,他厚着脸皮让实习生领他逛了一圈。每路过一个办公室,他都会问:“这间办公室是做什么的?那个设备是干嘛的?”

他自己都没想到,还是在同一年,法学生撒贝宁在中央电视台,头发用发胶抹得油光水滑,穿干练老成的西装,主持了自己的第一档节目《今日说法》。

影棚内,聚光灯集中照在脸上,他无法控制自己的紧张。录完节目后,他不停流汗,仿佛从水里捞上来一般。

第一期节目,撒贝宁录了两个多月。他说每次跟嘉宾交流时,自己一定会忘词。

“因为我一直在留意灯光师、录影师和导播等工作人员的一举一动,我很怕他们发出不满的啧啧声,我一定是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

直到现在,他仍然很怕啧啧声。

《今日说法》早期,专家学者们一本正经地讨论着“父母打孩子是否算违法”这类民生新闻。每天中午十二点后都是中老年人雷打不动的学法时间,以案说法的形势让他们觉得更真实。

就这样,一个午间档的法制节目,收视率超过《焦点访谈》,甚至快赶上《新闻联播》,成为收视奇迹。

直到央视改革,《今日说法》被归到综合频道,撒贝宁才开始出现在不同综艺中。无论哪档节目中,他都如鱼得水,乐在其中。

如果我在,大家不开心,我会觉得是我的失败,尽管跟我没关系,我把所有责任扛到身上。我不能让别人尴尬。我天生就是个打圆场的人。

撒贝宁五年级进行了转学。刚下课,一群小男孩围了过来,眼珠子骨碌骨碌地转,指着他衣服上的图案:咦,这里有只小企鹅。

小男孩本意是嘲讽撒贝宁幼稚,但他挺起胸,态度不卑不亢:怎么样,好看吗?

高二时他想考北电和中戏的表演系,但他听说两所学校都是个子不到1米75的不要。撒贝宁的人生第一次陷入了绝望。

尽管身高不够,但撒贝宁语言天赋极强。他喜欢演讲,常常引用身高仅1.6米的拿破仑名言,将所有老师同学煽动到流下热泪。

高三那年,撒贝宁代表学校参加了北京大学举办的夏令营。并在结束前,意外的以一首《小白杨》技惊四座,命运的转折随之而来。

1994年3月28日下午,离毕业只有三个月,有同学喊小撒:“撒贝宁,年级主任和老师找你。” 小撒心想:“难道哪个女生把我送的情书拿给老师了?”

他忐忑地打开门,只见老师们一排坐开,年级主任率先说话:“撒贝宁,你爸妈不请吃饭,北大的保送通知书就不给你了。”

那时的他,还没有“北大还行撒贝宁”的霸气,回家之后他哭的是涕泗横流。

在成功保送北大后,撒贝宁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幸福的4年,北大的自由开放让他如鱼得水。

他加入北京大学广播台后,在二年级便自荐成为台长。当时的他说着一口流利的武汉普通话。在《非常静距离》采访里,李静知道这件事后,特别惊讶:“你怎么这么大胆呢?”

“我脸皮厚,怕什么?”小撒自豪地说。

厚脸皮的撒贝宁还担任合唱团团长,率队出征西班牙,获得世界冠军;参加戏剧社,和同学逃课去胡同看戏,学习表演。

令所有同学惊讶的是,尽管平时的生活忙成陀螺,但撒贝宁的成绩依旧很好,在全校排到28位。

同学问他秘诀,他的回答很简单——背书。

“考试内容都是书上的,我把整本书背下来总行吧。”

凭借着出色的能力和优异的成绩,本科毕业时,撒贝宁成功保送北大研究生,成为所有人艳羡的对象。

按照常规路子走,撒贝宁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法官,但他自己却想成为一个记者。但没想到自己进入电视台后,成为了一个主持人。

1998年,中央电视台筹备《今日说法》栏目,制片人希望找到一位法律系毕业的学生担任主持人,命运眷顾了撒贝宁。

但深知自己主持功力薄弱的撒贝宁,每天坚持不懈地练习,一天内吃掉无数包润喉糖,甚至在节目录制现场,因为劳累过度被迫吸氧。

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毫无主持基础的撒贝宁在进入央视后的第二年,获得全国电视主持人大赛冠军,成为那年央视最耀眼的年轻人。

《今日说法》主持多年,撒贝宁形成了某种固定形象,冷静、睿智。

尼尔·波兹曼曾写过《娱乐至死》,全篇强调一个议题:我们终将毁于自己热爱的东西。

在电视与网络普及化的今天,娱乐成了不可避免的趋势。撒贝宁也撕下观众给他画上的“法律脸”。在接受《南方人物周刊》采访时,他自己说道:

这个时代有趣变成了一个难以捉摸的标准。观众的口味越来越多元了。

于是从《今日说法》到《开讲啦》,再到《了不起的挑战》以及一些网综,撒贝宁的严肃形象逐渐被瓦解。

在节目《开讲啦》上,他的主持风格吸粉无数。有一次,林丹演讲时紧张地来回走,眼神经常瞟向撒老师。

坐在台下的撒老师一直跟他点头,点了不下20次,鼓励他。

然后,他上台模仿林丹来回踱步的样子,说了一句:“运动员就是不一样,随时在准备对抗的姿态。”

瞬间,林丹不紧张了,场面也缓和了。

朗朗多年来弹琴时的面目表情曾被调侃多次,可真在本人面前提出,多少带有一定意味的攻击性,反应时间不过短短几秒,面向嘉宾朗朗时,撒贝宁的转述非常巧妙:

这是你的一种真实状态,或是多年演出的经验形成了一种习惯?

用词分明没有多大变化,语义却温和了不少。

张信哲在被问到“过气歌手”这个话题,张信哲坦然接受,带着几分无奈,撒贝宁立刻回复观众:

你让乔丹现在回去和20多岁的小伙子争NBA总冠军,科学吗?不,可是这丝毫不会影响他依然是NBA的神。

而张信哲则站在一旁不停鼓掌。

演员阮经天就曾在节目中评价撒贝宁时说:“我以前看过他的节目,真诚,专业,从容。现在却是‘卑鄙’、没有诚信,顽皮。”

在节目《了不起的挑战》中,他轻松地将坐在泳池边的岳云鹏踢下水,神情狡黠,有种恶作剧得逞的成就感。为了凸显自己,他甚至将腹部原本一块的腹肌画成8块,观众在节目中见到的不再是一个严肃的法制节目主持人,而是一个厚着脸皮玩赖的嘉宾。

不久后,他在舞台上故作惆怅,“很多人都是主动北漂,而我是被迫北漂的。北大当时发来录取通知书,去的话太远,不去的话,北大……说到这儿他顿了下,眯起眼,“也还可以”。

于是在网上的经典装X语录中,悔创阿里杰克马,一无所有王健林,不知妻美刘强东,普通家庭马化腾,新添了句“北大还行撒贝宁”。

段子手与学霸的无形转换,随时随地抛出高级幽默,是多少本书堆起来的底气。

你知道撒贝宁的一句“快考试了,逃课太多,笔记不全,重点全没划上啊,那就把书背下来吧。”却不知道他把《文学回忆录》都记下来了。

在《明星大侦探》上,你以为他不正经,放出狂言说自己是“芳心纵火犯”,却不知道他私底下爱看《战争、枪炮与选票》,喜欢能揭示出人类命运和情感的好作品。

他保留着少年时期的习惯,有时也会无奈,走在街上遇到比自己年轻很多的后辈,见到他会脱口而出:小撒。

同辈央视人纷纷出走寻求前路,张绍刚以《吐槽大会》扭转负面印象赢得观众喜爱,马东自己创业推出综艺《奇葩说》;张泉灵从记者到投资人再是董事长,完成商业的完美蜕变。

只有撒贝宁会在提到央视的时候称这是“家里”,他在不变的环境中寻求公众印象中自己可以改变的地方。

今年43岁的他把自己比作罐头肉,保鲜又保质。

在撒贝宁身上,时间也似乎会停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